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郑信哲]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与城市民族关系研究
  作者:郑信哲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4-22 | 点击数:13254
 
1.城市居民的多民族化现象明显,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碰撞、摩擦的机会增多。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城市居民的多民族化不可避免。城市居民中随着民族成份的增多,民族之间接触和交往的机会也日益增多,一方面加速了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互相学习的过程。同时,由于各个民族都具有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等,在接触中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也是难免的。
2.与少数民族人口集中分布的乡村比较而言,城市少数民族人口具有知识分子比重大,各民族的代表人物和知名人士相对集中,少数民族成员分布的行业多而社会关系广,与本民族地区有着密切联系等特点。所以,民族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往往最先反映于城市。
3.城市少数民族的特点往往被忽视。从我国城市的实际情况看,城市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汉族。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少数民族人口绝对数虽然有所增加,但它在城市人口中仍占极少数,如果再具体到每个少数民族,那就更微乎其微。在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城市中,少数民族的文化、民族特性很容易被忽视,时有伤害民族感情的事件发生。
4.城市具有的信息传播快、辐射性强的特点,为民族关系问题推波助澜。城市作为现代文明发展的主要体现者,具备交通便利、通讯快捷等功能。因此,在城市民族关系问题日益明显的今天,当某一城市发生民族问题时,会很快传播到其他城市和地区,使问题变得更加敏感和复杂。
总之,城市民族关系所反映的不仅仅限于当地民族之间关系,它还会直接而迅速地反映到有关民族地区,甚至造成国际影响。如,1989年上海某出版社出版严重损害伊斯兰群众的民族宗教感情的《性风俗》一书后,立刻引起各地伊斯兰群众的强烈不满,游行抗议风波在短时间内迅速波及到半个中国,在国内外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城市民族关系问题具有非常强的敏感性和波及性,这决定了城市民族关系问题的重要性和研究的必要性。
(二)当前城市民族关系的基本评价。
纵观城市民族关系,其主流与我国业已建立的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相一致,各民族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建设所居城市已成共识。
1.在民族平等原则下,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得到保障。政府机构中设有专门的民族事务机构,配备了相关的民族干部,少数民族和汉族一样平等地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并有权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各少数民族参政议政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其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和城市社会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城市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成长、城市少数民族专业技术队伍的壮大、少数民族在各群众团体和组织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提高等,都证明了这一点。
2.迁入城市的少数民族大多接受了现代学校教育,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人才。如:乌鲁木齐市1998年底有少数民族干部11958人,占干部总数的24.61%;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6731人,占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的23.14%。为了扩大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和提高干部质量,一方面认真做好大中专学校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分配工作,使大中专学生成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在招收干部中,少数民族比例不低于25%,少数民族文化程度放宽到高中毕业;此外,在军转干部安置工作中,优先做好少数民族军转干部的安置工作。至1999年,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担任副科级以上职务的少数民族干部为1124人,占全市各级干部的比例分别为:厅局级20.4%,县处级19.39%,乡科级20.43%。[2]
3.民族文化在适应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同时,成为城市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丰富城市文化的同时丰富着自己。城市民族村、少数民族服饰、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少数民族风味饮食等等,构成了城市文化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也是现代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化将在走向城市过程中逐步走向重构和现代化。
4.城市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语言文字使用得到普遍的尊重和保障。为此,各级政府出台了各种政策措施,并有相应的法律保障。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乌鲁木齐市颁布了《乌鲁木齐市宗教活动场所注册登记暂行办法》、《乌鲁木齐市清真食品管理办法》、《乌鲁木齐对外开放宗教活动场所外事管理暂行规定》、《乌鲁木齐市社会用字管理办法》、《乌鲁木齐市宗教活动场所十不准规定》、《宗教活动场所建设项目审批管理暂行规定》、《穆斯林朝觐事务管理暂行规定》、《宗教事务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定,全面保障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及语言文字的使用。各大城市对清真食品工作也十分重视,如河南省到1997年已建设了各种类型、多种经济成分的清真食品厂、清真肉食生产厂(冷库)分别达481和716家,清真食品销售店达4261家,饮食餐馆达11596家,政府还颁布了《河南省清真食品管理办法》,标志着全省的清真食品管理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10]郑州、深圳等地从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的角度出发,积极想办法,酝酿解决回族流动人口的殡葬用地问题。各城市尊重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为少数民族群众欢度传统节日提供方便。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胡阳全]近十年国内傣族研究
下一条: ·[孙正国]中国族源性女神母题的文化阐释
   相关链接
·[鞠熙]狐仙故事与北京城的宇宙论意义·[余张妍]都市民俗学视野下对“故乡”的再检省
·[许诺]集体记忆视角下地名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苏州路径·[满俊廷]城市咖啡节:基于趣缘与业缘关系构建的都市新民俗
·[李佳南]都市传说:广州城市变迁的缩影·[刘明菊]城市化语境下中国民间信仰新样态
·[程瑶]城市环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刘冰倩]县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空间中集体记忆的建构
·[李琦]城市化进程中庙会文化空间的重构·[程瑶]城市环境中的非遗保护
·[徐赣丽]从乡村到城市:中国民俗学的研究转向·[鞠熙]城市里的邻居们——北京城内“四大门”动物的生活世界
·[徐赣丽]现代民俗学如何可能·[刘文江]“类民俗”与城市经验文化
·[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杨利慧]社区驱动的非遗开发与乡村振兴:一个北京近郊城市化乡村的发展之路
·[张丽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困境与自我调适·[尹笑非]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城市文化空间建构
·[刘晓]城市边缘艺术节节日模式与发展初探·[季全保]古镇民俗留痕 城市融入乡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