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田野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田野研究

[孙庆忠]田野工作的信念与真情
  作者:孙庆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2-20 | 点击数:6315
 

  四、河南辉县的乡村教育实验

  2013年6月,我带领4名研究生到辉县做乡村基础教育调研。之所以从事此项研究,目的是寻找乡村教育的变革之路,探索教育促进乡村发展的可能性。调研期间,我们走访了侯兆川教育文化中心,因其位于群山环绕的川地中心,这里又被称为“川中”。这所辐射周边十几个村落的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大约有1380多名学生和112位老师。我们将目光聚焦在学前教育,核心的考虑是孩子们不住校,可以通过他们的老师,更多地了解周边村落的情况。在与20位幼儿教师的接触中,这拨年轻人深深地感动了我。她们的家都在县城,因距离学校有将近40公里,所以只能一个礼拜回去一次。她们有的刚刚结婚,有的刚休完产假,却一直坚守在乡村教育的第一线。当我知道她们的所思所想,看到她们的所作所为时,便萌生了一种服务乡村教育的冲动,激发了通过学校教育“复育”乡村生活的强烈愿望。我希望能为这个群体做点什么,让她们在乡村也能获得专业技能的成长,获得被肯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同时,也希望能唤起她们的教育热情,让幼儿园成为附近村落里留守妇女继续学习的场所,把学前教育和成人教育链接起来。

  我的这种想法跟幼儿园园长一拍即合,并于2014年3月试办了川中社区大学。遗憾的是,我的这位同道因为癌症去世,这份心愿我不得不代她完成。每个学期我自己做义工去那里培育这个年轻的团队,去为农民上课,每一次都会收获很多的感动。这样的工作虽然有些辛苦,但我的精神生活异常丰富,是因为有那么多的乡里乡亲用最真挚的情感来温暖我的心,有那么多肯于奉献的年轻人在温暖着乡村,我觉得是她们在给我力量。

  2014年5月30日,我在给乡亲们第一次上课时就明确了川中社区大学的定位:它不是家长学校,不是农业技术学校,而是一所成人终身学习的公民学校。两年多时间里,先后有来自学校周边8个村落的200多名学员走进社大。她们有烹饪课,还有绘画课、朗诵课、舞蹈课,她们的表现简直超乎想象。她们原来不会画画,今天却能画出好作品;她们会编手工,还能给别人讲故事;奶奶级别的文盲,在我的课上学会了写字。我的课叫“社大幸福课”。我和她们说:“你不要为儿孙活,要为自己活,要活出你自己的精彩。”有一次上课时我对一位64岁的老人家说:“咱俩对口令。”她站起来说:“我们的口号是,忘了”,全班同学都哈哈大笑。过一会,她说:“我想起来了,‘社大幸福课’。”坐下后她对我说:“我从这个屋走到那个屋就忘记我去干什么了。从小放过牛、捡过柴,就是没拿过笔,可是在这里上课我就爱听,每次都不落下课。”这样的故事不断地发生着,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乡村需要”。我们曾在成立之时和周年之日举办过两次庆典,十里八村的老百姓都围在这里,这个全面展演幼儿园孩子和社大学员才艺的乡村大舞台,已经让侯兆川拥有了两个不眠之夜。

  去年夏天有一件让我很感动的事情。在周年庆典的座谈会上,学员郎晓云说:“我从嫁到了西沙岗之后就觉得,我原来是刨地的,现在还是刨地的。我怀孕生了孩子后,好像得了产后抑郁症,每天像疯了一样,然后我就愤怒,天天和我的老公吵架,我的日子除了围着地转就是围着锅台转,太无望了!我只能把愤怒都发泄在麻将桌上。但是自从有了社区大学,有一个叫做艺术的东西离我那么近。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的生活变了,我对我孩子的态度变了,我家里的日子都变好了。”讲到这里的时候她哭泣了。《教育时报》的张红梅副总编跟我对视一下,她一下子也流泪了。然后我说:“社区大学就是一个种子大学,今年只要能有一个晓云这样的,明年也能有一个,这就够了。我相信有一天我们的社大能影响你们每一个家庭,能影响周边的十几个村落,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当我回到学校跟我的学生分享这件事情的时候,其中的一位突然间站起来说:“老师我一定要讲,这不是一所社区大学,这是宗教,分明在昭示一种精神,义工团队在为别人建构生命意义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寻找着生命的价值。”他说的时候我的眼泪一下就流出来了。那一刻间我有两种欢喜,一个是为我自己做过的工作,一个是为我的学生有如此这般体悟生活的能力。当然,社大与任何宗教毫不沾边,我们只是在帮助别人建构一种生命的价值,同时我们自己的生命也因此而得以净化和绽放。

