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保护古村落 留住我们的乡愁
  作者:记者 邹晓华   摄影/图:杨继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2-26 | 点击数:5250
 

  “游垫模式”整合各种资源实施抢救性保护

  记者采访发现,金溪县保护古村的“游垫模式”也有其独到之处。

  游垫村是金溪县合市镇肖公村的一个自然村。村里有38栋明清时期建筑,属于赣派建筑,由于年久失修,无人居住,好多房屋都倒塌了。

  11月13日,胡庆华带着记者在村里转悠。“你看,这栋房屋的梁已经倒了,柱子都已经发霉了。”胡庆华边走边介绍。由于没有旅游开发,村里还保留着古村的原味。这些古屋经过岁月的流逝有的仅剩残垣断壁,有的经历火灾化为灰烬。

  “游垫模式”是对一些开始破败的房屋,以“村民出一点,社会资金求助一点,政府奖补一点”的方式(一般是“政府30%+户主或村集体20%+社会与基金50%”的资金筹措比例),对即将倒塌和消失的老屋进行抢救性修缮,延长古建筑的寿命。2015年,合市镇游垫村成立了古村保护理事会,专门发动村民自发对老屋进行抢救性保护维修。同时,为了确保维修质量,还专门组建了一支相对专业的本地民间老屋维修队伍。金溪县政府以农村危旧房屋维修等项目资金作为奖补,专门用于支持游垫村老屋维修。目前,游垫村已经成功认修老屋12栋。一名村民告诉记者,他认为这种模式是目前比较合理的模式,“我自己在外面打工,没有那么多钱去抢救自己家的老屋,只能眼睁睁看它倒塌。现在,政府出一部分钱,而且社会上的公益组织又出一部分钱。多方一起出力,整合各种资源。这种模式,我自己也愿意出钱。”

  金溪县一名相关部门人士介绍,金溪“以保护为主,抢救为先,传承为本,利用为要”的文物和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思路,文物和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龙南县采取让原来居住在围屋内的村民积极参与古村保护,在龙南县当地政府的牵头下,278名关西新围的居民以房入股,成立了旅游管理理事会,将围屋旅游搞得红红火火。近期,吉安市青原区文陂镇引进了北京巅峰智业公司一起保护打造古村。

  破解古村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矛盾

  这边古村落要保护,那边又要旅游开发,如何找到保护和开发相结合的平衡点,是个问题。

  11月12日,婺源县篁岭景区,景区内游人如织,摩肩接踵。景区内,酒吧、民宿、红酒庄、影院、店铺比比皆是。如果不是村里的古建筑告诉你,这里是一个村庄,你或许以为自己来到了一座精致的现代化小城。这个时节,菊花开了,古村内到处都是花红酒绿,引来游客争相拍照。据篁岭景区相关人士透露,今年的十一黄金周游客有10万人,周末景区每天的游客有1万人之多,一年有100万游客,今年的门票收入已经超过一个亿。

  陈志军表示,古村落包括村里的古建筑、村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过度的商业开发将会对古村的保护造成影响,原汁原味的古村已经找不到了。“如今,在篁岭古村游玩,无法见到村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当然,旅游开发是一种保护古村落的模式。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矛盾。”

  传统古村,除了有古建筑之外,古村村民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农耕文化也不可或缺。“古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应该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印象中,早上鸡打鸣,村民牵着牛到田里耕田,妇女去菜园里浇菜。如今,篁岭这些都看不到了,看到的只是将一座城市搬到了山上而已。古村已经没有了那种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和城市没有任何区别。”一名游客表示。

  对此,篁岭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商业开发和保护古村的传统生活方式两者之间确实存在矛盾。他们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正在改进。最起码目前,他们将古村的建筑保存了下来,也就是将古村的壳保护好了。但如果不旅游开发,连古村的建筑都无法保护好。此外,该名负责人还告诉记者,“我们将一些篾匠、木匠、石匠请到村里,现场进行手工艺制作。对一些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进行保护。”该名负责人称。

  婺源县江湾镇栗木坑村村支书黄永和告诉记者,村里也知道过度的商业开发肯定会对古村的原生态造成影响。“但是,如果不进行旅游开发,村里的古房子都保不住了,全部会坍塌。”黄永和说,这个他也很矛盾。

  旅游开发是一种有效的古村保护模式,而过度开发又让古村的原汁原味消失。如何找到古村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平衡点?北京一名旅游业内人士胡建军表示,他认为这个平衡点或许可以归纳为:“政府担纲主导,引领社会发展。以市场公司化运营,保障投资者利益。在市场不断做大前提下,带动村民不断增加收益。保护古村原生态生活气息,看得见青山绿水,感受得到乡情乡愁。”

  11月13日,吉安市青原区渼陂古村内,村民戴着斗笠扛着农具正在小路上行走。青原区文陂镇人大主席团主席刘开富表示,为了确保古村的原汁原味,他们没有将原来的村民迁走。“我们打造古村文化核心保护旅游圈、商贸服务旅游圈、生态休闲旅游圈。做好‘加减法’打造渼陂大景区。古村内要做减法,保持古村里的原汁原味原生态。加法是加大景区基础设施投入,完善景区服务功能,提升景区品位。在古村外建设商贸服务圈,不允许在古村内进行专门的商贸服务,就是为了不影响古村的原味。在古村外还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圈,推进全域旅游,打造农旅结合项目旅游+系列品牌。”刘开富如是说。

  专家建议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建设秀美乡村

  江西是农业大省,有广袤的农村。据不完全统计,我省目前有行政村1.6万个,自然村16万个。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离不开秀美乡村的建设。

  袁小平说,保护古村落,就是在重建人和环境的交融、生产和生活的互构、传统与现在的互连。古村落为什么会被衰败?他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城市化和工业化造成的乡村与城市的分割,人和环境的分离,生产和生活的分离,文化生产与文化传承的断裂。

  袁小平认为,要按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要求从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来解决古村落的保护。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古村落的保护不仅是一个个村落的保护,而是将村落放在大农村的背景来保护,通过保护古村来解决农村衰败问题、城市和农村的互惠发展问题、传统传承与现代发展的问题等。

  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不能落下。保护古村落,传承乡土文化,留住乡愁,留住美丽,是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题中之义!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都市新刊》2017-11-22 C1版:关注
【本文责编:张丽丽】

上一条: ·传统民间文化不应再有“百鸟朝凤”式的悲哀
下一条: ·郭梅:过了冬至便是年
   相关链接
·[关旭耀]资本介入下古村落公共空间的变迁、消解与重构·[高忠严]社会变迁中的古村落信仰空间与村落文化传承
·古村落保护如何留住乡愁·古村落:学术研究不可忽略的角落
·乡村振兴战略拓宽古村落活化之路·中国古村落活态保护大会在河南鹤壁召开
·濒临消失的中国古村落:10年间减少90多万个·古村落保护需要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共融
·大数据如何为古村落画像?·中国各地拯救正在消失的传统村落
·[陈新民]对高演古村落重塑乡土民俗调查·[应超群]关于浙西应氏古村落文化生态的调查报告
·[魏娜]槐树信仰的生活化体现及不同视角下的表达·[高忠严]社会变迁中的古村落信仰空间与村落文化传承
·[邓启耀]谁的祠堂?何为遗产?·安徽黄山:以产权流转破题古民居保护利用
·[苑利]中国非遗保护的启示深深影响其他遗产的保护·广东江门:“仓东计划”唤醒古村落
·[魏娜]芳华再现:古村落在时代发展下的人文价值探讨·《中国传统村落通讯》英文版发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