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学术传真

首页动态·资讯学术传真

清华获该校校友捐赠的2100枚战国时期竹简
  作者:周逸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0-28 | 点击数:8154
 

·关联阅读·


2100枚战国竹简重回故土 破译将是项浩大工程

作者:李扬

搜狐 2008年10月24日09: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清华简”(部分)

  公元前三四世纪左右的约2100枚竹简,被盗墓者盗挖后流散到海外,幸被一位清华校友发现并解囊购回,使它们重回故土。10月22日,清华大学对外宣布,经过权威专家鉴定,于今年7月收藏的这批竹简(现简称为“清华简”)“为中国战国时期的重要文物,大多在迄今已经发现的先秦竹简中还没有见到过,其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前所罕见的重大发现”。

  涉及传统文化核心内容

  这批极为珍贵的竹简,长度最长的46厘米,最短的不到10厘米的,较长的简都是三道编绳,固定编绳的切口及一些编绳遗迹清楚可见。

       文字大多比较精整,很少潦草,多数至今非常清晰。

  这批竹简数量约为2100枚(包括残片),1700支左右,是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楚国的文物。与竹简同时被收藏的,还有传为同出的漆绘木笥残部,纹饰带有楚国艺术风格,其中一块还粘附着一片竹简。

  清华大学接收这些竹简后,发现不少竹简已经受损污染,甚至腐坏,于是迅速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建立专门工作室,聘请专家进行清理,经过数月处理,目前竹简已处于安全状态。

  10月14日,来自国家文物局、上海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荆州博物馆,以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11位专家,对清华收藏的这批竹简作了观察鉴定。

  据初步的鉴定结果:这批竹简内涵丰富,大多为涉及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极为重要的“经、史”类书。而且大多在目前已经发现的先秦竹简中还未曾见过,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此外,这批竹简在简牍形制与古文字研究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

  更多的是前所未见佚篇

  这批竹简究竟在何时、何地被盗挖,又在海外历经哪些周折?这些疑问目前还都是谜团,所幸它们现在安然返回了故土。“如果没有及时把它们抢救回国,这些瑰宝真的将会永劫不复。”著名历史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感叹道。

  据介绍,这批被称为“清华简”有的还有鲜红的格线,所用颜料是不是朱砂,有待分析。李学勤教授说,这批简内容丰富,目前还来不及详细检视,已知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尚书》。“先秦时《尚书》有百篇之数,经过秦始皇焚书,大多佚失,汉朝初年只有29篇传流下来。"清华简"中已发现有多篇《尚书》,都是秦火以前的写本。有些篇有传世本,如《金縢》、《康诰》、《顾命》等,在《十三经注疏》的本子中就有,但文句多有差异,甚至篇题也不相同。更多的是前所未见的佚篇,传世本《尚书》里没有,或属于伪古文,例如《傅说之命》,即先秦文献引用的《说命》,和传世伪古文不是一回事。这些佚书是真正的"古文尚书",其对古史研究的意义不可估量。”

  这批竹简还有一项重要内容——编年体的史书,体裁类似在今河南汲县一座战国时魏国墓中发现的竹简书籍《竹书纪年》。“清华简”中的这种编年体史书,所记历史上起西周初,下至战国前期,与传世文献《春秋》经传、《史记》等对比,有许多新的内涵。

  “这批竹简中还有好多内容,似乎与《国语》、《仪礼》、《周易》等典籍中的内容相似,有待将来深入探讨和释读。可以说这都是两千余年来都无人见过的。”李学勤教授说。

  破译将是项浩大工程

  至于竹简上文字的具体内容,作为古文字专家的李学勤说,目前还不能全部读出来,“战国文字太难了,不容易读出来,因为战国时期每个诸侯国的文字都不同,而这批竹简的文字多为楚国字,所以我们初步判断竹简出土在楚境,而破译它们的难度不亚于解读商周时期的文字。”

  李学勤教授说,上海博物馆在上世纪收藏的1200支战国竹简,其研究工作至今已历14年,到目前只出版了6本报告,还有2本没有出版,“所以这将是一项工作量十分浩大的工作,需要国内外学者专家的共同参与,我们希望在2011年清华百年校庆时能够整理出版第一本报告。”

  本报驻京记者 李扬(本报北京10月22日专电)

  简,是纸发明以前我国用以书写的主要材料,由竹或木制成,一支一支的简,用丝绳编连起来,称为册。简册上面的文字,都是用毛笔和墨写成的。 (来源:文汇报)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搜狐 2008年10月24日09:45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战国竹简发现周文王遗书 学者:先秦历史更清晰
下一条: ·四川省民协:大力保护地震灾区的民间文化
   相关链接
·[吕书宝 陶丽丽]论民俗因子在解读《尚书》中的显影功能·[张明]传统节日的当代新变与重建研究
·[龚文君]从《五子之歌》看民生·战国竹简发现周文王遗书 学者:先秦历史更清晰
·周文王临终遗言《保训》面世·[刘国忠]《保训》与周文王称王
·失传两千年《尚书》重现·[沈建华]《保训》所见王亥史迹传说
·[李均明]周文王遗嘱之中道观 ·[李学勤]周文王遗言
·[赵平安]《保训》的性质和结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