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叶春生:春节──传统与现代
——岭南文化大讲坛第28讲
  作者:叶春生 陈实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10 | 点击数:13489
 

  第二,嬗变多姿的岭南春俗。岭南地区由于开发比较晚,交通也不方便,因此很多东西从中原传进来以后,就在这里常驻,变化,分享。当时广东人从中原迁来是通过四次大搬迁,迁到广东来的,来到广东的时候,古代科学不发达,走到我们这里面对的是茫茫的大海,以为到了天的尽头了,前无去路后有追兵,我们祖先来广东的时候,大多数是在中原的政治斗争中失败的,所以才跑到广东来,来到这里后边还有追兵,因此只有冒险飘洋过海才有出路,所以广东人现在华侨最多,冒险精神也比较强,都是这样来的。

  然而在迁徙的过程中要建造自己新的家园,就必须超越,必须通过艰苦的劳动来增长自己的才干,因此广东人不空谈,不讲空话。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每一次广东举行《好媳妇大赛》之类的比赛,得奖的都是北方人,她们能说会道,广东人不太会说,一件普通的事,北方妇女她编得很顺口,比如“站在家门口看到天安门,站在天安门看到全世界”,说得很好听,都是侃侃而谈,讲得你口服心服。但是广东人只会实际的做,表达不是十分流畅,但是这也是一个优点。

  在广东这个地方,又由于地缘的关系给他们提供了一线生机,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民俗,再加上我们广东人的头脑比较灵活,进行重新包装,他们让圣诞树挂满了红包,把过了腊八就是年改为祭灶入年关。由于本地吃不上饺子,就吃豆腐角。我记得我们小的时候,广东的面粉都是没有劲的,包不成饺子,这两年北方来的面粉比较好,才能吃上饺子。那时候没有饺子吃怎么办?吃豆腐角,客家的豆腐角实际上是饺子的变种。抬阁变成了飘色,去年广东曾经进行过全国的飘色大赛,北方的飘色叫做抬阁,是一个人肩膀上站着两个人,不会动的,广东的是很生动的。这些东西都是根据北方的民俗加以改装的。

  广东人对传统民俗节日保留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包括我们的春节,离春节一个多月以前,商家已经开始打造了,春节的花街,春节行大运,潮汕地区游大标,中山、番禺地区出春色等等,都留下了农耕文明的印记。虽然也引进了一些西方的民俗,比如说过平安夜,扮圣诞老人等等,但是比起本土的一些节日来说没有那么热闹。现在年轻人都说春节的味道淡了,我就不知道你们怎么看。你们到乡下去看一看,到市场去看一看,春节的气氛还是很浓的,我觉得比西方的圣诞节浓得多。

  正好今年是春节和情人节合在一起,所以很多人期盼着那天要庆祝,刚才我说这是38年才有一次的机会,所以在这里我想告诉我们年轻的朋友,中国是没有情人节的,有人说元宵是中国的情人节,不是,你在哪一本书上看到?有人说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也不是,七夕的主题是乞巧。情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什么概念呢?情人是婚外恋,是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西方允许有情人,但是他们也认为情人不道德的,前年戴安娜过世10周年的时候,英国举办了一个追思会,当时英国王室就发表了一个慎重的声明,不欢迎卡米拉参加,记者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他在戴安娜还在世的时候,卡米拉就跟查尔斯有情人关系,所以这个人是不道德的。他们允许有情人,但是也觉得情人是不道德的,特别在我们珠江三角洲,过去情人是要浸猪笼的,年轻人知道什么叫浸猪笼吗?把你放在一个猪笼里面,里面放一个大石头,把你放到江里去淹死。所以说这应该是商家炒作、媒体炒作的结果。那么中国有没有婚外恋的节呢?有很多,少数民族、汉族都有。你完全可以选择一个中国少数民族里面流行得比较广泛的,比较喜欢的一个例子来做,比如说婚恋节也好,什么恋爱节也好,新加坡有一个恋爱节,恋爱节还有开门节、关门节,从哪一天开始男女青年谈恋爱没有人说你,但是从哪一天关门了以后再谈恋爱那么大家就认为不道德。其实中国有很多例子,我们媒体应该按照中国的习惯、中国人的观念来打造,不一定要用西方人的东西。

