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姜坤鹏]凝结在手工艺中的时间——论手工艺品的时间性
  作者:姜坤鹏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12-30 | 点击数:6515
 

二、手工生产方式

  手工生产过程以自然时间的绵延和生命时间的渗透为特征,是“不逆”的生产过程,但是工业生产是可逆的,通过对时间的复制进行生产。手工生产一方面要合自然“天时”,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场域内完成生产;另一方面,在生产过程中直接以人的生命时间融入其中,并作用于手工艺品。《考工记》中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天有时”指的就是季节、气候、时令的变化,合“天时”是“良”的一个标准。如果“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工巧”是指在手工生产中,手艺人以生命中的技巧融入手工艺品,这完全不同于大工业生产方式。

  手工艺生产是持续“绵延”的过程,而机器生产是一个时间可逆的过程,两者与时间的关系截然不同。手工艺生产相对费时漫长,构思和制作是在一定时间段内完成的,是对思维意识和加工制作加以组织并使之相互渗透的“绵延”过程。比如,琢玉艺人在对玉进行雕琢之前,往往是根据玉料的形状、颜色、纹理、质地等因素来设计,但这只是一个大致的设计构思,在具体琢制的过程中要利用俏色,挖脏遮绺,掩瑕显瑜,使其产生最佳效果。为了避免细雕时没有回旋的余地,所以要先粗雕,然后再细雕,其目的就是对玉雕工艺进一步精细化,使表现的飞禽走兽、人物山水、花鸟鱼虫从大的形体到局部都精确塑造,体现出真实、逼真的表情。不管是粗加工还是精细加工,玉材的表面始终都是粗糙的,显示不出玉石晶莹剔透之美,还要对玉进行完美的抛光后才能显示出温润光洁的外表,这样玉器成品才能具有高贵的气质。因此,对玉石加工的过程在同一段连续的时间内开展,这些过程虽然是制作的过程,同时也是根据具体材料构思的过程。在这个“绵延”的过程中,不同的阶段都是相互渗透的。比如,最初的设计会渗透到后期的制作环节,后期制作的过程中也会有新的构思设计。手工生产还要合乎节令时间,顺应自然气候,看似和手工生产不相关的外界情况,实际紧密相连。总之,在手工生产的过程中,人的构思活动和加工互相渗透,每一个瞬间都可以跟一种同时存在于外界的状况联系起来,并且因为有了这番联系又都可以跟其他瞬间分割开来。

  但是,机器化的工业生产却不同,它不是一个“绵延”渗透的、不可逆发展的过程,而是一种往复的时间运动。在大机器生产之前,要完全提前预想出基本的造型、材质等,以数字或者实际的模型来模拟,然后在自动流水线上用全自动或者半自动的机器生产出来。生产制作环节,工人只要轻轻按动电钮,或者做一些辅助的工作就可以了,这完全不像手工艺生产需要互相渗透的连续周期来创造加工。在机器化的生产过程中,时间是断裂的。首先,设计师要以预想的方案、程序、模式进行,设计环节和制作环节是分开的,即设计时间和制作时间是分离的。其次,在制作过程中,产品的生产通过“可逆”时间的复制,得到批量化的生产。某种意义上说,大工业生产的产品是缺乏人文性和历史深度的。但是,手工生产创作过程以人手直接介入,构思和制作过程合二为一,以持续的互相渗透的时间“绵延”前进,创作出具有生命时间性的手工艺品。由于大工业生产是通过瞬间时间的复制来完成工艺品的制作,因此,其结果必然是标准化的工业产品。而手工生产是通过人的直接介入,以生命时间的绵延获得手工艺品,因此,凝结了手艺人生命时间的痕迹,这一点完全不同于瞬间制作的工业产品。

  手工生产的过程中,手艺人生命的时间和气力直接作用于手工艺品,而机器生产则是以机械力来制作产品。“在前现代社会,空间和地点总是一致的,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社会生活的空间维度都是受‘在场’的支配,即地域性活动支配的。”现代社会则不同,因为“缺场”的存在等因素,空间不断从地点分离出来。正是现代化的机器生产制造了“缺场”的存在,地点变得琢磨不定、时空分离,并且是延伸的。技术时代,机器代替了人手,机器的高速运转替代了手工劳动。机器的“按钮力”“动能”取代了生命力,手艺人的心手相应的创造力、自由性被现代的机械“力”排除在外。机械力下的产品,和自然的时间是分裂的,仅仅表现为绝对时间。但是,手工劳动的时间存在于生命之中或者自然时间之中。手工劳动过程中的心力、体力,都和生命时间紧密相连,手工劳动时间表现为人的生命时间。手工技艺作为一种内在的功力始终是“在身”的,通过手作用于“物”,中间并没有经过“转化”,因而具有“在场”的即时性。人利用自身的生命力、智慧、性情来操作工具,成为主宰劳动和物的艺人。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只有通过足够生命时间的投入,才能发生质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手艺人通过“己之力”赋予手工艺品生命时间的烙印。

