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政策·法律·法规·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法律·法规·

文化部发布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成果
  作者:记者 柴小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2-26 | 点击数:3237
 

  附:全国戏曲剧种基础数据

  剧种数量

  依据普查统计结果,全国现有348个剧种,其中分布区域在2个省区市以上(含)的剧种48个,分布区域仅限1个省区市的剧种300个。各省(区、市)现有剧种数量如下:

  北京8个、天津5个、河北36个、山西38个、内蒙古14个、辽宁6个、吉林8个、黑龙江5个、上海9个、江苏20个、浙江16个、安徽31个、福建23个、江西26个、山东28个、河南25个、湖北26个、湖南20个、广东16个、广西21个、海南3个、重庆6个、四川11个、贵州10个、云南18个、西藏6个、陕西26个、甘肃13个、青海7个、宁夏7个、新疆6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个。

  剧种所属剧团情况

  全国参加本次普查的戏曲演出团体共有10278个,其中国办团体1524个、民营团体(含民间班社)8754个。目前,共241个剧种拥有国办团体,其中120个剧种仅有1个国办团体;共107个剧种无国办团体,仅有民营团体或民间班社,其中70个剧种仅有民间班社。

  剧种增减情况

  1.《中国戏曲志》未收入,但增补至本次普查名录的剧种有17个,分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曾经流行,后一度衰微,现重新恢复的剧种有1个:蛤蟆嗡。

  第二种类型:因地域及声腔音乐形态的差异,从原有剧种中分立而出,作为独立剧种的有4个:怀安软秧歌、弦子腔、沙东落子、扽腔。

  第三种类型:在编撰《中国戏曲志》时未曾发现、或被遗漏的剧种有8个:武安傩戏、鹧鸪戏、啀戏、仫佬剧、果洛马背藏戏、玉树格萨尔藏戏、巴贡戏、夏尔巴玛尼戏。

  第四种类型:经由曲艺发展衍变而成或由多个小戏融合发展而成的剧种有4个:郧剧、漫瀚剧、紫阳民歌剧、高跷竹马戏。

  2.曾收入《中国戏曲志》,但未收入本次普查名录的剧种有60个,分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编纂《中国戏曲志》前便已消亡,却被收入戏曲志的剧种有19个,分别为:淮红戏、丁丁腔、天津曲艺剧、文明戏、南方歌剧、山东乱弹、朱春、清戏、昆弋、满族八角鼓戏、京腔、陕西赛戏、西府秦腔、闽南四平戏、队戏、芮城拉呼戏、雁北弦子腔、万荣清戏、翼城目连戏。这些剧种在修志时早已消亡数十年不等,仅为说明或描述该省戏曲发展历史,得以在志书中记录或开设条目。

  第二种类型:无任何演出团体,无艺人或有个别艺人,且无传承、无演出活动的剧种有24个,分别为:高淳阳腔目连戏、小落子、碰板调、二呼噜、南词调、渔家乐、维吾尔剧、吉安戏、瑞河戏、抚河戏、景德镇采茶戏、临高人偶戏、贵州梆子、固原曲子、隆德曲子、中卫秧歌、盐池曲子、银川曲子、安徽端公戏、四川土戏、翼城秧歌、平陆花鼓戏、夏县弦儿戏、夏县蛤蟆嗡。

  第三种类型:无任何演出团体,仅存数名艺人,有传承、偶有演出活动,未完全消亡的剧种有17个,分别为:湖调、瑞河采茶戏、贵儿戏、粤西白戏、海陆丰竹马戏、罗子戏、松阳高腔、醒感戏、诸暨乱弹、浙江目连戏、浙江傩戏、词明戏、泽州秧歌、介休干调秧歌、黄骅渔鼓戏、西路评剧、凌源影调戏。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2017-12-26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文化部非遗司山西长治非遗剧种培训班开班
下一条: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公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的公告
   相关链接
·文化部:关于开展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的通知·文化部公布地方戏曲剧种保护与扶持方案
·文化部:关于印发《地方戏曲剧种保护与扶持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