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邱开金]民族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的张力
——云南西双版纳农村傣族男童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
  作者:邱开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2-25 | 点击数:12643
 
调查发现,认为傣族教育中仍存在性别歧视的有38.4%,其中重男为36%,重女为2.4%;傣族学生与其他学生的比较,认为傣族学生优秀的占18.8%,其他学生优秀的占44.9%,无差别的36.3%;从管理角度,傣族学生与其他学生比较谁相对好管理,11%认为傣族学生,45.9%认为汉族学生,1 8.2%认为其他民族的学生,24.9%认为差别不大;学习评价方面,从性别上,认为男生优于女生的占 2.8%,认为女生优于男生的占74.4%;就傣族男生的学科成绩比较,认为艺体类最好的占 43.6%,理科类27.7%,文科类11.4%,学科成绩相对较差的是文科类50.8%,理科类31.4%;就“和尚”学生的评价,学科成绩从好到差的排列是艺体类47.9%,文科类14.4%,理科类13.8,认为学科成绩最差的是文科35.6%,理科33.9%;在“和尚”学生身上最大的优点是有礼貌(占30.4%),最突出的缺点是学习不刻苦(占58.2%);对于当和尚是否对学校学习有影响,46.6%认为影响特别明显,47.1%认为有一定影响,认为无影响的占6.3%;认为当和尚对其影响最大的是文化影响(占33.8%)、生活影响(占26.4%)、信仰影响(占21.4%)、人格影响(占18.4%);在傣族集聚的社区,在傣族人的意识里学校教育和宗教教育比较谁更重要,138人(占68.7%)认为宗教教育,31人(占15.4%)认为是学校教育,32人(占15.9%)认为都重要;对傣族宗教信仰,有39.8%认为不断增强,24.8%认为有淡化趋向,35.4%认为变化不明显。
可见,老师们认为,傣族男生的教育及管理问题是较突出的问题之一,且有一定普遍性;在学习压力、学习质量问题、偏科问题等方面,“和尚”生成为傣族教育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五)对一般傣族男生的调查
同是傣族的男性群体,又是傣族“和尚”学生的同龄人,他们没有去当和尚,或者有当和尚的经历但已经还俗,对关系自己成长的教育,他们有些什么想法,这也是很有意义的。共有傣族男生206人接受测试,其中独生子占7%,当过和尚并已还俗的97人(占47.1%),其中当和尚3~4年还俗的较多(约占50%),当和尚满10年的3人。
调查发现,受试学生反馈出,有12.9%的父母仍把送孩子当和尚看得比上学校还重要;如果有望当上大佛爷,受试学生中有21.9%表示会去当和尚,30.3%表示不一定,47.8%表示“不会去当和尚”;认为最能体现傣族人的品质特征,选团结互助的占54.6%,勤劳谦和的占24.2%,善良质朴的占18%;面对改革开放和文化交流加强,对傣族信教群众是否会有变化方面,有63人(占30.6%)认为不会受影响,有32人(占15.5%)认为会增加,有95人(占46.1%)认为会减少;认为当过和尚和未当过和尚的傣族男人有明显差别的有97人(占47.1%);认为今天的傣族对没有当过和尚的人有歧视的有22人(占10.7%),认为不明显的有92人(占44.7%)。
还俗后的学生的观点有其特别意义。他们较为突出的看法是,回想自己当和尚又当学生时感到学习压力大的有97人(占47.1%);认为当和尚对学习有很大不良影响的41人(占19.9%),不良影响较大的59人(占28.6%);认为接受佛教后对自己的人生影响很大的17人(占8.3%),较大的19人(占9.2%),一般的43人(占20.9%),没影响的18人(占8.7%);有35人(占17%)庆幸自己有当过和尚的经历;有44人(占21.4%)不后悔曾经去当和尚,但也有53人(占25.7%)曾经有过后悔或经常感到后悔;对“假如再有一次当和尚的机会”的选择中,一定还去的13人(占6.3%),不一定去的26人(占12.6%),不会再去的58人(占28.2%)。
