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译著译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译著译文

[佐野贤治]以“乡土”为方法——“幸福”的科学·民俗学
  作者:[日]佐野贤治   译者:张昌昌 程亮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1-24 | 点击数:17790
 

  世界常民学的可能性——尊重个别性的普遍性

  如果各国确立一国民俗学,并能够进行国际性的综合比较,其结果同样适用于其他民族的话,就可以看到世界民俗学的曙光了。不过要通过比较研究法实现这个美好的梦想,目前看来还缺乏充足的资料。

  柳田民俗学是以日本为研究对象的一国民俗学,但实际上国家只是“乡土”研究的一个阶段,柳田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世界民俗学。如果用目前日本的行政区划说明的话,这个过程是按照村、町、市→郡→县→地方(道、州)→国家→区域(例如:东亚共同体的构想)→世界(例如:联合国)的顺序展开的。例如,韩国的江陵端午节登录世界遗产时借助了东亚各国民俗学者的力量。地方性课题一下成为国家性,区域性,甚至世界性的问题,而这就是民俗学的现状。在欧洲,与民俗学相关的联络协会性质的组织目前仍然在发挥作用。乡土研究中的“乡土”,其地域范围具有可变性。按柳田的设想,先从自然村出发,接着到行政单位的郡,再到国家,最后扩展至世界。

  本文开头曾引用柳田国男与宫泽贤治两人的观点。他们都受到第一代芬兰驻日大使、语言学家古斯塔夫约翰·拉姆斯泰特(G·J·Ramstedt1873-1950)谈话与作品的影响(柳田,《芬兰的学问》,1935,柳田国男全集第30卷)。宫泽贤治对拉姆斯泰特博士排除物质文明,建立新农民文化的观点产生共鸣,而柳田国男更是受到博士关于民俗学、方言研究方法的教示。另外,这位世界语博士也给日本的世界语运动带来了巨大影响。柳田与宫泽两人均表达过对世界语运动的理解,以及对运动普及的期待。

  柳田构想的世界民俗学,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距离实现更近一步。

  当今世界,给人们带来最大不幸的是纷争与战争,以及与此相伴的饥饿与疾病。而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信息闭塞。因此,了解世界各地民众的日常生活状态,可以间接实现人类的幸福,并抑制战争。这一实践的先驱者是法国犹太裔实业家、银行家阿尔伯特·卡恩(AlbertKahn1860-1940)。卡恩投入大量个人资金,1898年设立“环游世界”国际奖学金,让有为的青年人有机会亲身观察世界形势。1908年卡恩设立“地球影像资料馆”,向世界50多个国家派遣摄影师,如实地记录当地普通民众的生活,共收集照片72000余张,影像胶片100小时,长达83000余米。馆内收录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地影像强烈控诉了战争的罪恶。

  现代社会,大存储量通信终端的不断普及为世界各地的人们跨越国境理解多国文化提供了可能。笔者提议,当下的民俗研究可以跨越过去“人种”“民族”“国民”“阶级”的人群划分,使用“世界常民”这一概念进行研究与学术实践。该概念基于民众生活文化层面的共同感觉与共属意识提出。卡恩的地球影像资料馆、柳田的世界民俗学构想就是“世界常民”实践与研究的范例。今天,我们应该为实现先人的梦想而努力。互联网生态博物馆通过小小的电脑画面连结世界,就是其中的尝试之一。

图5 阿尔伯特·卡恩(1860-1940)法国的犹太裔实业家·银行家

  不久以前,如果提起“世界常民”,人们脑子里出现的大多是村里不懂英文的老大娘向来访的外国人用方言朴实地推荐自制腌菜的画面。不过时至今日,方言因其表现生活体验的细致与丰富重新被人们认识并使用。在国际化的交流场合,人们一边讲着流畅的英语,一边用母语进行深入思考。全球化促进了均质化与多样化两个相反的方面同时发展。在均质化的基础上对个别性的认识和发现是世界常民的特性。他们在把握生活文化层面个别性的基础上,致力于认识人类文化的普遍性。关于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相互关系,身边的食物就是例子。和食虽然登录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无形世界遗产,但日本各地传承的却是味道各异的传统乡土料理。原本外来的食品天妇罗,牛肉火锅,咖喱以及拉面已经完全日本化,成为和食的一部分。虽然寿司在国际上广为人知,味增汤与纳豆也逐渐被人接受,但是生鸡蛋依然被敬而远之。我们尊重家庭、乡土、民族、国民料理传统的同时,也可以看到在世界各地的大城市里人们一手拿着麦当劳汉堡,另一手端着星巴克咖啡。不过,虽然食物的国际化趋势十分明显,但是人们对食物的喜好与禁忌却依然受到民间信仰、民族宗教、世界宗教的影响。

  国际化需要扎根于地方文化。换言之,不可移植的“文化”与可移植的系统性“文明”,经验性、地方性的生活“智慧”与合理性、普遍性的科学“知识”需要匹配、融合。总之,我们需要理解个别对象的立场,也需要展现多文化共生的普遍性思维。这是世界常民学(现阶段的“比较民俗研究”)的目标。

  “もったいない”一词,是教育别人爱惜物品的日本民间说法。肯尼亚环境和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已故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旺加里·马塔伊(W·M·Maathai,女,1940-2011)利用该词提倡环境教育以及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出“MOTTAINAI”的口号,并在世界广泛传播。又如日语里的“里海”成为“SATOUMI”这一学术用语被广泛使用。像这样地方性智慧普化为世界性知识的事例比比皆是。我们应该将这些智慧汇总为人类的睿智,应对全球变暖等各种问题,并将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纳入考虑范围。否则,人类会愧对“Homosapiens(智慧的人)”的称呼。

  今天,我们在面对战争、饥饿、难民、环境污染、自然破坏以及传染病肆虐等人类不幸时,应该明确了解彼此生活文化的重要性,并建立人类相互理解的世界常民学。虽然这个过程需要很长时间,但它可以实现全体人类的幸福。这也是柳田民俗学的夙愿。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在认识这一点的基础上探索现代民俗学的可能性。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孙亮】

上一条: ·[井口淳子]中国北方农村的口传文化
下一条: ·[朱丽娅·史密斯]从混沌到启蒙——欧洲龙的自然史(上)
   相关链接
·[朱志明]民办民俗博物馆与乡土文化记忆传承·[张士闪]节日戏曲表演的乡土生态
·[徐琦琦]乡土旅游与文化传承·[吴雨馨]乡土生活中的民间小戏对民众的意义
·[罗婷]语言学视域下的乡土文化传承·[李涵]乡土社会秩序与日常交往礼俗的互动机制
·[高鹏程]民间工匠群体中的“同乡同业”现象·[邢莉]当代乡土社会神圣空间历史记忆的重构与族群关系的再生产
·[江帆]乡愁背后:东北乡土文化的内隐结构·[王京]民俗学与历史学的对话
·[张亚辉 庄柳] 从乡土工业到园艺改革:论费孝通关于乡村振兴路径的探索·[刁统菊 骆晨茜]传统手工艺与当代传承
·[彭兆荣] 重建乡土社会之宗族景观·[刘旭青]乡土谣谚的文化功能及其民俗价值
·[李华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宗教图景及其动力学·[萧放]重新发现乡土
·[高忠严]社会变迁中的古村落信仰空间与村落文化传承·[朱靖江]归去来兮:人类学视野中的乡土中国与影像表达
·[王京]民俗学与历史学的对话·[姬海南]乡土建构:村落生活中的信仰世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