  漆艺是中国传统的工艺,其制作中一髹一磨的工艺过程往往需要数月数年。大漆需要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慢慢自然干燥,漆的制作需要数遍的髹涂和研磨,才能达到髹饰层传递的深邃、韵味。研磨工艺的效果直观显示在作品的髹饰层上,因此可以说,漆艺加工中的时间是一种“可见时间”的视觉表达。如果没有一遍遍的打磨,就不会有丰富而又不可预见的视觉效果。漆艺就是在这种不断操作中,以手艺人生命时间的直接参与才得以精彩。漆艺作品中渗透的“工”和“工时”,手工艺人所倾注的时间、汗水以直观的形式体现在漆器的表面。尽管手工艺人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模式、审美取向等不好明确界定,但保证漆器最终视觉效果的“工时”,可以视为生命时间保证手工艺品品质的例证,并成为生命时间在视觉层面上的记录。

  另外,在手工艺的制作过程中,把握住关键的时间节点是成功的关键。或者说,某些工艺得以成功的关键正是把握住了时间的节点。龙泉宝剑的“淬火”就是生动的说明。古人所谓“百炼成钢”,但即使是这样炼出的钢含碳量仍然很低,用低碳钢制成的剑,剑刃仍不锋利,“淬火”成为增加剑刃锋利度的最佳办法。“淬火”前,首先要对剑坯不断燃烧,当温度达到750—800摄氏度时便可“淬火”,即插在水中,然后迅速拔出。“淬火”是事关成败的关键一步,虽然此前经历了数万次的反复锻打与磨砺而有了足够量的时间的“绵延”,但是“淬火”是增加剑刃锋利的关键节点,再加上此后的锤炼,才能锻打一把成功的好剑。总之,恰到好处的时间节点是赋予一把剑灵魂的关键,而这种关键节点的把握只能是工匠通过经验来判断。

  在高度发展的技术时代,机械化的劳动时间和人的生命时间是分裂、不一致的,这也彰显着现代技术对时间的征服。脱离人手的劳动,只是单纯地在进行能量转换,而不能根据具体材料来个性化地使用动力。单纯的能量转换是“绝对时间”的,既不具有特定的地点,更没有“在场”的具体感觉,即没有生命时间直接渗透的手工艺生产是可逆的。这种可逆的性质为机械复制创造了条件,只要机器转动起来,现代的生产方式就可以征服手工劳动的不可逆性,从而可以在一定的空间内通过“时间的重复”实现批量生产。而在手工劳动中,“干活的工夫和力气系于劳动者己身,这当然是很平常的事实。但是‘在身的’工力,实在具有无法测度计量的人文‘能量’,它于劳动过程中的做功蕴含着深刻的人性和文化性。所有这一切,又和工力‘在身’的一系列生命特征紧密关联”。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孙亮】

上一条: ·[关溪莹 王权]生态民俗学视域下明清广东蚕俗研究
下一条: ·[汪保忠]河南伏牛山牛郎织女传说圈研究
   相关链接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
·[吴言]劳作模式与村落共同体的关系·[涂亚君 东杰夫]艺术感知与文化衍生: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艺术体验应用实践
·[佟兆岁]艺术感知与文化衍生: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艺术体验应用实践·[宋嘉琪]手工艺类非遗的市场化
·[安可然]日常生活视角下的手艺传承·[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和追求:在整体时间观和互文之网中重新理解神话与神话学
·[徐赣丽]手工艺在今天意味着什么?·[意娜]口头诗学当代意义的再认识
·[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在动态而开放的互文之网中研究当代神话·[徐赣丽]如何回到生活:手工艺产业化之路
·[龙晓添]时间民俗的变奏:“二月八”农具节的迁移·[李向振]日常时间:当代民俗学转向生活实践研究的重要维度
·[高健]神话主义与模棱的原始性·[徐赣丽 滕璐阳]当代手工艺的都市实践
·[肖宇强] 民族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保护及对接乡村振兴发展探究·[高健]时间起点、时间跨越与时间压缩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