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萨满文化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萨满文化研究

[于洋]史禄国对满族萨满类型的研究与相关反思
  作者:于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08-05 | 点击数:16749
 

  四、满族萨满文化丛的历史与功能

  关于活态文化丛的民族志研究,史氏主张从历史和功能两个方面进行勘察。[17]在呈现满族两类萨满文化丛的基础上,史氏考察了其 历史起源、变迁及功能。

  在民族学传播学派的影响下,史氏将满族萨满教起源归因于佛教的刺激,这一观点已遭到了很多学者的否定。不过,对于包衣滚萨满文化丛的产生,史氏却提出了有启发的见解。他认为,在满族萨满的两组文化丛中,安巴萨满文化丛是满族传统萨满教的传承与延续,而包衣滚萨满文化丛则是相当晚近的派生现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萨满教。

  在时间上,史氏认为包衣滚萨满文化丛的产生不会早于18世纪,其产生主要源于官方力量的推动。通过与北通古斯人(鄂伦春、鄂温克)血缘祖先信仰比较,史氏认为满族古老文化中的祖先信仰并不重要,它是一个十分宽松的概念。但在满族人入关后,与汉人群体文化的逐渐相遇、密切互动,满族人发展出建构自身氏族祖先神灵系统的需要,他们在萨满信仰基础上,从不同途径选择出一些神灵确定为氏族神灵,从而行成包衣滚窝车库及相关仪式行为。尤其是清乾隆年间(1747年)颁行的《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对满族民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满族各姓包衣滚萨满的祭仪与“典礼”的内容和程式大同小异。

  史氏注意到,满族文字系统的发明,导致满族萨满教文本化、程式化倾向,使其实践逐渐失去灵活性、变异性,造成了满族萨满教的“仪式主义”。不过,即便如此,作为满族传统萨满教内容的安巴萨满文化丛,仍然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延续,史氏对该文化丛的功能进行系统的说明。在史氏看来,满族萨满教的主要含义,存在于它与社会功能的联系之中,这需要回到满族人的日常生活语境中进行研究。与大多数功能学派的研究者一样,他主张在满族萨满教的原初背景中对其本质进行理解。[18]

  完整的、系统的方法是史氏萨满教研究的基本原则。他的满族萨满教始于对满族人心智丛(psychomental complex)的考察,认为它是满族人对周围环境的心理和精神反应,具有保障满族人作为整体生存的功能。满族人的心智丛与物质文化、和社会组织构成一个平衡体系,人们的概念、认知、民俗、艺术都与其有关。史氏认为,满族人的萨满教是其心智丛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他源于人们对神灵和灵魂存在的假设,安巴萨满实践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那么它在满族人的生活中有何作用呢?史氏做出了回答。

  史氏调查发现,满族社会中会经常出现“精神紊乱”现象,从而使氏族或地域社会陷入心智失衡的状态。他认为,这些“精神紊乱”现象的原因并非病理学的,而是社会文化原因所导致的,这些原因包括满族人的频繁迁徙、季节环境的变化、流行性的疾病、氏族组织的裂变与重组、尤其是族际环境的压力。但就主位的观点而言,满族人并不能认识到上述原因,从而通过神灵的方式对上述原因进行象征性的理解。

  在满族人看来,安巴萨满能够运用所掌控的神灵对造成“精神紊乱”的神灵进行“镇压”。在具体的仪式活动中,安巴萨满通过特殊的着装以及相关器具,将仪式参与者带入到人神交往的实在意义域之中。在迷幻或旅行的过程之中,安巴萨满有压制自己正常意识状态的能力,使精神活动进入一连串的特殊秩序之中,通过象征性的仪式展演,运用暗示、催眠、自我提示、迷幻等心理学手段,对“病人”和观众进行有意或无意的影响,恢复个人或群体的心智失衡状态。

  在史氏那里,萨满教不是一种宗教,而是一个心理—治疗系统。安巴萨满实践的目的,在于防止氏族心智生活的紊乱。史氏强调,“萨满不是骗子,也不是精神病患者,这类人必须在身体和精神上没有缺陷,发挥正常的神经以及‘心理’功能,要不然的话,身体上的疾病会影响到自我控制,神经缺陷会将一般性的迷幻变成一种神经刺激”。[19]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史氏将满族安巴萨满理解为氏族心智生活的“安全阀”。

  在此基础上,史氏延伸了对满族萨满功能变迁的看法。他注意到,汉人社会中的“四大门”信仰传入满族,类似于安巴萨满的巫师开始在满族人中活动,这带来了对安巴萨满的功能性替代。因此,史氏的结论是,安巴萨满文化丛将逐渐消失,但“新的类似于萨满功能的心智丛会在新的民族环境下出现”。[20]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薛虹]满族萨满文化史料在满族先史史料学上的价值
下一条: ·[郑文]多面的他者:16世纪到20世纪中叶西方视野中萨满形象
   相关链接
·[詹娜]当代故事家的讲述实践与逻辑探析·[于佳卉]“历史的截面”:尼山萨满故事成型年代考
·[陆帅]二人转正戏中的萨满文化初探·[刘伟波]牡丹江流域萨满文化的研究现状及其保护开发
·[郭崇林]老三星、新三星与原古神·[赵伟翔]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生产性保护现状研究
·[徐琦琦]乡土旅游与文化传承·[施立学 李丹]乌拉街满族文化视域下的东北乡村振兴
·敬文沙龙|色音:中国萨满信仰研究百年历程·[于洋]萨满文化的疾病观念与仪式治疗
·[詹娜]口述历史与正史:言说历史的两种路径·[陈华泽]满族春祭的新形态 ——以沈阳市静安村祭神祭天典礼为例
·讣闻 | 富育光同志逝世·第32期“敬文民俗学沙龙”回顾
·[江帆]满族民间叙事中的生态思维与哲学意蕴 ·[杨玉莹]满族蛤蟆儿子型故事研究
·[隋丽]象征与标识:满族插佛托习俗变迁中的文化互动与族群认同·[庞晓梅]格列宾希科夫和他的满语、民族志与萨满教研究
·[高荷红]“满族说部”概念之反思·《满族民俗文化》丛书亮相 输出阿拉伯语版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