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王伟]互联网背景下的吐槽文化研究
  作者:王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9-06 | 点击数:4846
 

      三、网络吐槽文化的社会现实意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传播研究与发展中心的禇建勋博士认为,网络吐槽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网民怨气的自嘲发泄方式,其他网友也未必那么“严肃”地看待吐槽。大家不必过度反应,适当减压吐槽也许是好事,一方面有利于网友自我减压,另一方面有利于及时了解网络舆情。我们不禁思考,喧嚣热闹的网络吐槽文化究竟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义?
首先,网络吐槽成为释放一定社会情绪的“社会安全阀”。网络空间的吐槽狂欢宣泄了一定的社会情绪,人们通过网络可以直面社会现实,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的公共空间,对社会发生的不尽人意的事件进行吐槽。伯明翰学派把这种通过亚文化途径解决社会矛盾的方式称为想象性解决,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社会暴力行为。美国社会学家刘易斯·科塞著名的“社会安全阀”理论认为,每个社会都存在一些制度或习俗作为解决社会矛盾冲突的手段,社会或群体成员通过某些正当渠道或方式,把平时所积蓄的不满情绪和个人的怨恨予以宣泄和消除。这些渠道或方式,在维护社会和群体的生存,以及在维持既定社会关系的稳定中,发挥着类似“安全阀”一样的功能。毫无疑问,网络吐槽创造了各种机会让人们宣泄负面情绪,比如吐槽房价上涨、空气污染、食品安全、暴力事件等,人们通过网络亚文化进行抵抗,“想象性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网络吐槽发挥了“社会安全阀”的功能。

      其次,网络吐槽形成集体的社会声音,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巨大的社会舆论效应,从而推进社会的良性改革。网络开辟了新的公共领域,按照哈贝马斯的公共理论,网络平台中各种社交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构成了公共空间,网民在公共空间中的言论表达成为公共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形成了集体的社会声音,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网络不同于传统的公共领域,由于网络本身的虚拟性、便捷性、交互性等特征,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表达相对开放化、自由化。网络吐槽成为人们实现对社会的关注和参与,包括争夺社会话语权的重要方式。当下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教育、医疗、房产、养老话题等,频频触动着民众的敏感神经,有多少问题就有多少“槽点”。当网络上出现的问题和个体产生共鸣,任何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参与其中,一吐为快。网络吐槽往往具有“全民性”的特点,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舆论效应。在民众的吐槽中,相对理性的吐槽者体现了一定的平等意识、参与意识、权利意识和批判意识,不乏有对社会问题的真知灼见。

      人们面对各种社会问题所发出的娱乐化、调侃性的吐槽,虽然并不中听,但这些声音往往反映着社会领域中一些真实的情况,以及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公共问题。积极打捞引发舆论普遍关注的吐槽声,进行相应的制度、政策调整,可以推进社会的良性改革。例如,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弑医事件等,激起了民众围绕医疗监管、医患关系、医疗改革等问题的讨论。魏则西事件在一片喧哗中暴露了目前医疗产业链、社会医疗监管漏洞、网站竞价推广等诸多问题。国家相关部门联合调查,随后向社会公布了调查结果并责令整改,相关医疗乱象也被逐步进行整顿。当全国各地校园暴力事件引发网络舆论热议后,国家领导人对校园暴力频发作出重要指示,获得舆论的支持和点赞。新疆、内蒙古、北京、江苏等地的校园问题跑道成为热议话题后,主流媒体随之发文追问,使校园环境问题浮出水面。这些在全民吐槽中不断得以改善的社会问题,让我们看到了网络吐槽的社会监督与社会调节作用。吐槽形成集体的社会声音,造成巨大的社会舆论效应,可以推进社会的良性改革。

      最后,网络吐槽暗含了不容忽视的网络经济。随着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直播平台等自媒体平台的出现,每一部手机、每一位网民都能成为信息的来源和传播的媒介,催生出日益延伸的产业链。一些媒介利用人们爱吐槽的心理特点创办各种网络节目,例如《女神吐槽》《这不是头条》等吐槽节目通过吐槽获得了注意力经济,点击率、收视率不断提高。互联网超级人气节目《你正常吗》推出弹幕版,用户可以边观看边吐槽,内容播放时各种小广告不时飘过,被称为“神一般的营销意识”。一系列具有吐槽式性质的自媒体视频由于对受众需求的满足,带来了不容小觑的经济效益。现在,越来越多的“网红”出现在公众面前,其衍生出的经济链也令人眼花缭乱。可以说,有的人在工作的时候,你以为他在娱乐;有的人在娱乐的时候,你以为他在工作。大量民众参与的网络吐槽具有强大的商业变现能力。

      对电影作品进行吐槽也似乎成为了网民的一种习惯性行为。“电影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意识形态的载体,更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与文化商品,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公共空间。诸多身份特质,使得电影需要在市场资本逐利本性的驱使下以文化转型姿态的合理性,完成对文化产品商品化逻辑取向的接纳。”[3]当电影成为一种文化商品,在其即将步入电影市场前,网民们就在对电影市场期待的同时,开始摩拳擦掌,做好了疯狂吐槽和“拍砖”的准备。有意思的是,一部影视作品如果能在上映后引发大家的激烈吐槽,票房和收视率也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这就是所谓的“话题效应”。例如,《天机·富春山居图》《小时代》《封神传奇》等影片,刚上映便遭遇铺天盖地的吐槽:“看完感觉不是志玲姐姐被虐,而是我被虐了”,“看完可以玩这个游戏——看谁找的植入广告多”,“你披着黄金甲就不是烂片吗?”同样,电视剧《老九门》开播同时也伴随各种吐槽,如:“特效只能给三毛,不能再多了”,“八集走完一个矿洞,实在太慢了”,“陈伟霆和张艺兴的演技,有点太尴尬了”。然而,这些吐槽并不影响网民追剧的热情,这些影视作品在一片吐槽声中,居然出现了票房和收视率节节攀升的现象。网络吐槽文化暗含商机,以娱乐的方式推动着网络经济。

      总之,在网络媒体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网络吐槽现象发生在各种社交媒体中,吐槽成为互联网时代重要的文化形式,表现出日益突出的社会影响力,我们需要对网络吐槽文化进行反思,既要看到网络吐槽的社会杠杆作用,也要看到它带来的不和谐因素。要积极塑造网络空间所需的理性精神,提高理性解读与批判质疑的能力,强化媒介责任意识与道德法律意识,避免随意而盲目地吐槽,维护网络空间的和谐,共同构建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巴赫金.拉伯雷研究[M]//巴赫金全集:第六卷.李兆林,夏忠宪,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2]李鹏飞.网络恶搞:狂欢背后的后现代陷阱[J].东南传播.2011(1):54-56.

      [3]李娟.新世纪中国主流电影的叙事与国家形象建构[J].中州学刊.2015(11):157-162.

本文原载:《中原文化研究》2017年第1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韩雷]广告创设中民俗元素的深度介入
下一条: ·[王崇印]民间“国”字号评选中的民俗文化价值
   相关链接
·[王奕祯]论万圣节及其戏演的形态与狂欢化特质·[高志明 张淇源]“考试段子”的文本生成及社会性衍生机制研究
·[贺雪峰]大理论与中观理论·[耿占春]没有神话的仪式
·[王杰文]传统节日:只是一种文化理想·赵世瑜:《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