  今年1月我去上课的时候,幼教团队的老师告诉我:“孙老师,咱们今年6月2日两周年庆典还要办一台大型晚会,而且我们有一个想法,明年我们要走进东沙岗,后年走进西沙岗,大后年走进中坪村。从幼儿园的小学员到我们的老学员、爷爷奶奶们齐上阵。”这台晚会老百姓年年都盼望着,但是晚会结束后,这帮幼教老师们全都累倒了。当我想到她们如此劳累,每天工作之余要去排练,我都觉得非常心疼。但是半夜12点她们全都起来了,欢悦的心情使她们一宿都没有睡觉,为自己能够完成一件给那么多人带来欢乐的大事。而事实上,她们给学员上课没有分文的报酬,完全是奉献,但是她们获得了一种内在的满足和力量。

  我自己常常感到万幸的是,一个普通的大学老师能在乡村里培养一个团队,能让她们为付出而满足,能给侯兆川的乡亲们带来那么多欢乐,能给那些留守的妈妈们一个“重新学习”、“终身学习”的机会,能和她们一起编织生活的希望,个人价值的体现还有什么能超越于此呢?我哪里是在帮他们,是她们让我始终能有一种激情投入到乡村建设中来,这本身就是属于我的莫大幸福。

  我们存留乡土的意义是什么?这样的案例可能会使我们想到身边那么多的村落。我们可以呼唤年轻人回来,但是现实条件是他们回来无法生存。我今天在飞机上想到这里的时候,写了这样一句话:“当他们为了生活疲于奔命之时,当他们因为生活无奈而暂且忘却故乡的时候,就让我们来为他们守望吧,也许有一天我们会一路同行,就在乡土里重新发现你我。今天我们所做的一切不只是在为别人疗伤,也是在为我们自己疗伤,在寻求生命的意义,也许在那一刻我们才能发现那真切的属于我们自己的生命之光。”如果在那些曾经凋敝的乡村,依然有如此美丽的存在,当某一天有一种生活、有一种精神在呼唤我们的时候,我们可以搭车前往,可以栖居停留,因为那里留着祖先的记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杨善华 孙飞宇]“社会底蕴”:田野经验与思考
下一条: ·[白玛措]从经济生活变迁到身份定义转换的研究:以西藏那曲嘉黎县为例
   相关链接
·[孙庆忠]并轨:扎根乡村的田野工作与促进变革的行动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审美研究”田野工作坊专题会议举行
·[应星]“田野工作的想象力”:在科学与艺术之间——以《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为例·南京农业大学成功举办“节气、节日、节俗与乡村发展·田野工作坊”
·“节气、节日、节俗与乡村发展”田野工作坊邀请函·第五期中美民俗影像记录田野工作坊(VRFW 2018)正式录取名单
·山东大学成功举办“节日传统与社区生活·田野工作坊”·通告║ “节日传统与社区生活”田野工作坊邀请函
·第五期中美民俗影像记录田野工作坊(VRFW 2018)邀请函·[孙庆忠]乡村叙事与田野工作的滋味
·第四期中美民俗影像记录田野工作坊(VRFW 2017)招生简章·习近平在春节团拜会上讲话:不要在日夜拼搏中忽略了真情
·[王铭铭]继承与反思——记云南三个人类学田野工作地点的“再研究”·第三期中美民俗影像记录田野工作坊(2016)成功举办
·第三期中美民俗影像记录田野工作坊:录取名单公示·第三期中美民俗影像记录田野工作坊招生简章
·【讲座】刘铁梁:城市化背景下的民俗田野工作(中国农大,4月19日19:00)·[赵世瑜]田野工作与文献工作
·[卡罗林·布莱特尔 徐鲁亚]资料堆中的田野工作·[黄剑波]何处是田野?——人类学田野工作的若干反思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