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仁钦道尔吉]关于《江格尔》的形成与发展
  作者:仁钦道尔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5-16 | 点击数:17883
 
串连复合型史诗是运用原有两种单篇史诗的现成母题系列,进行加工和改编而出现的。它有两种基本类型,第一种是以前后衔接方式串连一个考验女婿型单篇史诗母题系列和一个财产争夺型单篇史诗的母题系列。第二种是由两种不同内容的征战型史诗母题系列所构成。这两种串连复合型史诗的下半部分都很相似,都由财产争夺型史诗母题系列所组成。
总之,单篇型史诗和串连复合型史诗共有四种类型。并列复合型史诗《江格尔》的绝大多数长诗的基本情节结构也有四种类型,而且,这四种类型与单篇型史诗和串连复合型史诗的四种类型相符。这种现象说明了《江格尔》的各个长诗是在早期单篇型史诗和串连复合型史诗的情节结构的框架上形成和发展的,也就是运用了它们的现成的史诗母题系列。当然,不仅采用了史诗母题系列的形式,而且同样借用了许多母题的内容和固定的程式化的诗句。
此外,笔者也指出过,《江格尔》在题材、人物、创作方法、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继承与发展问题。这些问题,在此不展开谈。
 
 
早期蒙古单篇型史诗和串连复合型史诗的创作者是蒙古民间口头诗人,在它们的框架上创编并列复合型长篇英雄史诗《江格尔》的还是蒙古族卫拉特陶兀里奇(史诗演唱艺人)。蒙古族人民有一千多年的创作和演唱英雄史诗的传统。14世纪初波斯历史学家拉施特主编的《史集》记载了蒙古口头诗人们创作的关于忽图剌合罕的英雄史诗的情况。忽图剌合罕就是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的叔父,生活在11世纪末至12世纪上半叶。1240年成书的《蒙古秘史》说:“全蒙古、泰亦赤兀惕部众大会于斡南河的豁儿豁纳黑主不儿地方。会议的结果,推选忽图剌为合罕”。[⑨]《史集》不仅证明当时的诗人创作了歌颂忽图剌合罕英雄业绩的史诗,还记载了史诗的题材、内容和形式,说:“蒙古诗人们写了许多诗颂扬他(忽图剌合罕—引者),描写了他的勇敢大胆。”我们认为,这“诗”就是英雄史诗,因为英雄史诗称赞英雄人物的力量和勇气,同样这个“诗”也描写了忽图剌的“力气和胆量”。“诗”里运用了英雄史诗里常见的夸张和比喻,并借用英雄史诗的诗句形容忽图剌合罕,道:“他的声音宏亮极了,以致他的喊叫隔开七座山也能听到,就像是别山里传来了回声,他的手犹如熊掌:他用双手抓起一个无比强壮的人,毫不费力地就能够将他像木杆似的折成两半,将脊梁折断。……烧红的炭掉到了他身上,烧着了他,但他对此毫不在意。当他醒过来时,他以为是虱子咬他,他搔了搔身子,又睡着了。他每餐要吃[整整]一大只三岁羊和一大碗(囊—引者)酸马奶,但仍未吃饱。”又说:“他那胳膊的力量胜过三岁的熊掌,他的攻击的猛烈可使三河的水翻腾起来,他的打击[所造成的]创伤,使得三个母亲的孩子们都要哭起来。”《史集》记载的忽图剌合罕与敌人的战斗场面,也像史诗中的二勇士交锋,说:“忽图剌合罕用长矛向秃伦黑——忽勒丹猛刺过去,刺穿了他的锁子甲,刺进了前臂的肉里,并且穿过锁子甲和臂底,一直刺到他的腿下部。由于受伤很重,他[全身]紧张起来,[用力]拉紧缰绳,而免跌下,以致马的舌头都被衔子弄裂了,但他[最后还是]跌倒了。”[⑩]忽图剌合罕的史诗是一部征战型英雄史诗,取材于忽图剌合罕与塔塔儿人的战斗。创作这部新史诗时,诗人们借用了古老英雄史诗的框架和表现手法。这部史诗的创作年代是约12世纪中叶,地点是成吉思汗的发祥地克鲁伦、鄂嫩、士拉“三河”源头。