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彭兆荣]再寻“金枝”——文学人类学精神考古
  作者:彭兆荣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20 | 点击数:13813
 
 
 
①弗雷泽《金枝》,麦克米兰出版公司,1922年版,第1页。
②参见《外国现代文艺批评方法论》,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2页。
③④①⑧马克-曼加纳罗主编《现代主义人类学:从田野到文本》,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4、16页。
⑤参见A.C.哈登《人类学史》,第一章“体质人类学的先驱”,廖泗友等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⑥②⑩人类学家利奇曾就此问题作过专门讨论。参见他的《社会人类学》“人性与兽性”部分。1986年英文版,第86—89页。
⑦见威克利《罗伯特墓葬与白神》,林柯恩出版公司1972年版,第12页。
⑧②③洛斯文《神话》,梅索恩出版有限公司1979年版,第36、5—10页。
⑨参见利明《神话学》,纽约1976年版,第96—97页。
⑩杜尔凯姆《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见史宗主编《20世纪西方宗教人类学文选》,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61页。
①①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与宗教》,纽约1948年版,第55—59页。
①②参见拙作“对话:在‘诗性王国’与‘世事王国’之间”,《人类学与民俗研究通讯》第28—29期。
①③见威克利《“金枝”的文学冲击力》,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138页。
①④参见鲍亚士《总体人类学》,第15章“研究的方法”,D.C.赫尔斯出版公司1938年版。
①⑤二十年代初美国学术界开始对纽约青少年因青春期骚动而引起犯罪的原因展开讨论。绝大多数学者认为,青春期骚动和由此引起的危机是生理和心理在一定时期的表现。人类学家鲍亚士则认定其为文化的作用。为了求证,他让他的学生米德去完成。米德在萨摩亚作了一年多的调查后,完成了她的成名作《萨摩亚人的青春期》,书中用“事实”讲述了在另一种文化氛围里,青春期是平稳的。据此,她和她的老师在这场论辩中成了赢家。后来,另一位名叫弗里曼的人类学家也到了萨摩亚,并长期居住在岛上,对米德书中的论据进行核实;最后他得到的结论与米德完全相反,并完成了《米德与萨摩亚人的青春期》一书。
①⑥②⑨泰特罗《文本人类学》,王宇根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7、46页。
①⑦参见格尔兹《文化的解释》,纽约1973年版,第5—6页。
①⑨③⑩见弗克玛等《文学研究与文化参与》,俞国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9、97页。
②①博拉《古代希腊文学》,牛津大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41—42页。
②②参见拙文《痛苦的宣泄:从酒神、模拟的关系看希腊悲剧的本体意义》,载《外国文学评论》1988年第2期。
②④②⑤迪尔内主编《跨越时间的文化:人类学方法》,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4、279页。
②⑥叶舒宪《诗经的文化阐释——中国诗歌的发生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8—159页。
②⑦参见优里《英国人类学田野方法的发展和人类学评述与质疑》,载《皇家人类学院进程》1972年版,第45—57页。
②⑧库柏《人类学与人类学家——现代英国学派》,路特里奇和凯根-保罗有限公司1987年版,第193页。
③①③⑧弗里德曼《社会和文化人类学主潮》,纽约1979年版,第23、64—65页。
③②参见罗伊-雷诺等主编《文化人类学的主要流派》,纽约1973年版,第233页。
③③参见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巫术与宗教”部分,谢维扬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
③④雷纳-韦勒克《二十世纪文学批评主潮》,载《中外文学》1987年第3期。
③⑤参见拙作《文学人类学解析》,载《当代文坛》1993年第4期。
③⑥参见《现代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343—344页。
③⑦霍华德《当代文化人类学》,小布朗出版公司1986年版,第184页。
 
(原载《文艺研究》1997年第5)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上一条: ·[李稚田]普罗普功能人物理论的电影应用
下一条: ·[方李莉]走向田野的艺术人类学研究
   相关链接
·[苏永前]作为对话场域的“神话/历史”:两种人类学的“神话/历史”之辨·[乔楠]《金枝》视角下的“重阳节与数字崇拜”
·龙仙艳:《文本与唱本:苗族古歌的文学人类学研究》·[徐新建]“缪斯”与“东朗”: 文学后面的文学
·[黄悦]《水死》中的神话原型与文化隐喻再探·[苏永前]真实与建构:神话历史的两种向度
·[林科吉]从文学人类学新学科意义看神话学文库·文学人类学:探索跨学科研究范式
·中国文学人类学第五届学术年会召开:表述“中国文化”:多元族群与多重视角·余震中:文学中的灾难与救世
·[叶舒宪 徐杰舜]人类学与文学的互动·[马丽华 吴健玲]走过西藏走进北京--西部文学人类学作家马丽华研究之二
·一个人的阅读史·彭兆荣:《文学与仪式:文学人类学的一个文化视野》
·吴光正:《中国古代小说的原型与母题》·[叶舒宪]从《金枝》到《黑色雅典娜》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