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覃琮]布努瑶密洛陀史诗的活态传承与文化自觉
  作者:覃琮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0-16 | 点击数:6870
 

      三 《密洛陀古歌》整理与出版:全新学唱和史诗体验

     1986年,《密洛陀古歌》被列为全国民族古籍整理出版重点项目。广西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区古籍办”)把这个项目安排给都安县来组织实施。都安县成立了以文联副主席蒙冠雄为负责人的项目整理小组。由于能听懂宗教语,又是小学教师,有一定的文化,蓝永红和蓝正录于次年被借调到都安县民委协助工作。

      从都安县民委的这一次借调开始,蓝永红经历了学唱和体验密洛陀的全新过程。更没有想到的是,为了密洛陀歌能够变成出版物,蓝永红竟耗费了14年的精力。原来,按照区古籍办的要求,《密洛陀古歌》是科学版本,这就首先要求密洛陀歌的原始歌句必须用国际音标来记音。蓝永红和蓝正录之前的记录,凡涉及必须记录布努瑶语原音的,都是用土俗方块字记音。这种变单个汉字或用两个汉字组合成一个字的土俗方块字,只能取“音近”的形式进行记录,无法兼顾音调,时间久了连做记录的人都无法读准它的原音,旁人更是无法读准读懂。其次,翻译工作十分艰难。直译还好一些,意译则非常困难。因为密洛陀歌是口承文学,为了易说、易传、易唱,历代巫公和歌手在创作或唱叙时特别讲究对偶、对仗,有时甚至为了对偶把具有四个音节的人名、地名、物名分开来说。如古歌中第一章第六节“叮嘱”讲到天下第一大神“符华赊•法华凤”为“密本洛西•密阳洛陀”找到了一块叫“耶先耶力地旺”的住地,叮嘱她造天地万物。古歌是这样唱的:
符华赊给密本洛西清点好行装,法华凤给密阳洛陀清点好行装,送密本洛西去耶先,送密阳洛陀去耶力地旺,来到耶先,来到耶力地旺,密本洛西转脸看四周,密阳洛陀环视八方……

      要将布努瑶语准确意译成对偶、对仗的汉语需要逐字逐句斟酌推敲,极度费时费神。最后,密洛陀歌篇幅很长,内容繁杂,不同的歌手又师承不同,只有尽可能多地搜集到各地巫公、歌手的录音,然后进行逐一甄别,才能确保古歌出版的准确和完整。以上三点意味着,要将蕴藏于民间散乱的古歌一点点挖掘出来,变成出版物,必须走完搜集翻译、整理、审稿和出版四个程序。从项目后来的发展进程来看,项目组搜集翻译用了五年时间(1987~1992年),整理用了四年时间(1992~1996年),区古籍办审稿用了四年时间(1996~2000年)。书稿于2000年送至广西民族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密洛陀古歌》是目前已经出版的各个密洛陀汉译本中搜集规模最大、内容最完整、资料最全面的版本,也是古籍办耗时最长、资助最多的项目。全书的原始行、直译行和意译行共9万多行,分上、中、下三册,共计340多万字。除在搜集翻译阶段蓝正录协助宗教语言的记录和翻译外,其他阶段都是蓝永红一个人在“硬扛着”(都安于1988年分成都安、大化两个县,因七百弄隶属大化县,蓝正录于1993年秋后回弄呈小学继续从事教书,蓝永红则于1991年被正式调到都安文联工作)。蓝永红负责《密洛陀古歌》全稿的国际音标注音、直译、意译、题解、附记、注解等内容的撰写和修改,其中的辛苦自不必说。

      参加区古籍办的《密洛陀古歌》项目,彻底改变了蓝永红的人生轨迹。他从一名偏远瑶寨的山弄小学教师变成了密洛陀文化的专家。他不仅利用到广西民族学院瑶文干部培训班学习的机会学会了国际音标(1987~1988年),也跟着父亲蓝朝远全部学会了宗教语(1994年),采集资料期间还结识了大批巫公歌手,通晓实用密洛陀的各种场合和仪式,并利用搜集古歌的机会,同时搜集了大量密洛陀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音乐等,从而成为新一代布努瑶的“活字典”。这使他更加热爱和珍惜自己民族的这部百科经典,越来越理解先人们为什么要世世代代传唱密洛陀。提起这些工作,蓝永红说:

      从1987年到1990年,我和蓝正录走遍了都安、大化两个县的十几个瑶乡,采访了89位巫公歌手,共录了60多盒磁带。我那时候三十多岁,肩扛着一个30多斤重的双卡收录机,背着20多斤的酒,白天行走在山间小径,晚上就住在瑶民家里。那时候,很多歌手年纪都80多岁了,但一听着我们要将古歌变成出版物,二话没说就来了。我们围着灶台大碗喝酒。借着酒力,瑶族歌手们放开嗓子唱古歌,有时热泪盈眶,有时泣不成声,那份真情和挚爱令人动容。我那时才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密洛陀是我们布努瑶的根,是布努瑶的精神支柱。我父亲更是用自己的行动时刻感染着我。我正式被调到都安后,他又主动过来无偿协助我,倾其所学唱密给我录音,帮我辨别宗教语,还不忘督促我加紧学唱。1998年,因插图照片需要,我寻着信息找到位于下坳弄品坳那块叫“耶鼎耶达”巨石后,便带着父亲去拜谒。父亲激动不已,当场下跪,泣不成声地在现场用宗教语编唱一段密洛陀,说唱了一辈子密,终于找到先人盟约和分支立姓的地方。在下坳的“黑岩•亮岩”和大兴的响水关,这些千年前布努瑶南迁时首先涉足的地方,父亲和我都情不自禁地长跪长拜和长歌。2003年秋,都安县委宣传部开车专程把出版的《密洛陀古歌》新书送到我的家乡西满屯。父亲接过新书,当着宣传部长和所有人的面,激动地用宗教语高唱颂歌,感谢党和政府。父亲活到了92岁,临走时,把他一辈子祭祀密洛陀用的卦板传给了我,希望我继续祭祀密洛陀。我虽然没有亲自祭祀过密洛陀,但心中无时不在祈祷密洛陀,祈求密洛陀不断地赐给我们布努瑶好运,祝福布努瑶在社会主义大道上越走越幸福。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韦杨波]“刘三姐歌谣”考辨——兼谈作为非遗的“刘三姐歌谣”的保护与传承
下一条: ·[陈岗龙]《娜仁格日勒的故事》和《琵琶记》比较研究
   相关链接
·[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韦成]桂西北民间禁忌文化的实践逻辑与乡村社会秩序建构研究
·[王艳 罗钰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短视频平台的活态传承与破圈传播·[万水清 朱婉尚婕 稽明星]基于文化聚落中的都市茶馆变迁
·[李滢钰]性别视角下的广西瑶族服饰传承发展研究·[曹冰青]乡村振兴视域下江苏传统戏曲活态传承路径
·[季中扬]亲在性与主体性:非遗的身体美学·[任积泉]河西宝卷中的曲牌曲调音乐遗存及活态传承状况浅析
·[李牧]民俗的表演性:表演理论、活态传承与公共文化实践·[罗婷]我国少数民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保护现状及云传承机制研究
·[崔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保护·[孙发成]传统工艺活态保护中的“身体”价值与“活态”空间
·中国与澳大利亚少数民族及原住民文学”学术研讨会在贵州举行·推动曲艺活态传承的有力举措
·活态传承京剧舞台脸谱艺术·[戚晓萍]论民歌“花儿”在松鸣岩区域的活态传承
·[罗柳宁]布努瑶雷公庙的文化内涵解读 ———七百弄布努瑶信仰文化研究之一·[叶建芳]人观与秩序:布努瑶送魂仪式分析
·上海朱泾花灯的活态传承·10卷本《中国工尺谱集成》出版 见证民间音乐活态传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