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彭雪芳]加拿大土著民族的汗屋仪式
  作者:彭雪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2-28 | 点击数:21724
 
教育人类学是一门运用人类学知识研究教育与人类发展的学科。教育人类学关注在复杂的文化背景中人的发展和文化传递等方面的问题。所谓文化传递,既包括某一群体内文化的代代传递,也包括一个群体向另一个群体的跨文化传递。在土著人的传统社会里,通常对青少年采取非正规的教育方式来传递文化知识与核心价值观,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包括参与仪式、听故事、玩游戏、唱歌跳舞等。人们在生产与生活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品德,锻炼强健的体魄,学习掌握狩猎、捕鱼的技巧及农业耕作的技术,了解与祖先的精神世界沟通的方式。土著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受教育者身体的、情感的、心智的、精神的全面发展。汗屋仪式包含了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自然的要素,其功能就是将这些要素融为一体,体现出整体性与土著教育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结合。因此,汗屋仪式是土著传统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
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很多,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角度分析研究教育问题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与田野调查研究,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三、大学校园的汗屋仪式
 
2007年1月至10月,笔者得到中加两国政府合作开展的“中加学者交换项目”的资助,作为访问学者分别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第一民族大学从事土著教育的研究。在加拿大期间,笔者走访了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及萨斯喀彻温省的8个保留地及加拿大西部地区涉及土著教育的10多所大学、中学及小学,访问了多名土著长老、社区成员、家长、学生、教育工作者,并有机会参与土著民族传统的汗屋仪式。
在加拿大许多城市的学校,学校教材几乎没有涉及土著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大多数教师是非土著人,对土著的传统文化缺乏深刻的理解,与土著学生无法沟通,学生对教学内容也不感兴趣,辍学率高。为了使土著与非土著学生有机会学习与了解印第安人的传统宗教信仰,加拿大的一些大学(如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萨斯喀彻温大学、第一民族大学等)的土著项目中,都保留了汗屋仪式。
笔者第一次参加汗屋仪式是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土著文化中心,这是一座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建筑。屋顶用雪松板覆盖,大厅里高大的柱子上雕刻有乌鸦的图案,乌鸦在土著文化中象征着智慧与创造力。这座独具特色的建筑也叫“长屋”,为学生营造了土著传统文化的学习环境。土著文化中心经常举行汗屋仪式,通常由该中心聘请的长老或土著工作者主持。2007年2月2日,笔者参加了在土著文化中心举行的汗屋仪式。由于这是有关宗教祈祷的活动,拍照被视为不礼貌,因此,整个过程只能凭借参与观察来记录。
汗屋仪式是神圣的,有一定的禁忌,如:男人在参加仪式前四天要戒酒及麻醉品;妇女在月经期不能参与这个仪式,但可以参加聚餐宴会;参与者双膝跪着爬进汗屋后,可以在屋里从左到右移动,但最好不要碰到屋子的侧面;参与者可以要求得到受过祝福的药材,但不能碰别人的物品和摆放在祭坛上的东西。每一位参与者都要表现出对汗屋、祖先、主持人、看守火种者、其他参与者及自身的尊重。人们来参加汗屋仪式时,往往都带些烟草或茶叶、棉布、草药等,作为礼物献给汗屋。
那天,参加这个汗屋仪式有10名女性、6名男子。除笔者外,还有该中心的工作人员,本校的大学生、研究生,以及居住在温哥华的土著人。大多数参与者已多次来这里参加汗屋仪式。有一个第一次来参加仪式的女学生告诉我:她父亲是欧洲人,母亲是印第安人,她属于梅第人。由于从小生活在城市,她没有机会接触土著文化,也不会说土著语言,很想通过参加汗屋仪式来感受土著民族的传统文化。另一位印第安人参与者也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她是土著中心的女长老,已经73岁。幼年时期,在寄宿学校所经历的种族歧视使她深感丧失民族文化的痛苦。如今,她经常奔波于大学、中学及土著社区之间,积极向年青一代传授土著语言与传统文化。同时,她也是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系四年级的学生。她说,年轻时为了照顾家庭,没有上大学。现在,儿孙满堂的她无论如何也要完成接受高等教育的心愿。她的身上折射出土著民族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
我发现,在参与者中也有因纽特人。尽管汗屋仪式是属于印第安人的传统宗教,因纽特人有他们自己的传统仪式,但在都市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处于社会边缘的土著人,都有成为第一民族的诉求。⑥汗屋仪式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影响较大,所以,非印第安人常常与印第安人一起实践汗屋仪式,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为获得第一民族的认同与权利而奋斗,其意义超越了某一民族自我认同的范围。汗屋仪式体现了土著社会大联盟的功能。
汗屋仪式在长屋后面搭建的两个小棚屋里举行。下午3点左右,一些参与人员开始了仪式前的准备工作。男子们把木头砍成块,置于两个小屋前方的大坑中。小屋里挖有一个火坑,坑中堆积了前一次仪式所使用的石头。一位早到的女学生先把火坑里的石头搬出来,7块摆成一排,在每一块石头上撒一些烟草,然后把这些石头搬到木块上砌成堆。三位妇女在长屋里将一些草药装进一个个小袋子。笔者也参与搬石头、装草药、引燃火焰等工作。准备工作就绪,几位土著妇女一边吸烟,一边聊天,等候其他人的到来。烟草在土著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土著男女都很喜欢,在大学工作的知识女性也不例外。
傍晚,参与者陆续到齐后,大家开始搭建屋子。由于经常在这里举行仪式,汗屋的框架已固定在地上。人们先在框架内的地面上铺上一些雪松树枝,然后把棉被、毯子搭在框架上,把整个框架捂得严严实实的,再把装有草药、烟草的小布袋放在屋外火坑边的祭坛上。一位男性长者先在熊熊燃烧的火坑前用民族语言吟诵、祈祷,然后,男女参与者换上适宜的衣服后分别进入不同的屋子。我们进入汗屋之前,组织者站在屋子门口用雪松树枝在每个人身上扫一下,以示净身。然后,她用土著语言低声说话,表示向神灵请示。稍后妇女们逐个爬进屋里,大家围着火坑坐下,双脚并拢,放于左侧或右侧。这次仪式,男女要分别在不同的屋子举行。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赵明生]从自然瓜果到人文瓜果
下一条: ·[徐学平]趣话古代贺年片
   相关链接
·[游自荧]灾难、传说和信仰的互动:日常政治与人神互惠·[吕韶钧 彭芳]老龄化社会中的“健康信仰”与“健康生活”
·邱运华:扎根中华文明史,构建中国庙会学术话语·[何扬飞]农村老人宗教信仰状况
·苗族:顺着日落的方向走·[郭冰庐]马坊牛王会文化共同体民间宗教信仰祀神社事活动田野考察报告
·[何其敏]民族民间信仰研究的视角和意义·[杨杰宏]跨境民族的宗教信仰与口头传统关系
·“财神庙”上市遭质疑 搞文化产业应尊重宗教信仰·汉墓壁画展现汉代宗教信仰体系
·龙年春节:各地宗教寺庙速写·记者调查:被承包的“信仰”
·[陈永香]彝族伙头制与宗教信仰·[李乔]福建宗教信仰与固始入闽密不可分
·[吴占柱]黑龙江柯尔克孜族的宗教信仰·[周越]“做宗教”的模式
·[雷翔]梯玛世家·[杨鹏]汉高祖刘邦的宗教信仰是什么?
·杨鹏:中国信仰精神的源头·[雷翔] “佛教道士”的度职仪式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