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尹德翔]《丁约剑解》与传奇文体问题
  作者:尹德翔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2-10 | 点击数:5008
 

  鲁迅的方法,是把传奇分成“单篇”和“丛集”两类,单篇称之为“传奇文”③,丛集称之为“传奇集”。他的《唐宋传奇集》的体例,就是“本集所取,专在单篇,若一书中之一篇,则虽事极煊赫,或本书已亡,亦不收采。”《中国小说史略》中,也是把“传奇文”与“传奇集”分开讲的。从鲁迅对“传奇文”和“传奇集”的分别论说看,他对传奇文的标准,把握较严,对传奇集的标准,则把握较宽。如果说,准之“有意为小说”、“叙述宛转”和“文辞华艳”,《唐宋传奇集》的选篇基本上是符合的(《古岳渎经》、《三梦记》等少数篇目更接近志怪,属于例外),《中国小说史略》中列入的传奇集,除《玄怪录》、《续玄怪录》、《传奇》外,就不算很符合。《中国小说史略·唐之传奇集及杂俎》在讲过《玄怪录》及其“摹拟者”之作后,有这样一段话:

  他如武功人苏鹗有《杜阳杂编》,记唐世故事,而多夸远方珍异,参寥子高彦休有《唐阙史》,虽间有实录,而亦言见梦升仙,故皆传奇,但稍迁变。至于康骈《剧谈录》之渐多世务,孙棨《北里志》之专叙狭邪,范摅《云溪友议》之特重歌咏,虽若弥近人情,远于灵怪,然选事则新颖,行文则逶迤,固仍以传奇为骨者也[3](P60)。

  鲁迅为什么把《杜阳杂编》和《唐阙史》这两部作品看作传奇呢?因为一个“多夸远方珍异”,另一个“亦言见梦升仙”,“故皆传奇,但稍迁变”。“传奇但稍迁变”,其实是对传奇标准作了通融。有标准的传奇,也有不标准的传奇,这无疑把传奇的范围扩大了,同时也把传奇的规定弹性化了。至于《剧谈录》、《北里志》和《云溪友议》三部作品,鲁迅认为可以称为传奇的理由是“选事则新颖,行文则逶迤”,而这样的作品,是“以传奇为骨”的。不完全合于传奇标准,而“以传奇为骨”的作品也可以列入传奇,这同样是对传奇范围的扩大。“以××为骨”是中国传统特色的表达,它说明鲁迅对传奇集的认定不是严格确定的,而是直觉的、模糊的、宽泛的。由于这个原因,他在《中国小说史略》里把“传奇集”和“杂俎”放在一起讨论,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也是如此:

  再唐人底小说,不甚讲鬼怪,间或有之,也不过点缀点缀而已。但也有一部分短篇集,仍多讲鬼怪的事情,这还是受了六朝人底影响,如牛僧孺的《玄怪录》、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李复言的《续玄怪录》,张读的《宣室志》,苏鄂的《杜阳杂编》,裴铏的《传奇》等,都是的。然而毕竟是唐人做的,所以较六朝人做的曲折美妙得多了[4](P315)。

  现在很清楚了:杜德桥心目中的“传奇”,只是鲁迅所说的“传奇文”,并不包括“传奇集”;他所谓人们机械地称作“传奇”的“一小丛故事”,实际是学者从类书等而不是从专著中辑出来的单篇合集。他认为《唐阙史》的一篇《丁约剑解》有“传奇”的水准而学者不以“传奇”待之,所以传奇的分类出了问题,却不知鲁迅早将整部《唐阙史》都归入了“传奇”。

  传奇的分类有没有造成所谓“误导”的问题呢?应该说,确实有许多读者,甚至包括一小部分学者,对“传奇”概念没弄清楚,只看到“传奇文”,没看到“传奇集”,结果造成了忽视传奇以外作品的情况。但这不是鲁迅的“传奇”说对读者的误导,而是读者的自误。

  在廓清了“传奇”概念的基础上,我们再来说传奇分类合不合理的问题。究其实,这是一个制断尺度的宽与严的问题。比较而言,对传奇文的尺度,鲁迅的掌握较严,当代学者亦如此;对传奇集的尺度,鲁迅的掌握较宽,而当代的学者则多较严。比如《杜阳杂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其中述奇技宝物,类涉不经,大抵祖述王嘉之《拾遗》,郭子横之《洞冥》”,与六朝志怪书更相近,当代学者多归入笔记小说;《唐阙史》今存五十一篇,多为短制,几篇长的如《李文公夜醮》、《杨江西及第》、《韦进士见亡妓》等与《丁约剑解》风貌亦近,侯忠义《隋唐五代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将其归入“唐代轶事小说”,吴礼权《中国笔记小说》(台湾商务印书馆,1993)将其归入“国史派笔记小说”,也不归入传奇。