可见,傣族一般男童也多认为,既当学校学生又当佛寺和尚,压力大;当和尚接受的不良影响,表明现行佛寺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分析和对待;从“后悔当和尚”和“不再当和尚”的选项比例可以看到,信教民众的不满意倾向明显。
(六)对傣族女学生的调查
小学高年级以上的239人接受测验,其中独生子女占11.3%,农村人口占95.4%。据她们的回答,在家庭里感受到有性别歧视的占11.9%;从学校回家后完成家庭作业外花时最多的是帮家里做家务(占60.9%);认为父母对自己最关注的是“学习成绩好”(占44.3%),其次是“安全”(占35%),“家务劳动”仅占5.6%;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是“上大学”占74.2%,初中毕业后去打工或回家种田的各占8.9%;而自己的打算是继续读书的74.1%,初中毕业后去打工或回家种田的各占13.4%和12.5%;自己今后希望到外地发展的占31.9%,在家乡发展的占16.4%;作为傣族感到“很自豪”的129人(占54%),“一般”的70人(占29.3%);对傣族男孩要当和尚的教规看法,支持的61人(占25.5%),反对的43人(占18%),说不清楚的135人(占56.5%);对没有当过和尚的傣族男人你是否有成见,认为有的占5.4%,认为没有的占64.9%,认为不一定,还要看具体人的占29.7%;对三种教育谁的影响最大方面,认为家庭教育的79人(占33.1%),学校教育的78人(占32.6%),宗教教育的82人(占34.3%);与三类傣族男童相处,觉得与“和尚”学生最好处的比例为37.3%、还俗学生最好处的比例为13.3%,一般傣族男生最好处的比例为49.4%;认为在“和尚”学生身上,最突出的优点依次是有礼貌、热情、爱学习,最突出的缺点依次是学习不刻苦、纪律性差、胆小怕事。
傣族女学生的调查很有意思。其中,她们对自己将来要到外地发展的比例,高于男童,父母期望她们初中毕业后就回家劳动或打工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傣族男童;傣族女孩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宗教教育”的评价,差异较大;学校教育影响力在傣族女生中较低,表明学校教育也要作反思。此外,傣族家庭里确实也存在一定的重男轻女现象。在勐罕镇的访谈中宗教管理干部说,“有的傣族家庭依然存在一种观念,认为女孩生来就是要做事②的”,教师座谈会也有同样的观点。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李克建]中国民族分布格局的形成及历史演变
下一条: ·[刀承华]泰国民间故事与民俗的互渗相成关系
   相关链接
·[邱旻颐]社会变迁中的傣族文化·[刘兰兰]傣族创世神话:两种宇宙观的融汇
·[刘朦 马兿嘉]从生到死:布朗族、傣族人生仪式的空间转换与象征秩序研究·[霍志刚]建构与融合:遗产旅游语境下泼水节神话资源转化的路径研究
·[何庆华]傣族祭寨神仪式空间的排他性 ·[霍志刚]傣族神话研究回顾与“朝向当下”的傣族神话研究
·[霍志刚]遗产旅游与傣族神话资源转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李斯颖]德宏傣族族源神话的多元叙事与文化记忆
·[侯兴华]文化冲突视阈下云南部分傣族改信基督教与边境社会稳定·[金红]论傣族乐器“光邦”的象征功能
·[屈永仙]傣族口头传统文类及其传承者·[岩温宰香]傣族献祭竜林仪式的空间场域与文化传承意义研究
·[袁宣民]美味佳肴撩人醉——《饮食文化》介绍·[郭中丽]傣族孩童教养互动机制研究——以云南沐村傣族为个案
·傣族:在东南亚国家及其相互交往中举足轻重·[孙九霞]旅游对目的地社区族群认同的影响
·[温小兴]傣族村寨的风水实践与文化整合·[金红]傣族乐器“光邦”的活态传承及其文化解释
·[艾菊红]傣族水井及其文化意蕴浅探·[郑筱筠]傣族《兰嘎西贺》故事不同版本原因初探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