【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一带一路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一带一路

[陶立璠]保护古堡文化遗存,展现一带一路风采
——以张家口堡子里为例
  作者:陶立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8-21 | 点击数:7675
 

  如果走访张家口地区的古村堡,每个村堡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如一年四季的生产习俗,节日习俗、人生仪礼,民间信仰、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异彩纷呈。每个村堡都会有自己的故事讲述给你听。比如蔚县南留庄堡的人们会向你诉说,相传明清时期有位南方商人来到北方,住在此地,他遍访能工巧匠,历时12年建成一座村堡,取名“南留庄”,意即南方人留下来住着的村庄。南留庄堡最突出的建筑特点是,此堡内有东西三道街、南北六道巷,沿正街南有六个出入口,北有三个出入口,共18进院落连环相扣,构成一个九连环门的大院。由此看来,村堡既是一个综合性的建筑群,又是一个时空文化的博物馆,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演变融为一体,为我们提供了畅想的空间和无尽的文化享受。

  三、保护古堡文化遗产,展现一带一路风采

  堡子里向来被认为是张家口的“原点”和“根”。先有堡子里,后有张家口,是历史的定位。史籍记载,堡子里建于明宣德年间,至今已经有近600多年的历史。作为军事要塞,张家口堡子里无愧于“北门锁钥”,战争中从未失守,故有“武城””之誉,雄冠北疆,发挥了稳定边疆的作用。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堡子里又成为中国北方“茶马互市”的商埠。使其由单纯的军事要塞演变为兼有贸易功能的边境城市,开始了新的旅程。据《张库通商》记载,辛亥革命之后的张家口堡子里,对蒙古贸易的商号就有1600多家,年贸易额达到1.5亿两白银。民国时期,张家口堡子里的票号、钱庄多达42家。张库大道指张家口到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的商道。它的兴盛,吸引了为数众多的国外资本和公司入驻张家口堡子里。联系到古代丝绸商贸之路,张家口堡子里无疑是丝绸之路的要冲之一。汉唐时期丝绸之路造就了敦煌文化,明清以后茶马交易及国际通商延续了并开拓了古老的丝路文化。而古老的村堡文化无疑是张库通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居住在村堡中的人们,或多或少参与了张家口商埠的开发和建设。张库大道在沉寂了一个世纪之后,今天又焕发了生机。国际奥委会批准2022年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主办冬季奥运会的申请,这无疑为张家口增加了荣耀和机遇。在冬季奥运会举办时,大批的运动员、国家政要,记者将会云集堡子里。他们除了观看体育比赛,必然要体验盛会举办地的历史及人文风采。而军堡、村堡是张家口的地标性建筑,饱含着历史沧桑。

  张家口堡子里以其历史文化的厚重著称于世。更有特色的是,张家口地区星罗棋布的村堡与堡子里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是难得的文化景观。为此,希望在冬奥会筹办中,能引入张家口地区多姿多彩的村堡文化。首先,对张家口地区的村堡文化进行全面普查,在此基础上编纂《张家口村堡志》,记录厚重的村落史;其次,政府部门应加强村堡的有效保护,筛选出保存完好的村堡,借冬奥会之际,展现张家口村堡文化的风采;其三,希望在冬奥会设施规划建设中,能吸收村堡文化要素,特别是运动员村的设计,如果能使其具有村堡文化特色,必定会受到各国嘉宾和运动员的欢迎;其四,为了使冬奥会设施可持续利用,建议有些场馆冬奥会后稍加改造,建成博物馆,如“中国村堡文化博物馆”,弘扬古堡文化的辉煌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的古堡建筑和文化源远流长,从坞壁到古堡,分布地域很广,福建的土楼建筑就是来自北方的客家人带到南方的坞壁和古堡式建筑。福建的土楼已经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张家口地区的村堡建筑和文化如果保护得好,同样具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作为冬奥会筹备的重要实践,张家口必然会承接历史文化遗产,重新展现一带一路风采。

  [1] 甘肃省博物馆:《酒泉、嘉峪关晋墓的发掘》,载《文物》1979年第6期。

  [2] 林胜利《找寻蔚县古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崔凤娟 梁艳君]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应推动少数民族典籍“走出去”
下一条: ·[方李莉]“一带一路”上的瓷器贸易与世界文明再生产(上篇)
   相关链接
·[袁瑾]一带一路上的蚕桑丝织文化交互传播机制研究·[马千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合作路径与中国方案
·[余文星]“一带一路”格局下新会葵艺的传承创新与品牌开发研究·[陈传志 米高峰]“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动漫化发展策略探析
·[宗学良 李琦]甘肃永靖傩舞的黄河文化解读·[季全保 季旻孜]抓住抗防疫情后大好时机 用民俗画卷记录文化遗存
·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成立十五周年纪念 暨“一带一路”与河北传统文化研讨会隆重举行·[戚剑玲]文化涵化与地域认同的庙堂表征
·[巴莫曲布嫫]“丝绸之路”作为方法·北师大文学院召开“‘一带一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国际学术研讨会
·“一带一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日程·2018“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在华揭幕
·[张多]从哈尼梯田到伊富高梯田·[马千里]“一带一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编制策略
·走进“一带一路”非遗传承文化交流论坛举办·朝戈金:从三个故事看文化遗产保护与“民心相通”
·[宋建晓]全球治理视野下妈祖文化的独特价值·[周金琰]民间信仰与“一带一路”
·[赵李娜]地缘战略、学术响应与资源转化·[王治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玛纳斯》史诗翻译传播的话语阐释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