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从古代汉语的演变看民族关系的发展
——对话语言学家余志鸿
  作者:记者 赵志研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13 | 点击数:12872
 


 反思民族语言政策:

  应在法律上给民族语言一个地位,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语言观。
  

  记者: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民族语言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比如在我国,除汉语外,还有英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问题。英语现在处于一个很强势的地位,年轻人都在努力学英语,同时少数民族也在强调保护自己的语言,这样会不会从两个不同的方面造成一种“去汉化”的后果呢?

  余:影响一种语言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人对语言的观念。比如现在中国很多人都热衷于学外语,假如我们中国这样走下去,很可能就会造成汉语的失落。为什么?因为这样对自己母语的热爱和尊重都不够了。语言是个动态演变的过程,一旦发生变化,速度是惊人的。改革开放30年来,变化巨大:普通话在全国普及、一部分少数民族语言濒于消失、外来语大量涌入,现在人们开始反思,开始抢救、保护濒危语言。至于“去汉化”,这要分辨清楚是“去汉字”化,还是“去汉文化”化。“去汉字”化,这是各个民族可以做的事,但事实上也做不好,比如日本。而“去汉文化”化,则是否定和割裂了历史,实不可取。

  记者:我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少数民族在融入现代化的过程中,也要随着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找到一个途径,使少数民族既能保持自己的传统文化,又能顺利地融入到一个更大的环境中?语言应该怎样变化才更符合语言的规律,同时也符合民族的发展规律?

  余:这就涉及到了民族观和语言观的问题。如果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民族失去信心,也会对自己的民族语言失去信心。开始是借用外来语言,然后就是移用,最后就是全部拿别人的来用。在这个过程中,民族的失落感也就出现了。那么应该怎么做?首先在法律上应该给民族语言一个地位,现在民族语言没有足够地位,各个民族在说自己的语言,但这个语言不能进入整个社会的大沟通中。给民族语言一个什么样的定位,是国家需要好好研究的问题。包括语言学家、民族学家、人类学家、政治家,都应该好好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国家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这个法给普通话作了定位,它是国语,是所有中国人都要学、都要说的。那么别的语言呢?也要有个定位,并且写入法律中。

  记者:那您认为国家在语言问题上应制定哪些相应的民族政策?

  余:我觉得民族政策关键是不能说“保护”,应该让它自然发展、自由发展。当然发展的最终结果很难说。有的民族语言也可能发展,有的民族语言也可能就消亡了。从历史经验看,人类的语言可能会经过一个统一、分化到再统一的过程,将来世界可能会出现某种共同语。但是归根结底是要确立民族自信心,树立正确的语言观。比如犹太宗教语言希伯来语曾是濒危语言,但是在犹太民族强烈的语言拥护、保卫意识作用下,终于替代阿拉伯语、犹太西班牙语和依地语,在以色列建国后发展成为官方语言。比如中国吴方言的变异——温州话,本是少数族群的语言,但是他们依靠自由经济的市场活动,借助这种族群语言的特殊性发展起来,不仅没有被吴方言消解,也没有被汉语普通话同化。

  记者:但这里面也有一个冲突的问题。我觉得,一个民族的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对这个民族的自尊、社会地位以及民族观念塑造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某个少数民族语言占据主导地位,会不会产生这个民族的成员不认同国家而只认同自己的民族的现象呢?

  余:美国的经验可以借鉴。它按照出生地分成非裔、亚裔、西班牙裔等族群,在政治统一的前提下,提倡文化的多元发展。他们既有国家的认同,又保持民族的族群认同。

  记者:汉语言文字对国家统一的意义是什么?

  余:语言的变化速度要快于文字的变化速度,语言的变化是不稳定的。如果语言变化而相应的文字没有变化,文字就会消失。印欧语言变化很快,但是文字没有变,于是就只能不断修正文字的读音规则来使文字适应语言的变化。但汉字是表意文字,而非表音文字,因此尽管汉语言的发音有演变,但汉字却千百年流传了下来。不同的人可以按照不同的音来读汉字,但汉字的意思是不变的。汉字是能包容不同地域、不同发音的一种文字。不论经历了多少次改朝换代的变化,不论古今汉语的语音发生多少变化,中国依旧能够维持统一的局面,对此,汉字是起到巨大的作用的。同文同种,汉字强化了民族认同感;另外,词语的一致,也塑造了相同的思维模式,这就进一步加强了民族的认同、文化的认同。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2009-2-1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访谈回顾]赋予传统文化节日新意义
下一条: ·[杨民康 廖明君]传统音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相关链接
·[施爱东]龙王传说的演变·[朱现省]社会变迁视角下“做社”习俗的演变与当代价值
·[周巍]“锁龙井”型故事的古今演变·[杨宇]隋唐及宋元:中古时期七夕节的发展演变研究
·[杨镕]从“老妈上京”到“跑驴”·[刘吉平]西汉水流域崇鸟习俗的生成与演变
·[朱向羽]非物质文化遗产“铢铢镲”的传播演变研究·[吴晓东]阴阳对立观念与门神的起源演变
·[邵文苑]《奢香夫人》演变的启示·[赵暾]二郎神形象演变考略
·[张文艳 张启龙 张统夏]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落民俗文化的作用与演变·[袁瑾]20世纪50年代以来农村文化政策的演变
·[唐植君]日本蛇郎故事从神话到民间的传承与演变·[黄景春]从厌镇鬼神到祈求风水荫佑
·[鲍燕飞]礼俗互动视角下立春鞭春牛巫术信仰的演变·[郑云云 张年宽]重阳节向老人节演变考
·[陈政禹]从瘟疫民俗到海洋信仰民俗的演变·[罗兵 苗怀明]从民间信仰与通俗文学的互动看五通神形象的演变
·[郑宇 胡梦蝶]云南苗族山岳文化变迁与生计方式演变·[余红艳]明清时期江南生育文化与“白蛇传”传说的演变和传播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