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岛村恭则]“民俗学”是什么
  作者:[日]岛村恭则   译者:梁青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5-06 | 点击数:9478
 

  4.方言

  面对全球化浪潮,人们如何接受它,并在其中生存下去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了方言(Vernacular)这一folklore研究的分析概念。一般而言,方言被理解为“本地的”、“当地固有”的东西,这里是指“与权威异质的,或者是权威难以控制(有时甚至是无法控制)的创造性的东西”。

  北美的folklore研究者亚拉伯罕有如下论述。“民俗学者应当研究的是人类的行为。它产生于人类在集体场合下的创造性的、方言的反应之中。这是我们应对那些让我们束手无策的力量的手段。方言的无作为和嘈杂正是主题的中心。人们在表达现在的时候,往往会通过参照过去的习惯互相交涉。民俗文化即使在处于支配地位的政治意识形态从‘folk’和共同人那里分离时,也能在所有层面与官方文化的构筑形成对照。滑稽、讽刺、狂欢的动机与文化生产相关时,其内部与外部都会显现出方言的活力。抵抗运动在以自己的方式对抗压抑的政治体制时,能够维持精神的,是政治性、社会性的幽默。不仅如此,方言也潜伏在保全论者(保守主义)中。也就是说,与消费相对抗,尤其重视循环利用、改编、改装、修复、复原、定制,以及赋予量产产品和环境以人性”。

  在全球化语境下对“叙述的权利”、“人类的创造性的、方言的反应”的探究,正是今后folklore研究的课题。

(本文原载于《文化遗产》2017年01期。注释从略,详情参见原文)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孙亮】

上一条: ·[孙春旻]口述实录:话语权的挑战
下一条: ·[雷米·马修]昆仑山在先秦中国文学中的象征意义与现实之美
   相关链接
·《民俗研究》:2024年第2期目录·《民俗研究》:2024年第1期目录
·《民俗研究》:2023年第6期目录·[张海鑫 卡吉加]藏族游牧性别文化与民俗研究
·[魏静力]佛教中国化视阈下的“打喷嚏”民俗研究·[兰维]明清浴佛节民俗研究
·《民俗研究》:2023年第5期目录·《民俗研究》:2023年第4期目录
·《民俗研究》:2023年第3期目录·《民俗研究》:2023年第2期目录
·《民俗研究》:2023年第1期目录·《民俗研究》:2022年第6期目录
·[吴霜]两部竹笛协奏曲的民俗研究价值·[王嘉炜]莆田涵江地区“三元节”民俗研究
·[郭永平 贾璐璐]全球在地化与地方全球化:互联网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程鹏]从都市民俗学到现代民俗学:上海都市民俗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民俗研究》:2022年第5期目录·《民俗研究》:2022年第4期目录
·《民俗研究》:2022年第3期目录·《民俗研究》:2022年第2期目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