  笔者认为,鲁迅对传奇文体的制断,可以说是宽严结合。他对传奇文的严,是为了让传奇中最骨干、最有艺术性的作品,与其他文体如志怪等清楚划开。他对传奇集的宽,则是为了尽量照顾到对与单篇传奇题材风格相近的丛集作品的包容。所以对于传奇集,鲁迅并不关心其在多大程度上合于单篇行世的传奇文的标准,他更注意的是这些作品是否直接间接体现了传奇文学特点,以及所包含的文学价值。正因为如此,那些与传奇文特色多少有些接近的丛集,就很容易被列入传奇集的队伍之中。

  如何看待鲁迅对传奇集的宽松的尺度呢?一个简单的事实是,文学上的分类与动植物学上的分类不同,文学的分类不光要考虑作品的特征,还要考虑分类的结果是否对文学本身有利。就是说,文学的分类不应该是机械的,而应该是人性化的。当代学者李剑国讨论古代小说界划问题,提出“叙事性原则”、“传闻性或虚构性原则”、“形象性原则”和“体制原则”四点原则,但同时认为“有些情况应取变通态度,不能胶柱鼓瑟”,所以把《世说新语》、《高士力外传》、《山海经》、《汲冢琐语》、《穆天子传》等都包括在小说之例[6](P34)。李氏的做法同鲁迅当年一样,就是既有原则,又讲变通,而其宗旨,仍然是为了“学守其书,书守其类”,把具有文学价值的文献保留在文学研究的视野之内。

  综此,笔者认为,传奇的分类是清楚、合理、有益于古代文学的。杜德桥在文章中说,可以让作品“独立自由”,而不必对古代文言小说分类,这只是西方学者个人主义与个性精神的表露,不必当真。分类是必需的,但如何从作品实际出发,宽严相济,有原则又有变通地给古代小说划类,确实是一个不易把握的问题。在具体传奇作品的认定上,鲁迅的看法可以商酌,但他处理传奇文体问题的严谨而灵活的方法,他的高远的学术眼光,他的丰富的人情味,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注释:

  ① 《中国小说史略·宋之志怪及传奇文》有列“辞意皆芜劣,惟偶见一二好语,点缀其间”、“时杂俚语,文采逊矣”的作品为传奇文者,第67页。

  ② 杜文原文附有《唐阙史·丁约剑解》,取知不足斋丛书本,依中华书局《太平广记》、《道藏·三洞群仙录》详校。

  ③ 鲁迅在1920年油印本《中国小说史大略》中称为“传奇体传记”,在1923年出版《中国小说史略》时才改称“传奇文”。

  参考文献:

  [1] GLEN DUDBRIDGE. A Question of Classification in Tang Narrative: the Story of Ding Yue[A]. India, Tibet, China: Genesis and Aspects of Traditional Narrative, Firenze: L. S. Olschki, 1999.

  [2]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3]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4] 鲁迅全集,第9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5] 郑振铎全集,第6卷[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

  [6] 李剑国.文言小说的理论研究与基础研究[J].文学遗产,1998,(2).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本文责编:张世萍】

上一条: ·[陈泳超]“写本”与传说研究范式的变换
下一条: ·[萧放]元宵节极简史
   相关链接
·[王涛]《地名文化遗产鉴定》修订刍议·[林思远]石雕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路径的分类研究
·[梁佳豪]《民俗》周刊客家民间故事与传说概述与研究·[白宪波]“魂瓶”分类再研究
·[周争艳]民间文学遭遇形式论——普罗普的故事分类方案·[唐植君]日本蛇郎故事从神话到民间的传承与演变
·[沈德康]论瑶族神话的分类体系、情节模式与思想特质·[段淑洁]云南少数民族孤儿娶妻故事的类型研究
·[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
·[林孟蓉]台湾彰化福海宫风水传奇与签谱探析·[陈冠豪]中国当代鬼传说之核心母题及分类方法
·[覃延佳]仪式传统之赓续与整合:广西上林县壮族师公丧葬法事分析 ·[宋丹丹]日本石头传说中的妖怪
·[高志明]存在形态:一个认识神话的维度·[白宪波]非遗项目分类保护若干问题探讨
·[段晓卿]非遗分类及非遗阶元系统建构研究·[墨磊宁]“民族识别”的分类学术与公共知识建构
· [鞠熙]法国故事类型索引编制史与口头文学研究思潮·[刘琪]再思族群:基于田野与阅读的启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