后来随着蒙古各部落的迁徙,在不同地区出现了不同名称的史诗演唱艺人,布里亚特史诗演唱艺人叫做“乌里格尔奇”(布里亚特人把英雄史诗叫乌里格尔);东蒙古史诗演唱艺人有“朝尔奇”(伴奏马头琴演唱史诗的艺人);卫拉特史诗演唱艺人是“陶兀里奇”,随着《江格尔》的广泛流传,后来出现专门演唱这一史诗的艺人江格尔奇。在新疆卫拉特人和伏尔加河卡尔梅克人中,陶兀里奇被江格尔奇所取代,可是陶兀里奇仍然存在于蒙古国西部地区卫拉特人民中间。俄罗斯不少学者深入研究和高度评价了卫拉特陶兀里奇及其演唱的英雄史诗,他们明确指出陶兀里奇不仅仅是史诗的演唱者和保存者,而且也是创作者。著名蒙古学家已故苏联科学院院士鲍·雅·符拉基米尔佐夫于1923年出版的《蒙古—卫拉特英雄史诗》(11)中,针对卫拉特陶兀里奇及其史诗说:“在蒙古一些部落中有专门背诵英雄史诗的陶兀里奇,因此,有的地区的史诗作品,不仅迄今还完整地存在着,而且继续发展着,旧史诗被更替,新史诗还在产生。”这位学者曾多次到蒙古西部卫拉特人中去进行长期调查,他记录了巴亦特著名陶兀里奇帕尔臣给他演唱的9部史诗(有些史诗达四五千诗行),其中的6部译成俄文出版。他还报道了帕尔臣为他创作新史诗的信息,也就是根据他的要求帕尔臣于1913年为他编创了反映1912年科布多之战的英雄史诗。蒙古学家阿·法·布尔杜克夫曾在蒙古西部卫拉特人中工作30年之久,并去伏尔加河卡尔梅克地区和吉尔吉斯坦的萨尔特卡尔梅克人中去考查过。他在1940年写《卫拉特和卡尔梅克的史诗演唱艺人》(12)一文中,说:“上世纪末至本世纪的史诗演唱艺人,不仅是原有史诗的保存者,而且也是史诗的创作者。”他指出,西蒙古的帕尔臣、卡尔梅克的沙瓦利·达瓦、萨尔特卡尔梅克的巴克哈·萨尔皮克夫等陶兀里奇是天才的口头诗人,他们创作了许多新作品。
在我国新疆蒙古族卫拉特人中,曾出现过许多著名的陶兀里奇和江格尔奇。传说17世纪以前在和布克赛尔地区曾有过一位江格尔奇,他演唱过《江格尔》的70部长诗。19世纪下半叶至本世纪,曾有过南部土尔扈特汗满楚克加甫的江格尔奇扎拉、和布克赛尔的奥尔洛郭加甫王冬的江格尔奇胡里巴尔·巴雅尔、道诺洛甫才登王冬的江格尔奇西西那·布拉尔等闻名于各地的大诗人,他们中有的认为“在演唱中可以自己编”,有的根据听众的爱好确实创作过一些情节。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木塔里甫 吾云]史诗中的神树母题
下一条: ·[祝注先]两汉时代少数民族的诗歌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巴莫曲布嫫代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左红卫]对新疆民间剪纸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朱世桂]我国特色茶文化遗产“末茶”(抹茶)发展沉浮及其传承创新·[周逸敏]常州庙会和节场的特色与新时期发展
·[赵永恒 郭静暄 马驰]传统体育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
·[张玲 杜天龙]在创新中传承和发展“鲁南五大调”·[张洁]宁夏乡村旅游与非遗融合发展研究
·[杨宇]隋唐及宋元:中古时期七夕节的发展演变研究·[徐文柏琪]青白瓷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谢红萍]身体技艺、文化认同与区域发展·[谢晨]红间绿花团锦簇:滩头年画传承与保护策略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