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6年暑期学校试点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对外学术交流中美日民俗学暑期学校2016年暑期学校试点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实践研讨会暨暑期学校:系列讲座篇
  作者:内蒙古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8-07 | 点击数:10316
 

       史蒂文·哈切尔:爱达荷州牧场社区的口头传统

  史蒂文·哈切尔(Steven Hatcher),美国民俗学家,爱达荷艺术委员会民间传统艺术项目主任。他在犹他州立大学取得了美国研究硕士学位。担任公众民俗学家长达15年,工作领域涵盖四大洲。他在内华达州埃尔科西部民俗中心时开始了对牧场及牛仔文化传统的研究。在哈萨克斯坦,他与“美国角”项目合作,给学生和其他团体做了一系列有关牛仔及牧场文化的讲座,同时在各个学校发表关于民俗研究,机智人物故事及牛仔歌曲的演讲。

  在本届“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实践研讨会暨暑校”期间,史蒂文教授为来自中美的民俗学研究者进行了主题为“爱达荷州牧场社区的口头传统”的讲座。史蒂文在讲座中向学员们展示了爱达荷州牛仔们充满智慧且不乏幽默的叙事诗,并播放了牛仔音乐的表演视频,直观地向在座的学者呈现了牛仔口述传统的内在魅力。他认为牛仔文化作为美国精神的组成部分之一,对未来研究美国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资料学价值,讲座结束后学员就有关问题向史蒂文教授提问,史蒂文教授一一进行了解答,问答环节颇具有启发性。

       罗仪德:美国民俗研究历史:过去与现在

  罗仪德(Timothy Lloyd)是美国民俗学会执行理事长,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与民族音乐学系教授,曾担任国会图书馆美国民俗生活中心主任。他的研究方向涉及美国民俗、美国文化史、19世纪美国文学、非洲艺术与文化等。他负责为学会筹集资金并管理学会的特殊项目,包括与中国民俗学会及其他中国机构的合作项目。

 

 

  在本届“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实践研讨会暨暑校”期间,罗仪德进行了主题为“美国民俗研究历史:过去与现在”的专题讲座。他梳理了美国民俗研究的历史,介绍了美国民俗学会的发展状况和美国高校民俗学学科历史上和现在的工作模式、研究领域、合作项目、出版物等情况。他指出:美国民俗学研究现在可以分为两大分支——学术民俗学(academic folklore)和公共民俗学(public folklore),前者偏重理论研究,后者则更多参与到社区建设和实践中。大多数美国高校的民俗学家都是独立工作或参加一些人文科学小组;所受资助来自于国会学术团体、国家捐助、国家艺术和人文科学委员会、私人募捐等途径;目前美国民俗学会拥有自己的期刊,由相关专业高校轮流派专人负责期刊的选稿、编辑、出版、发行等事宜。罗仪德还向大家介绍了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China-US Forum on Folklore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的运作情况。该论坛2007年开始举办,启动资金来自于卢斯基金及其他中美基金会,目前已经开展了包括学术会议、学者交换项目、博物馆合作项目、出版物、学者数据库、新的民俗学暑期学校等各种活动和项目。讲座后半程的提问环节,罗仪德表达了对美国民俗学未来发展的愿景,他认为美国民俗学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是会有越来越多的合作项目,传统的民俗记录方式(如纸质文本、磁带录音、录像带等)可能会越来越难以保存,未来将会以其他数字化方式(比如建立数据库)进行存录。另外,学术民俗学和公共民俗学的合作也将继续深化、拓展。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商小琦】

上一条: 无
下一条: ·朝戈金: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际传承中发挥好民俗学暑期学校的作用
   相关链接
·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巴莫曲布嫫代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
·【我当代表这一年】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为非遗系统性保护鼓与呼·颐和园非遗插花展区 “花团锦簇、龙凤呈祥”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
·[朱红梅]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的活化实践·[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
·[赵帅鹏]跨媒介叙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的角色形塑及生活转向·[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张玲 杜天龙]在创新中传承和发展“鲁南五大调”·[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