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程波涛]《岁朝图》的民俗文化意蕴探微
  作者:程波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2-04 | 点击数:6220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乾隆皇帝的《岁朝图》(同风)中有春幡形象。在古代民俗信仰中,春幡有迎春、接阳、镇祟之功用。宋人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五)中引《皇朝岁时杂记》云:“元旦以鸦青纸或青绢剪四十九幡。或以家长年龄戴之,或贴于门楣。”陶思炎先生认为:“(元日)门楣上挂幡有邀神守护门户,呵退鬼祟的旨意。”清代之后,春幡在《岁朝图》中就很少出现。

  新中国成立后,《岁朝图》中宗教信仰的成分日趋淡化,但是它依然和其他节俗艺术形式一起烘托着春节祥瑞、太平的节日气氛。

  三、志喜兆丰的生活愿景

  在《岁朝图》中,画家们把日常生活中带有实用性的物象“移入”画图,如芋头、生姜、萝卜、白菜、蘑菇、青蒜、山笋、菱角、稻谷、鱼等常见宜食的山肴野蔌、蔬果厨珍。但这些物象又受制于民俗文化背景,不能以时序、地域做简单判断。蔬果和其他食物一起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岁朝图》中,蔬果常作为年成丰收的喻体。这种明显带有实用性和功利性的祈愿是世俗心态的真切流露,体现着人们对祈年得稔的功能追求。“蔬果半年粮”,在生产力低下和食物匮乏的年代,“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往往就成了那些经历过饥馑岁月之人的生活愿景和热切企盼,《岁朝图》所展现的丰年喻象正是“民以食为天”观念影响和催发下的“产物”。以这类绘画中的芋头为例,明人文震亨说:“则御穷一策,芋头称首。”芋头是过去平民冬日果腹的主要食物,林洪的《山家清供图》中的《居山人》诗:“深夜一炉火,浑家团圆坐。芋头时正熟,天子不如吾。”短短的20字勾画出某个冬夜,山家围炉煨芋的偶遇和即景式画面,折射出深谙生活至味的诗人温厚而深挚的现实感怀,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情思,也很贴合民众丰年乐岁的心理。

  正旦之日,悬挂着图写太平之象的《岁朝图》,祈祝全家平安,五谷丰登,这些朴素的愿望和对富足生活的诉求,也符合农耕文化的农本价值取向。在吴昌硕、齐白石等人的《岁朝图》中,山珍、蔬果被艺术化、审美化了,画风清新自然,富有情趣,又不失“田家”风味,可谓化俗为雅。这类图画给人以情感上的亲切感,体现的是文人的现实关照和适俗、乐世的平常心。

 

齐白石《岁朝图》

 

  

        作为一种带有复合祈愿内涵的节令绘画,《岁朝图》隐含有诸多的吉祥文化信息,适于承载多重的幸福寄托。像白菜、萝卜为冬季常食的蔬菜,也被视为“当家菜”,除了人们对它的感情之外,也宜于寄寓着人们对生活富足的期望。陶景弘说:“菜中有菘(白菜的早期用名),最为常食。”也有人以白菜清白分明的色彩特征来寓意“清白人生”,为平凡的蔬菜平添几分了高雅的文化品格。齐白石的一首题画诗中写道:“饱谙尘世味,尤觉菜根香。”同时,在《岁朝图》中萝卜的出现往往还与传统“咬春”习俗有关。《岁朝图》中的葡萄、石榴,给人以可口悦目之感,常作为丰收喻象,此外,它们更有多生、多育的文化内蕴,体现了农耕社会时期人们对于增丁、添粮方面的现实追求。另外,民间艺术中,灯笼常作为丰稔的喻象出现,“灯”与“丁”谐音,因此灯笼也同样承载有新年添丁的愿望,齐白石等画家的《岁朝图》系列中常含有灯笼元素。

  《岁朝图》中牡丹折射的是新年里人们祈求富贵的心态。《岁朝图》的物象还有南方物产——香橼,因其“大如杯盂,香气馥烈”常为案头供陈之物。“橼”与“圆”谐音,该图的文化应用是取其“团圆”、“圆满”的吉祥之意。岁朝图谱系中还有《神仙宝贵多子图》等,表达人们添丁、求福的功利性和世俗性追求。可见,《岁朝图》意象构成是丰富的,而具体寓意主要切合年节的主题和人们的生活意愿而设定。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谷子瑞】

上一条: ·[游红霞]作为仪式美术的圣诞树:多元叙事与节日传承
下一条: ·[落笔升蝶]《红楼梦》与元宵节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