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理论与方法

首页民俗学专题理论与方法

[祝鹏程]表演视角下的郭德纲相声:个案研究与理论反思
  作者:祝鹏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5-31 | 点击数:27053
 

  郭德纲回归传统的另一举措,就是凸显基本功在相声表演中的地位。德云社相声表演中,包括了双簧、京剧、评戏、西河大鼓、北京琴书等一系列传统门类。郭德纲并没有简单移植这些,而是把这些门类化入相声大会、相声剧、开场小唱等表演中。在这些艺术门类中最被突出的是太平歌词。郭德纲的“返场”[15]总会唱太平歌词,唱的内容不外乎《单刀会》、《白蛇传》、《秦琼观阵》等传统曲目。在演唱前,郭都会强调:

  “一个好的演员从七八岁学艺要学十几年,我们是需要基本功的。传统节目需要基础,不是什么人来都能表演的。……相声本功的唱,是太平歌词,要在过去,不会唱这个,演员在后台都抬不起头来。”

  借助太平歌词等基本功,从技艺上,郭德纲把自己和撂地相声的传统联系起来,标明了自己才是传统的真正继承人。也有行家质疑郭氏太平歌词“不正宗”,但对“钢丝”来说,“正宗”与否并不重要。郭对太平歌词的推重,是一种在表演中求诸传统的行为[16],借此标明了表演实践的文化价值与自身权威。太平歌词是被作为传统的标签来打造的——会唱就代表接续了撂地相声的正宗血脉,代表了真正的草根和正统。唱太平歌词代表着复归传统,每一次表演都是一次炫技,通过炫技,现代人得以想象辉煌的旧京风华、中断已久的天桥绝技。

  各种传统文类的杂糅,增加了表演的历史感,而老段子的搬演,则使表演更具权威性。这一切是吸引观众的话语策略,也是迎合时代的文化资本,更是郭德纲标明“传统”的实践。当然,为了适应观众,郭德纲对传统相声做了大量调试与改动。

  传统的发明

  由于“钢丝”的欣赏口味与知识储备不同于百年前的老北京,郭德纲就需做出相应调适:郭氏相声的笑料与网络笑话、短信段子的更新是同步的,他加入了“躲猫猫”、“超女”等社会热点和时尚元素。加快了表演的节奏,减少了程式化的表演,削删了气氛较淡的枝蔓。一系列改动较好地抓住了都市人的口味。郭德纲还上演了大量单口段子,在老先生的演绎中,单口多为慢节奏,淡气氛的,典故迭出,讲求史实。郭选择了其中公案、神怪、时闻等最吸引人的段子,经过改编,段子的节奏加快,包袱增多,并新增了大量时尚语汇。原本以叙述为主的单口相声,被改造成了逗乐为主,包袱频出的长篇笑话。

  以传统的表演方式“抖包袱”为例,传统表演讲究“三翻四抖”,通过若干组平行关系,再三铺垫,对故事加以渲染,最后将包袱抖开以产生笑料。因而前面的铺垫往往并不逗乐。而郭的段子则不同,为了增强效果,加快节奏,每一段平行关系采取的多为是“抖小包袱”的方式,每一翻都有笑料,但往往会因翻得太过急促而使叙事结构、文本锤炼尚显粗疏。快节奏的包袱破坏了表演的规则,冒犯了传统,但这一改动却迎合了当代观众的趣味。

  郭氏相声往往都遵循着原来的叙事结构与表演框架,但郭总会把离现实较远的人物、器具乃至时代背景改去,换上与当代社会密切相关的人事。历史掌故被纳入了日常化的生活场景后,就更易被人接受。如主角身份的设置,郭就极下功夫:叙述者“我”多为一个远离体制荫蔽,生活不如意的底层小人物,他言行没谱,爱逞强却又倍受挫折。低姿态的人物设置,为表演争取了更多的自由空间,借助对倒霉遭遇的展示,也有利于观众在对比中获得自身心理平衡。改编后,相声的框架还是旧的,但内容则是新的,可称是“旧瓶装新酒”——传统的框架为人们提供了想象传统的语域,而新的内容则拉近了观众的接受距离,成功将相声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因而更符合观众的审美经验,有利于争取最大数量的观众群体。[17]正是挪用了传统框架,并加入新的时尚叙述,郭德纲成功将传统相声再语境化。

  以《西征梦》为例,百年前的原型为《打白郎》或《堆儿兵做梦》,说的是无名小兵梦中前去讨伐叛逆,一路吹嘘战绩,实则出尽洋相的故事。随着时代变迁,已多年不演,郭德纲的改动使它重获生命。郭将主人公“我”设置成一个从“老和部队”(老得维持和平部队)退役,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小市民,在“金发闭眼”的美国女大使引荐下,坐直升飞机到美国见布什总统(近来版本则改成了奥巴马),协助打击恐怖分子。郭德纲特意让布什说河南话,让白宫拉着“热烈欢迎郭德纲师傅”的横幅,门口挤满了卖盗版碟的妇女。布什称用龙虾请客,端上来的却是麻辣小龙虾,席间敌人打进白宫,“我”戴上钢盔仓促应战,最后发现自己顶着个痰桶在做梦。段子用的还是小人物白日梦的叙事框架,又加入了新的元素:用布什、恐怖分子等耳熟能详的人物代替早先慈禧、白郎等角色,用中国式官场氛围来描绘白宫,再以小龙虾、盗版碟等日常物品搭配之,这就与日常经验接到一起,拉近了观众的接受距离,而对国际事务的山寨化处理,则营造了出了无厘头的幽默效果。白日梦的叙事框架揭示了日常生活的荒诞无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代人的精神压力。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彭牧]从信仰到信:美国民俗学的民间宗教研究[1]
下一条: ·[王杰文]“表演理论”之后的民俗学
   相关链接
·[朱韵伊]表演传统的新生及其受众的饭圈化·祝鹏程:《市场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北京相声为个案》
·[宋赫]“乖讹-消解”理论视域下的相声包袱构造·[关咏阁]城镇化语境下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李牧]民俗的表演性:表演理论、活态传承与公共文化实践·[孟子凡]民俗学视域下的空间
· [西蒙·布朗纳]民俗和民间生活研究中的实践理论·[张多]新兴自媒体对中国神话资源的传播与转化
·[杨利慧]民间文学“动态文体观”研究的一个范例·[谭萌]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中国民间文艺研究
·[周福岩]民间故事研究的方法论·[毛晓帅]中国民俗学转型发展与表演理论的对话关系
·祝鹏程:《文体的社会建构:以“十七年”(1949-1966)的相声为考察对象》·崔琦:相声在变化中生长
·[王欣]论“生活世界”与民俗学·[周争艳]国内表演理论研究述评
·[任甜甜]试论皖北界沟村丧礼习俗的文化内涵·[姜昆]把幽默传统的古老和相声艺术的年轻结合起来
·[岳永逸]草根相声的知识考古学·[周航屹]近世相声和娱乐期刊的关系初探(1924-1949)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