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员之声

首页动态·资讯会员之声

[万建中]民间文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载体
  作者:万建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3-25 | 点击数:10669
 

  三、民间文学传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间文学肇始于没有读写的原始社会,而且一直伴随着社会文明的进程而演变,出于寓教于乐的需要,道德规范的元素便不断注入文本之中。这一动态的文学特征使得民间文学具有了其他文学形态,尤其是作家文学所不具有的优势和职能,那就是将贯彻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作为自己传承的一种重要指向。任何一种民间口头传统的产生,尤其是持续下去,必定需要民众有共同的接受心理,或远古信仰观、或伦理道德原则为前提。由于流传历史的久远,古代人们的一些思想意识逐渐在一些民间文学文本中积淀下来,这些民间文学文本成为古代人们思想观念的共同记忆,是民间思想意识的历史载体。这些思想意识尽管不能等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蕴育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元素,最为广泛和生动地阐发了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指向。在民间文学研究的功能学派看来,神话故事、歌谣、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无论是在强化传统、信仰和文化,还是在树立道德、伦理、爱国情操及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延续着民族精神,承载着民族精神的民间文学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我国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学,一直以来都是民众传承自己的历史和生产生活知识及为人处世之道的主要途径,抒发了广大民众基本的情感态度和张扬了中华民族基本的思想道德准绳,从根本上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广大民众的理想追求相吻合,并且迎合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可以肯定,一旦民间文学衰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民间的根基和最具广泛性的文学推动力。

  民间文学绝非普通的文学,它是一个民族或地区祖祖辈辈智慧的结晶,凝聚了民众集体的表演才华和宣泄意愿。与作家文学不同,民间文学的创编、演述、享用和修改等环节是同时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民间文学文本不断渗入主流意识形态,完成自我调节,迎合当下社会发展对文学的政治需求。秉承集体性的民间文学表达一个民族或地区共有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同时又是民众不可缺少的基本的生活样式,带有强烈的生活属性。民间的歌舞、说唱及其他口头演述和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融为一体,构成了带有审美情趣的日常生活图式。鞭挞、嘲讽、褒扬、歌颂等爱憎分明的民间文学题材永远是社会发展的正能量。在一定意义上,广大民众自发形成的民间文学活动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象阐发和弘扬。

  民间文学的创作与传播和人们的生产生活融为一体并使生产生活具有了美感情趣。作为文学的民间口头样式,民间文学的结构形态及内涵呈现都是按照当地人传统的美感习惯设置和传习的,当地人在演述和传播自己最为熟悉的文学传统,因而可以获得最大化的审美享受。民间文学的所有社会功能都是建立在其独有的审美性基础上的。美国民间故事学家珍妮·约伦指出:“无论是口头流传的故事还是写在书上的故事——是个好故事,这才是最要紧的。在书面故事这张广阔的锦缎上,同时也织入了口头与记录的故事传统。梭子来回编织,将各种线混合在一起。现在,只有最孜孜不倦的学者才能追溯出哪一条丝线源于何处。然而在这样做的过程中,这些分析学家和考证家们经常忽视了整匹锦缎的美。”[6]民间文学的演述,便构筑起轻松、欢乐、温馨的民间场域,能使大家从紧张的工作节奏中暂时解脱出来,适时地放松心情和娱乐,获得心身的愉悦和满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于民间文学文本之中,演述民间文学作为一种常见的审美活动,其实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抽象概念,一旦进入民间文学的审美范式,便成为一个传说、一则故事、一篇说唱、一折民间小戏,甚至是一句谚语,裹上了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外衣。民间文学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样式,历来就不是一种单纯的以娱乐为目的审美活动,而是沿袭了一种与历代人民的基本生活和文化传统浑然交合发展趋向,并且连续性地自我完善,这种完善自然也包括中华民族基本价值观的强化和显现。我们的祖祖辈辈用民间文学这种古朴又易于接受和享乐的审美方式,传衍着富有中华民族特征的价值观念。也正是价值观渗入民间文学文本及演述当中,才显示出民间文学审美的正当性、合理性及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民间文学每个作品的具体内容各不相同,但其所体现的情绪、思想倾向、生活理想却有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在演述活动中,作品本身这种共同性经过演述者的发挥,很容易和听众(观众)发生心理共鸣,被听众(观众)接受,使“个体知觉变成集体知觉”,达到人们共识和共有的精神趋同,即“共同感”。关敬吾在描写故事讲述活动中的这种情形时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不管它的主人公是人,是动物,是天狗,还是老山妖,故事里的主人公、讲故事的人和听众们能完全融为一体。人们沉浸在故事里,形成了一种精神集体。”[7]演述的过程,达至在场者心灵的沟通,演述活动这种现场气息无疑起着将基本的精神价值转化为叙事的作用,演述者和观众围绕共同的口头文学传统分享祖先遗留下来的智慧、知识、情感和文化认同。倘若在这一过程中有意识地注入或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培育效果。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我们的历史是在目的十分明确的前提和条件下创造出来的,而“传统”正是这种前提和条件之一。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社会现象是一种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民间文学不是某一个体的文化创建,而是先于任何个人的社会经验,因此,被视为历史文化的经典而受到崇仰。基于人们对本民族本地区历史文化传统的眷恋和敬奉,民间文学对人们精神洗礼和净化心灵的作用显而易见,其他娱乐形式是难以企及的。所以恩格斯高度称赞德国民间故事书的重要作用——德国故事书的一个神圣使命,宛如圣经一般,强化了农民明确的道德观念,使他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力量、权利和自由,激发他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并唤起他对祖国的挚爱。[8]在这里,恩格斯将民间文学视为思想启蒙的伟大篇章,赋予了民间文学思想道德教育的神圣使命,极大地提升了民间文学的政治地位。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的民间文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然被涵化和内在化,从核心价值观的立场展开释听和释读,可以避免价值观宣传中可能产生的空洞与教条。民间文学通过说唱、表演和叙述等途径,将缺乏语境的核心价值观念演绎得真实可感、引入入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间及民族传统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利用民间文学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可以在民间、民族和传统情怀的语境中,引导核心价值观进入人们的生活世界,并且在潜移默化和循循诱导中深入人心。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姜舒忆】

上一条: ·[萧放]庙会文化是乡村振兴有效途径
下一条: ·[施爱东]深入民间,服务人民,讲好中国故事
   相关链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
·[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
·[杨李贝贝]守护边地文学:《边疆文艺》及其生成·[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
·[孙华月]网络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一种新机遇·[施爱东]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
·[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秦选涵]论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的审美理想与实践逻辑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吕殿增]杨七郎墓传说的精神遗产及其保护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刘文江]《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相关文献的编纂与传说学四个基本理论命题的实证
·[梁家胜]论数字时代民间文学的开源性·[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
·[胡南]回到人的立场·[符腾]浅论《搜神记》民间文学的小说编成之我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