  我觉得我们这里春节最热闹的是舞狮、舞龙的活动。舞龙广东相当多,广东有三十六种文物,有些还很有特点的,比如说中山的醉龙,现在传到澳门去,这个已经申请列入了国家民间遗产名录。还有很多种龙,比如说火龙,都是我们广东有的。舞狮更加多,刚才我们说的,现在有很多地方应邀到国外去表演,获得金奖的都不少。所以这些东西都可以认真打造成为我们国家级的,甚至将来进世界级的名录。前几天在美国小食品的评比里面,沙河粉获得了第一名,在国外登了以后,一传到我们这里,卖沙河粉的那个老板很敏感,马上就组织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大、小媒体的记者都到场了,展示了他们制造沙河粉的一些工艺,那是相当不容易的,我估计申请是可以成功的,但是要一步步地来。

  由于岭南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所以在这里发展了很多丰富的新年的风俗,比如说吃万人大餐,实际上是亲情、族情、乡情的一个情节,过去由于物质比较匮乏,所以大家盼着亲友团聚的时候有一顿丰盛的饭菜,就是在过去比较困难的时期,家庭经济再困难,年三十晚也希望有一顿好的饭菜,比如说有“一礼烧肉,宰一只鸡”, “一礼烧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叫一块肉,或者是一斤?因为要拿来拜神,所以叫“一礼烧肉”,标准的“一礼烧肉”是3斤6两,如果你要买猪肉来拜神的话,就要卖肉的师傅割3斤6两给你,那就是一礼猪肉。“宰一只鸡”,年三十晚一般是宰一只小母鸡,一只鸭,假如是年初二(开年)是宰大阉鸡的,北方人也没有阉鸡这个概念,什么叫做阉鸡?我跟他们说那是鸡的太监。北方不阉鸡的,公鸡老了就放到山里,直到它们老死。所以广东还有一句谚语叫做“年初二要宰阉鸡”。我们广东还有一个风俗,年初二是开年饭,吃饭的时候如果是老板请工仔吃年饭,老板主动夹一块鸡肉给你这个工人,那就表示你今年被解雇了,所以你吃完这顿饭你就要自己卷行李走人了,没话可讲的,所以广东把这叫做“吃无情鸡”,你吃了这块鸡你就走了。

  广州人初七要游花地,广州芳村那里就有,那里摆了很多花,去那里看花,并且吟诗作对,或者是去游观音山(白云山)。西关一带初七还有一个风俗,因为初七雨水到了,古代人就认为是天穿了,天漏水了,初七那天就做一根煎饼,用一根绳子捆着,丢到屋顶上去,意思就是补天穿。广东还有一个风俗就是春节期间有生菜会,是广东很热闹的大会,生菜会的标准日期是阴历的正月二十六,那一天观音开库,你没有钱那一天你可以跟观音去借,做生意发达了以后再来还愿,这是外省没有的风俗。现在广州比较流行的是郊区坑口的生菜会,南海最出名的生菜会是官窑,但是现在大部分改为正月十五,广州的番禺有一个村叫做山坑村,山坑的生菜会是正月初八,那一天不管你认识不认识,你到那儿去,那里摆着100多张桌子,坐够10个人就有人来给你上菜,你可以在那里吃饭,免费的,那天去的人越多越好,证明它这个村子兴旺发达。

  再有就是广州的花市,花市大家都很熟悉,除了游花街之外,还有卖懒,就是说把懒卖出去把勤买回来,这是向小孩子普及一个勤劳致富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形式,现在没有卖的了。广州的花街还是人山人海的,如果外省的同志在广州过年,你们不妨去逛一逛广州的花街,那是很有乐趣的,每年我都要去凑一凑热闹,过去听人说年三十晚能看到很多中央的领导在花街上逛花灯,很多都写下了著名的花街的诗篇,但是这几年领导很少到花街上去,但是老百姓还是都去,我每年也有去。

  这是有关春节的风俗。这些风俗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我觉得得益于广东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包括中原移民的南迁,温和的气候和富饶的土壤,和占尽八面来风的地利,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培育了人们清丽活泼的风格。桃红柳绿的美景妆点了节庆的江山,海外风情的熏陶,远离中原文化的监控,使得岭南民俗表现出一种大胆追求的精神,节庆偏于宽松自由,使民众的精神得以尽情释放,更加人本,自然天成,这是它变化的原因。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腾讯网 2010年02月08日11:29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萧放]民族天幕的永恒明灯
下一条: ·调查:拜年“事小”与“事大”
   相关链接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