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施爱东]大灾之后必有妖言
——“5·12”汶川地震之后的灵异谣言分析
  作者:施爱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23 | 点击数:28622
 
2003年春夏之间,中国爆发了严重的SARS疫情。56日晚上,贵州省六盘水市家家户户燃起了鞭炮,有的甚至还放起了烟花,整个市区淹没在鞭炮声中。当晚,邻县六枝、盘县等地的居民闻讯也开始燃放鞭炮。燃放鞭炮的原因很古怪,据说“一个哑了多年的老人当天突然开口讲话说,只要在当晚12点以前燃放鞭炮,就可驱逐‘非典’。不少市民听后,纷纷买鞭炮在家门前燃放,一时间竟然出现鞭炮脱销的情况。”而在陕西神木县,则传说“一妇女于55日生下一男婴,这个男婴于56日突然开口说话,称‘非典’这场灾难属老天收人,他是上天派来搭救万民的,具体做法很简单,只要家家户户每人于56日晚12点之前熬喝绿豆汤,即可免于灾难。”(左颖:《“非典”初期诸多谣言》,《法律与生活》200311期)时隔不到一天,谣言就侵入了上海,迅速形成绿豆抢购风潮。
稍加分析就会发现,上述2003年的两则疫情谣言与1980年的两则地震谣言,明显是对制度化宗教“神圣救赎”故事的模仿,四则灾难谣言在形态上具有完全相同的特征:一、“圣显”(虚拟的或者特别挑选的灵异载体),一个不可能说话的人或物忽然开口说话,以确定其神圣代言者的身份;二、“神启”(离奇的灵异解析),神圣代言者指出了灾难的因由;三、“方便法门”(简便的规避方法),神圣代言者指出了一条禳灾避祸的便捷途径。
灵异谣言的特点之一就是出奇制胜:越是离奇,就越是灵异,越是容易博取部分民众的迷信。灵异谣言反科学、反现实的特点恰恰是它用以控制部分民众心智的有力武器。
 
案例3512汶川地震之后,有人认为2008年的多灾多难是因为五个福娃的原型选得不好。五个福娃头上各顶着一个灾难:贝贝头上顶着一条鱼,代表鱼米之乡,于是湖南雪灾了;晶晶头上顶着一个熊猫,代表四川,于是汶川地震了;欢欢头上顶着一团火,代表奥运圣火,于是圣火传递遭抢了;迎迎头上顶着一头藏羚羊,代表西藏,于是藏独分子搞事了;妮妮头上顶着一只潍坊风筝,代表山东,于是火车出轨了。(俞旻骁:《谁为谣言插上翅膀?——汶川地震后谣言传播现象探析》,《新闻记者》200807期)
 
案例4:有网民使用了与上例相近的逻辑,给出了完全相反的另一种解释,认为这是天将降大任于中国,当福娃的五个挑战结束的时候,也就是中国腾飞的时候。“公元1976年,龙醒了,摇摇头,唐山大地震了,但中国此后30年繁荣昌盛!公元2008年,龙要腾飞了,先喷一口气,南方下大雪了;再摆一下尾(它的尾部搭在缅甸的海边),缅甸刮大风了;又一脚蹬在汶川腾空飞起,汶川大地震了。故龙的腾飞一定会有大动静的!中国从此走上千年繁荣!!!”在这一思想的基础上,一些所谓的“震兴谣”也广在坊间广为流传,比如认为地震之后,中华民族必定大兴:“大震大兴,小震小兴,不震不兴,一震就兴。”
 
无论是案例3中的消极灾难谣言还是案例4中的积极“震兴谣”,其实都使用了相同的灵异解析,经过精心挑选,把一些本不相干的自然和社会现象编辑在一起,玩弄一些文字游戏,赋予现象之间一种灵异的关联性。
谣言是一条变色龙,往往随着时势变化而更换对象、变换言语方式,不断朝着更容易为受众所接受的方向靠拢。但无论其内容如何变化,其基本的结构形态是不变的。案例3中说“贝贝头上顶着一条鱼,代表鱼米之乡,于是湖南雪灾了”,可是,到了67月间,长江以南普遍发生水灾,于是,谣言马上进行了适时调整,变成了“贝贝头上顶着一条鱼,代表鱼米之乡,于是江南水灾了”。调整之后,“鱼”和“江南”“水”的关系显然比“鱼”和“湖南”“雪”的关系更加自然,更容易为公众所接受和传播。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施爱东博客 2009-01-21 14:57:2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陶立璠]民俗意识的回归
下一条: ·[陈华文]上海人形成略论
   相关链接
·[游自荧]灾难、传说和信仰的互动:日常政治与人神互惠·[肖涛]谣言与灾难记忆的建构
·[邱月]本真性的困惑:汶川地震后北川羌族的文化展演和身份焦虑·[游自荧]从洪水神话到洪水叙事
·[霍夫曼 奥立佛-斯密斯]人类学与灾难研究的范式·震后8年,羌族文化美丽重生
·【讲座】王晓葵:“记忆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以战争和灾难为例”(11月21日周五14:00)·[申小红]北帝灵异传说及其形象变迁
·[张巧运]浴“难”重生:一个羌族村寨灾难旅游和遗产旅游的案例研究·[焦虎三]气候、迁徙与记忆──羌族口头艺术的灾难人类学审视
·[黄洁]被记忆的传统·面对灾难,共度时艰──谨致日本民俗学会同人
·[王晓葵]我们应当怎样记忆灾难·北川民众清明期间祭奠遇难亲人
·余震中:文学中的灾难与救世·别样的中秋 同样的“团圆”:四川地震灾区中秋节掠影
·总理走进年画村·陈益源:台湾民间的灾难文化
·灾后“非遗”保护的成都经验·各国专家研讨“灾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