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综述

记住乡愁 守望家园:二〇一四年中国民间文艺发展报告(摘编)
  作者:安德明 祝鹏程 张宪达 赵云彩 刘畅 张岩 侯仰军 李建平 刘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06-29 | 点击数:8462
 

  五 学术研究

  1.探讨学科定位,推进学术参与社会建设

  2014年8月,“民俗学:学科属性与学术范式”会议集中讨论了民俗学的学科属性、学科视角的转向、理论的反思三个问题,较为全面地总结了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发展趋势。当年推出的《中国民俗文化发展年度报告——2013》尤其关注民俗文化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并提出了五条切实可行的建议:一、在构建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时要充分汲取民俗文化的养分。二、要明确民俗文化在处理重大现实问题中的独特意义。三、要促使民俗文化在国家建设中的多角度参与。四、要明确民俗文化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的意义。五、要强化民俗文化在城乡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2.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学术出版成果丰硕

  施爱东的《中国龙的发明:16-19世纪的龙政治与中国形象》则借助文化学、民俗学的基本方法,讨论了不同时期西方视野中中国龙形象的流变。郑土有、奚吉平的《中国农民画考察》通过对农民画的大范围的田野调查,为学界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岳永逸的《忧郁的民俗学》则结合民俗学学科特征、历史、发展现状,从民俗学的立场展开了对当下文化、社会和国民心态的批判。王宪昭的《中国神话母题W编目》则借助“AT分类法”,结合中国神话的实际情况,对中国神话母题进行了新的逻辑分类和编目。对海外学术的翻译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德国民俗学家赫尔曼·鲍辛格的《技术世界中的民间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启蒙者》分别由户晓辉、吴秀杰翻译出版。此外,英国人类学家杰克·古迪的《神话、仪式与口述》、日本学者二阶堂善弘的《元帅神研究》等著作也被引译出版。民间文艺的期刊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以专题研究和专栏等形式刊发了大量前沿成果。

  3.统筹协作,节日研究获得重大进展

  在各方面的努力下,《中国节日志》丛书首批10卷编纂完成。这一项目启动于2010年3月,是由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委托项目。《中国节日志》是由国家首次发起的全国范围的节日志调查,旨在对传统节日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准确、真实、全面的记录。目前已成立了132个课题组,参与该项目的专家学者总人数达1500余人,涉及调查点800余个。截至2014年6月底,已经收到结项研究30项,其他子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4.加强学理建设,推进非遗保护

  本年度,有一系列的著作立足于反思性的视角,对“非遗”在中国的保护实践工作进行了总结与省思。户晓辉的论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能给中国带来什么新东西——兼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的理念》指出,中国非遗保护实践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基本精神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造成了非遗保护缺乏新的伦理、思维和举措的问题。刘锡诚的《反思与进言:聚焦非遗名录之民间文学》则对前十年非遗保护进行了冷静的反思,认为前三批国家非遗项目的申报缺乏普查的基础,存在着盲目性,此后的申报应建立在扎实的田野调查采录基础上。此外,近年来我国还进一步加强了对各级各类非遗代表作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的公布和动态管理,明确和落实了保护的责任。这些研究既有积极的理论探索,也有深刻的现实关怀;既有扎实的田野个案,也表现出了相当程度的应用性。

  六 活动交流

  1.深入基层,让传统文化融入生活

  2014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浙江杭州、江西万安、陕西西安三个展区举办了全国农民画展,展示了全国各地的农民画、剪纸的艺术精华,使更多人了解当代中国农民的生活风貌。10月,由文化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倡导让非遗融入生活。对孝文化的重新关注,也是传统文化回归民间的一项有力举措。迄今为止,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已经考察、论证并命名了9个以“孝”为主题的文化之乡,并举办了2014中国孝感中华孝文化旅游节暨孝文化名城城市大联谊活动。

  2.强化研讨,为民间文艺繁荣提供助力

  本年度,各地组织了一系列会议对传统村落的保护进行探讨。3月中旬,“景观中国活力乡村”——2014年度古村落保护与发展论坛在上海召开,来自国家民委、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及全国各地的学者参加会议,论坛旨在依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公报提出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精神,通过对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现状和方法的探讨,探索古村落保护的办法和出路。11月18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福建省文联和宁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高峰论坛”,专家学者交流了传统村落保护的方法、经验、重点问题,探讨了中国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新成果、新思路。本年度,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立足民间文艺实践前沿课题开展专题性理论研讨,举办了系列活动,如:“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启动30周年座谈会、“刘锡诚先生从事民间文艺60年研讨会”、《南通原生态民歌集成》研讨会等,以研讨成果明辨发展方向,把握发展规律。

  3.多元追求,地方节会活动遍地开花

  一些地方节会活动建立在传统节庆的基础上,如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各地联合举办的“我们的节日——中国七夕民俗文化艺术节”(西安)、清明文化节(河南开封)、“2014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湖北宜昌)、全国藏族情歌大赛(青海)、全国二人台大赛(内蒙古包头市达茂联合旗)等。另一些地方节会活动则依托当地标志性文化,如1月份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的蒙古族冬季服饰大赛、8月吉林省长春市的“2014长白山国际萨满文化艺术节”、9月山东省泰安市的“第四届泰山石敢当文化节”、湖南省花垣县的“中国·湖南花垣苗族赶秋暨苗绣展示会”等。

  4.文化交融,国际民间文艺交流活跃

  我国政府一直对国际交流给予大力支持,并在海外主办了一系列中国文化展示活动,如巴林“中国文化周”、尼日利亚拉各斯大学孔子学院“中国文化月”活动等。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等组织举办及参与了多场国际民间文艺交流活动。2月14日,由中国文联和摩纳哥政府联合主办了2014“今日中国”艺术周暨摩纳哥中国节,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工艺代表团2月9日赴美参加“北美首届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节——欢乐春节文化周”,其后又参加了8月在以色列举办的“第39届以色列耶路撒冷国际艺术和手工艺艺术节”。与此同时,我国各地区在海外举办的民间文艺交流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5年6月8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梁庭望]20世纪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下一条: ·[张涌泉]写本文献整理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相关链接
·[肖永晖]山花烂漫新时代、凝心聚力话民艺·[刘爱华]反哺,还是互哺?——民间文艺发展内在逻辑探微
·[祝鹏程]钟敬文与“人民口头创作”:因缘、调适与影响·[段友文 石怀庆]民间文学教材建设的百年回眸
·[万建中]钟敬文与民间文艺学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段友文:《民间文艺学论纲》
·[刘爱华]反哺,还是互哺?·[毛巧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
·[施爱东]为民间文化事业培育青年人才·[高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七十年
·[祝鹏程]重审中国民间文艺的“民研会时代”·[王霄冰]文艺民俗学理论新探
·“生活实践中的仪式与文艺” 博士生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范金荣]悼念我的恩师张余
·[刘思诚]“十七年”时期关于鲁迅与民间文艺的整体研究·[阿布都外力·克热木]从我国三大史诗来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陶立璠]我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相识、相知·《中国戏曲志·澳门卷》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20)》 征稿启事·[毛巧晖]文本与理论:民间文艺学的双重建构(1949—1966)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