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族群文化传承

首页民俗与文化族群文化传承

[吴乔]花腰傣的文化与变迁
  作者:吴乔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12-09 | 点击数:13397
 

  在花腰傣中住久了,我发现,确实,花腰傣就是这样的性格。我跟无数人聊过,没有一个人拒绝我的访谈。无论老少,都热情地为我提供帮助;无论男人女人,都说话温和,态度友善。我住过许多户人家。尽管他们不理解我是干什么的,更不知道我会不会对他们有用,却都尽其所能地为我提供了最好的生活条件。作为一个人类学研究者,我对所谓的“民族性格”并不太认同,但是,与我自己经历过和我的同行描述过的其他族群相比,花腰傣的温柔和蔼如此显著,任何人都会感受明显。一年多的共同生活,花腰傣给了我超出预期值很多的热情和善意。

  很快我就知道,花腰傣的温柔和善自古有名。在康熙版的新平县志上有描述本地每个民族的简约言辞。关于花腰傣的几个字是“摆衣[5]性懦气柔…耕田纳粮”.在道光、光绪版的县志和明嘉靖成书的《滇略》中,同样的评价一再出现。看来,历代中央政权的统治者都认为,花腰傣是最温顺的民族。我之前的调查者,也记载了包括汉族在内的其他民族到花腰傣地区定居,融入傣族的实例。“……一位嘎洒年龄最大的白姓老人(96岁),他说他是从昆明来的汉族,从易门经商过嘎洒,见这里有山有水有荒地,傣族友善好处,就落户变成了傣族”[6].确实,花腰傣支系中就有一支叫做“傣卡”,意思是“汉傣”,是由包括汉族在内的其他民族变成的傣族。有个傣族文化干部还告诉我,花腰傣中只有汉姓为“刀”、“白”、“陶”的人是原著傣族,其他姓的人都是其他民族变成的。若真如此,花腰傣中一大半的人都是异族融合来的。“傣族友善好处”,无疑是这个文化如此具有吸引力的重要原因。花腰傣内部,也是十分和睦的社区。人们友好相处,互相容让,以争斗为耻。在花腰傣中间,没有偷东西的人,更没有抢劫。傣语的“窃贼”和“强盗”是一个词:“xa11⌒slan31”.意思是“汉族来偷/抢”[7].在傣乡生活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只见过一次吵架,打架一次都没见到。作为一个有经验的调查者,我知道,这在其他民族中是十分罕见的。

  花腰傣人温和友善。但是正在冲击着他们生活的这个大文化可未必是温和友善的。在曼控寨和土锅寨,有跟我最要好的一个花腰傣姑娘和两个小伙子。他们都告诉过我他们的打工经历。那个叫李梅芬的姑娘对我说“我吃不得苦,不想种田。”她上了中专,但是毕业后没有工作。于是她到了深圳打工。她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传销。一个小伙子叫刀云强,初中毕业后到玉溪市找工打。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表演脱衣舞的夜总会打杂。还有一个汉语外号叫“老国”的小伙,年纪轻轻就显得老气横秋。他在镇上的选矿厂学了电焊的手艺,前两年离开家乡去浙江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他干了一年,被老板拖欠了半年的工资,回到家乡的时候没挣回来任何钱。他们都只是简略地跟我提了提打工这些年的一点事。但看得出来,到汉族地方,到大城市生活的这段经历对他们来说决不美好。我想,但愿他们在“知黑”之后仍然能有“守白”的愿望和能力。

  嘎洒坝子的中心是傣、汉混居,汉族居多的嘎洒镇。由于矿产的开发和旅游的发展,今天的嘎洒镇算是一个十分“现代化”的小镇,有许多外来居民和临时做生意的人。也有兼营赌博的网吧、半色情的发廊、没有正式票据的小旅店、卖各种假货的农贸市场。像中国别的小城镇一样,这里街上也有小混混,打架斗殴,欺善怕恶,拉帮结派。我在傣寨采访中,常常听到一个词:“街霸”.这是一个连几乎完全不会说汉语的花腰傣老人也讲得十分标准的汉语词汇。在我这个汉人听来分外刺耳。在曼控寨,我听老人们说,前两年有一次大规模的斗殴。嘎洒镇的一大群“街霸”,要打到曼控寨子来。就在那个打工归来的“老国”的带领下,曼控寨子的几十个小伙手持棍棒迎战。老国还将土枪土炮也抬了出来,装上火药,准备射人。最后这次袭击虽以街霸们退却而不了了之,但是列阵迎敌,死伤不论,自建国以来,这还是第一次。说到这次一触即发的危机,老人们都认为“老国”这样做是对的。

  以恶抗恶。看来我的温和的“性懦气柔”的花腰傣已经认识到丛林法则。只是,我真希望教给他们这一点的不是我身为其中一分子的“现代”和“文明”.

  结语

  因为《无父无夫的社会-中国的纳人》而蜚声海内外的纳人(摩梭人),其独特的走方式性生活模式特别受到外界的关注,也特别受到外界文化的冲击。从清雍正到文化大革命,他们经历了多次政府强制的社会改革和“婚姻改革”.今天更受到教育、旅游带来的强大的文化冲击。名著的作者蔡华教授重访永宁时,他的调查对象也是他的朋友-纳人,不无疑惑地问他说:“我们究竟应该怎么生活?”蔡教授回答说:“你们觉得怎么幸福,就怎么生活”.

  作为人类学研究者,我的职业似乎天生有保护传统文化的义务。但是,世界在变,变化在加速。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全球化使得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里都已没有桃源。新的东西取代了传统的东西,也未必都是坏事。作为异文化的观察者,对那些身处外界文化的冲击之中,仍然给我了不计报酬的帮助,以及可贵的善意的花腰傣,我希望,他们能够永远按照自己认为幸福的方式生活。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文化人类学网 2011-09-3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报告显示:民族手工艺缺乏设计和创新
下一条: ·[郑晓云]“花腰傣”的文化及其发展
   相关链接
·[徐文柏琪]青白瓷当代的传承与发展·[徐家乐]开放、可及与兼容:吐鲁番博物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
·[檀力]关于安徽“长丰剪纸”非遗文化项目入驻朱巷镇文创园可行性计划·[石国伟 樊颜军]新媒体视角下临县伞头秧歌的活态传播与文化传承研究
·[卢朝阳]民俗学研究的“地方化”探讨·[丁海昕]茶与女性:唐朝茶文化中的隐喻与文化传承
·[白玉帅]桃林坪花脸社火的文化传承、艺术特征与功能主义研究·[关伟铭]同源异脉:澳门鱼行醉龙节的民俗特征
·[柴书毓]现代公厕景观叙事中的楹联文化传承研究·[徐琦琦]乡土旅游与文化传承
·[文鸿]基于“四层一体”的庙会文化传承机制分析·[邱旻颐]社会变迁中的傣族文化
·[罗婷]语言学视域下的乡土文化传承·[刘兰兰]傣族创世神话:两种宇宙观的融汇
·[李毓 林立英]文化濒危与教育:水书文化传承的实践特征与机制·[丁庆旦]山野歌嘹亮
·潍坊风筝会联动《王者荣耀》,让传统文化传承跨越时空界限·[刘朦 马兿嘉]从生到死:布朗族、傣族人生仪式的空间转换与象征秩序研究
·[霍志刚]建构与融合:遗产旅游语境下泼水节神话资源转化的路径研究·[陈有顺]凉州姓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