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田野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田野研究

[袁同凯]在异域做田野:老挝的经历
——兼论田野资料的“准确性”与“真实性”问题
  作者:袁同凯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8-21 | 点击数:7114
 

  简言之,由于民族志者自身的局限性,他们往往可能会误读地方性的文化,而民族志者对于当地文化的肤浅解释和有选择性的感知等也都可能会造成他们对地方性文化的整体性误解。诸如民族志者的介入问题、语言问题、身份与性别角色问题、参与程度问题、信息提供者行为的“表演性”以及他们对于自身文化的盲点等等,都会影响到我们对当地文化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另外,由于田野调查时空上的局限性,“传统民族志的情境关怀”即民族志者对其研究对象持有的一种肯定态度,或者民族志者在描述地方文化时会在某种程度上袒护当地人的做法,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民族志资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事实上,这种偏袒自从马林诺夫斯基以来一直是“人类学家应当采取‘当地观点’的思想”所提倡的。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上述问题或局限性是在肯定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的。到目前为止,人类学田野调查中的参与观察法依旧是理解异文化的最可靠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我们在质疑和反思田野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的同时,应该比以前更加注重在地方化的社区从事长期的田野调查,以获取更加接近“准确”和“真实”的田野资料。

  (原文载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引用请参照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刘晓】

上一条: ·[王尧]山西洪洞地区的二郎传说与信仰调查报告
下一条: ·[彭兆荣]家园遗产守则
   相关链接
·[田逸凡]现代民俗问题格意识在中国的发生和应用性探讨·[彭田菲]仪式操演与身体建构:基于鄂西土家族“撒叶儿嗬” 丧葬仪式的田野调查
·[靳思怡]西方经典民族志中的田野经验·[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
·[杜韵红]以村为馆:乡村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真实性研究·[黄涛]语境理论视野下民俗志书写范式的适度革新
·[张宏赡 栾莺]白俄罗斯伊万·库帕拉节田野调查手记·[唐璐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实践中的概念误用与路径混淆
·[李吉安 李羕然]乡村民间信仰的调查与探索·[杜韵红]乡村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真实性研究
·[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李扬主编:《走进田野——民俗文化调查札记》
·[杨镕]国家级非遗环县道情皮影戏的田野调查报告及反思·[孙鹏飞 赖晓平]荆楚民歌秧田号子《啰啰咚》的田野调查与研究
·[苏永前]作为对话场域的“神话/历史”:两种人类学的“神话/历史”之辨·[苏林]看见、记录、表达:影视人类学视阈下的民俗文化记录
·[马荣良]虚构与真实·[李牧]现当代艺术的民俗学根源
·[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周星]民俗语汇·地方性知识·本土人类学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