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译著译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译著译文

[迈克尔·欧文·琼斯]感受形式,渴望创造,需要表达
——家居、工作场所和圣殿中的艺术和审美
  作者:[美] 迈克尔·欧文·琼斯   译者:游自荧 张举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3-08 | 点击数:14231
 
博爱圣爱教堂是点缀洛杉矶风景的一家非裔美国人的街面教堂,先前是一家理发店。高级主教玛格丽特·约翰逊(MARGARET JOHNSON)82岁,她40多年的助手朵若茜·兰波特(DOROTHY LAMBERT)70岁。她们一起抚慰感情上受困扰的城市居民,尤其是妇女,并尽最大的努力向他们提供食物、衣物和避难所。她们升华了重在圣爱和像基督一样无私的教义。教母们相信人的精神永恒不朽,它会从已故者那里转移到一个新的“住所”或躯体——不论是人、动物还是无生命的东西。她们的主题歌曲是“在这块土地上我们永远不会老去”,每天至少唱两次。同索杰纳·特鲁斯(SOJOURNER TRUTH)和黑人空想家吕贝卡·考克斯·杰克逊(REBECCA COX JACKSON)以及其他非裔美籍女先知一样,约翰逊教母相信有圣父和圣母两重神灵存在。她称自己为世间圣母,一些人也接受了这一称呼。
每当你来到博爱圣爱教堂,你就会注意到里面摆放着很多物品,无论是祭品、照片还是孩子的玩具。当然,很多人只看到大量“垃圾”,而且也这么说。但是仔细观察一下这里诸多凌乱的天使、鹰、圣母玛利亚、陶瓷制作的高跟鞋、十字架上的基督和布娃娃,你就会相信这里非常有序而且具有重要意义。所有的物件和它们的分类都带有精神上的或者个人的涵义。很多物件代表人——可以融入教义和信徒生活中:那些属于教堂成员的人,那些搬走的人以及那些已故去的人。例如,一位去了加拿大的女子留下一个黑娃娃来替代她。耶利米(JEREMIAH),一个无家可归者,与教堂来往了7年,他把仅有的少量财产放在一个柜橱后面,他还时不时睡在教堂长椅上。他带来了很多从垃圾中捡来的照片和物品,还带来了动物玩具,按顺序把它们放在钢琴上端,它们就代表着他。他认为,玩具虎就是他,狮子是基督。物品传递出感知:所摆成的一个很大的心形状象征着爱;熊象征着精神、给予保护、强壮和有力;鹰代表者力量:约翰逊主教的牧师献身于“精神和力量”。就像主教常常说的,“摩西拥有法律,基督拥有高雅和真理,我们拥有精神和力量。这是一个精神时代”!
其他一些物件用做互动、谈话和教导的依据。例如,在约翰逊教母椅子的座位上和椅腿边放着很多玩具动物——不同大小的褐色熊和白色的羔羊(图7)。这种安排引起评论和疑问。兰波特教母向孩子们解释说,这些是上帝的创造物,它们和谐地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虽然它们在颜色上差别很大,但它们彼此之间相互容纳;所有的都在精神上平等。兰波特教母说“我们都只是上帝的孩子”,约翰逊教母宣称“相同的精神”!
精神被注入到物品之中。教堂里有很多例证,当然大多数都和约翰逊教母的儿子迪姆相关,迪姆身患重病,久久不愈,痛苦难堪,在36岁时就故去了。兰波特教母很爱护迪姆。每天的仪式中她都坐在一把带有布垫的铬制椅子上。这把椅子是她在街上捡到的,当时还带了很多木块到迪姆的房间,因为迪姆需要一把带靠背的椅子,以便在兰波特教母为他洗澡时支撑他。迪姆虽然故去,但他的精神却始终占据着这把椅子(图8)。教堂一边一排长椅的末端有一只大老虎,很多小玩具动物都爬到它腿上。这是迪姆的玩具,它表明他在教堂里继续存在着(图9)。
对于约翰逊教母和兰波特教母而言,这些物品和它们的摆放是“精神食粮”。精神是反复出现的主题,它没有种族、性别和其他差别,它不会消亡,它是圣爱和幸福的源泉,它把我们结成一家(图10)。日常物品的摆放不是垃圾而是精神存在的证明,代表着人们的存在,即使在他们不在的时候,其中一些是创造归属感和支撑身处绝望之中的人们的方式。捡来的物品、玩具动物和黑娃娃不仅不会削弱神灵的存在,反而会证实它们的存在。
日常生活中的审美表达与其说是高雅的艺术、装饰的艺术和无用的艺术,不如说它更类似于北卡罗莱纳州的潘蓝德手工艺学校所实践的“手工艺”:所创造的有用的东西,既带有个人涵义也会提升思考和欣赏。艺术包含那些被认为是“独特的”行为和产品(通常因为需要技术和高超的技艺),能在感知者中激发欣赏和思索的反应。审美形式不仅包括肖像画、纺织布料和染色布料、刺绣、陶瓷和剪纸等,还包括精心种植的田地、焊接的金属、收拾整齐的房间、餐厅的海报、在小店改造的教堂摆放的物品以及整齐摆放的垃圾桶。创作者和他人感受到这种形式,受其感染,做出相关评价,认识到这种形式把平常的东西——日常的东西——变得与众不同,人们通过这些方式来对这种形式做出审美反应。
日常生活中显示出多种审美行为:人们怎样穿衣、怎样装饰他们的屋子、怎样把工作场所个性化、怎样创设宗教祭坛并进行假日装饰、怎样准备食物招待客人、怎样把照片收集成册以及怎样制作手工艺品——比如制作被子、家具、陶器、地毯、衣服、玩具和送给朋友的礼物。一些人成为制造特定物品的行家里手,手工制作就成为他们的职业或者至少是全身心投入的头等大事。
为什么创造艺术?首先,审美形式需要物品来体现,这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实用。例如,一些人根据物品分类或者根据物品的大小、高矮、颜色等把诸多罐子、盒子和瓶子按秩序摆在架子上,还有少数人把亚麻织品衣橱变成整齐摆放毛巾、浴巾、被单和枕套的地方。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迈克尔·欧文·琼斯]什么是民间艺术?它何时会消亡
下一条: ·[考夫曼]亨廷顿的意义
   相关链接
·[赵帅鹏]跨媒介叙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的角色形塑及生活转向·[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于翔]心流:女性剪纸群体的最优心理体验·[邬梦茜]浅析民间艺术的遗产化
·[陶子煜]当局者观·[苏长鸿]民俗仪式理论对当代学校教育研究的启示
·[刘璐瑶]风险社会语境下当代日常生活仪式的变与不变·[程启芳]楚州十番锣鼓的审美经验研究
·[安可然]日常生活视角下的手艺传承·[徐赣丽]如何回到生活:手工艺产业化之路
·[林德山]从资源到资本:民间艺术旅游开发路径研究·李向振:《活法儿:京北城郊村的生计策略与日常生活》
·[沈燕]民俗学之都市养老研究的路径·[沈燕]民俗学之都市养老研究的路径
·[李牧]民俗与日常生活的救赎·[周星]关注世事变迁、追问“生活革命”的民俗学
·[韩若冰 黄潇婷]“日常生活”视角下黄河文化与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孟令法]越界—虚构化行为:仪式生活与图像叙事的非常态表达
·[罗瑛]景颇族日月神话的仪式与日常生活实践·[林安宁]基于共时研究的傩定义与范畴新探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