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梅联华]传统手工技艺文化空间的依托
  作者:梅联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8-30 | 点击数:7397
 

  (二)排查生产场所隐患

  传统手工作坊通常是祖辈流传下来的,包括祖传技艺和生产工具,因此,大多是有年头的房屋。一些农村地区不是很重视房屋的修缮问题,存在年久失修、配套设施不完备、人员安全受到威胁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坚持从原真性出发,尽量保持建筑主体的本真性修缮房屋,保留其历史文化价值,力求“修旧如旧”,保持建筑原有风貌和历史痕迹。此外,食品类生产场所扩大规模,避免在室外制作食品,提高食品安全和卫生标准。

  (三)提升附属空间环境

  传统手工技艺依托文化空间发展,凭借生产场所为生产性保护提供空间需求,但往往不局限于作坊主体建筑,也包括周围的乡土环境。南昌安义宗山米粉制作工序繁杂,达四十余道之多,其中一道工序是晒粉。先把晒粉置于竹网上,再置于晒梯上,而晒梯面积较大,需要大面积的斜坡晒场作支撑。晒场要求场地宽阔、无遮挡、干净整洁、纯天然,以免影响米粉的色泽和口感。因此,要注意提升文化空间的附属空间环境,主体作坊建筑与相关配套环境同样重要,不能割裂整体环境,要进一步提升空间功能应用。安义宗山米粉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为普通百姓提供原汁原味的米粉,更延续了祖宗留下的传统技艺,而且传承人吴传平师傅家中传承有上百年的制作工具,这些强大的历史文化无疑吸引了大量食客与游客的到来。这就需要提升吴师傅家庭周围的环境,通过政府参与、合理规划,对村落道路空间和景观环境进行整治改善,维护米粉作坊的乡土气息,同时加强村落宣传引导,帮助外来食客快速找到米粉制作地。

  (四)线上线下扩展市场

  传统手工制品精在制作工艺,纯手工纯天然,价高也由于此,与工业制品相比属于小众产品。工业产品是社会的主流,凭借其成本低、成品率高的优势侵蚀了不少手工产品的市场份额。尽管如此,手工产品仍有一批钟爱者,并且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已呈现上升趋势。实体店销售产品已是成熟的模式,需要的是扩展销售层次,从大型卖场、专卖店到普通超市、生产基地铺货。一些大型公司与知名电商合作,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时销售,例如上述提到的南昌城南龙灯实业有限公司,产品远销海内外,已拥有强大的市场品牌,并且依靠覆盖全球的网络平台,南昌城南的龙灯正在成为服务响应最快、覆盖地域最广、质量控制最完善的舞龙器材生产机构。但是很多家庭作坊无法实现线上线下同时销售,缺乏大范围的销售途径和专业人员的帮助,只是在最基层的农村乡镇县销售,吴传平师傅制作的米粉正是这种情况。对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政府要大力扶持,打造文化品牌战略,扩展电商服务,牵头举办产品博览会、贸易洽谈会等。

  (五)宣传潜在文化内涵

  传统手工制品体现的就是文化内涵,是一个民族技艺和历史文化的象征。“这就要凸显、发挥、培植手工艺品自身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形成自身独有的文化品牌价值,从而在当下生产体系中形成属于自身手工技艺独特的民族文化内容和价值,展现其自身的文化属性和审美意蕴,从文化精神高附加值上真正体现自身的品牌价值,重塑民族文化精神的认同感和审美意识。”人们在大谈手工制品的优劣时,往往忽略了其背后的文化底蕴,而真正吸引人的就是文化的精神、价值以及认同感。政府必须起导向作用,社会有识力量协助活动,各学校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并身体力行……全方位多角度加大宣传文化内涵的力度,提升传统技艺的文化价值,让更多的普通大众了解民族文化、主动传习民族遗产。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潘允康]社会习俗:社会控制的重要形式
下一条: ·[张永]“四川作家群”乡土小说的民俗学意蕴
   相关链接
·[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
·[袁宙飞 袁文军]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体系构建与实测·[徐媛]传统技艺类“非遗”中的身体研究
·[吴言]劳作模式与村落共同体的关系·[涂亚君 东杰夫]艺术感知与文化衍生: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艺术体验应用实践
·[佟兆岁]艺术感知与文化衍生: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艺术体验应用实践·[宋嘉琪]手工艺类非遗的市场化
·[安可然]日常生活视角下的手艺传承·[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徐赣丽]手工艺在今天意味着什么?·[徐赣丽]如何回到生活:手工艺产业化之路
·[徐赣丽 滕璐阳]当代手工艺的都市实践·[朱刚]交流诗学模型及其在西部民族地区传统歌会研究中的应用
·[张晨]记忆“过往”与记忆“未来”:圩场的两种发展面向·[肖宇强] 民族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保护及对接乡村振兴发展探究
·[孙芳]大运河山东段木版年画文化空间的建构·[孟子凡]机械参与生产的非遗传统技艺
·[李琦]城市化进程中庙会文化空间的重构·[王均霞]朝向普通人日常生活实践的神话图像叙事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