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科问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科问题

[田兆元]民俗学的学科属性与当代转型
  作者:田兆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1-03 | 点击数:4852
 
 
  这样的悲观情绪弥漫在世界民俗学中。但中国民俗学界不愿意引用这段话,也许一是怕影响青年人的情绪,二是安慰稳定自己的情绪。我们不敢面对现实困境,当然缺乏改革勇气,也就没有方法和措施。阿兰•邓迪斯是一个敢于面对现实的学者。他指出,宏大创新理论的缺乏,以及大量不专业的人员参与,是导致民俗学衰败的重要原因。阿兰•邓迪斯这样的勇敢反思精神是值得赞扬的。他愤怒地批评美国民俗学只是一个追随者,没有理论话语,女权主义和表演理论都是没有理论的东西。但是他对于民俗学衰败的真正原因的认识模糊,也代表了整个美国民俗学界处于方向上的迷失状态。他的反思是形式的反思,没有触及美国民俗学的真正弊端:这个学科对于当代变化的世界没有应对方式,坐以待毙。阿兰•邓迪斯没有改变民俗学的“解释性”的主导倾向,没有开辟民俗学的新的学术范式,再多的解释,也还是解释而已。民俗学就是为了告诉人们:为什么有的人认为太阳是男性的神,而月亮是女性的神;但有的人又认为太阳是女性的神,而月亮是男性的神吗?
 
  民俗学在美国本身就不够独立。民俗学者将其分为人类学的民俗学和文学的民俗学。阿兰•邓迪斯自己也是这样表述的,缺乏明确的学科意识。一个学科被另外一个学科吞并,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在欧美,认为民俗学隶属于人类学的主张很多,这种表述有些源于人类学者认为民俗学的研究与人类学大同小异,有些源于民俗学者本身就是人类学者,所以他们认为民俗学隶属于人类学一点也不奇怪。此外,民俗学者本身缺乏自主性,内心表达出对于人类学和文学的仰慕,造成学术自主性不强,其结局可想而知。在当今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民俗学正处在“劣汰”的过程中。民俗学愿不愿承认自己的“劣”呢?或者知道自己“劣”,却没有反思自己到底“劣”在哪里呢?中国有一些民俗学学科因为身处文学院或者中文系备受煎熬,摆脱不了民间文学的边缘性困境,因为民俗学不再属于文学学科,文学学科没有滋养民间文学的合法性了,能够边缘生存在那里都要谢天谢地。也有一些学校明明知道社会学应该发展民俗学,却拼命顶住不给民俗学合法空间,固执地认为已经有了人类学,还要民俗学干什么?对此,我们曾经劝说很多处在文学院和中文系的民俗研究者,要壮士断臂,像摩西出埃及一样,将民俗学放到法定的空间去发展。而对于那些社会学院或者社会学系不愿意接纳民俗学者,我们应该以法律武器和舆论工具,以及考核制度工具予以破解。民俗学者应该理直气壮地在社会学大家庭中成长。
 
  为什么民俗学已经确立了社会学的学科属性,给了学术空间,但大家不愿去;而社会学明明知道民俗学属于自己的二级学科,却不愿意接纳?这个中原因很简单,民俗学不太清楚自己该做什么,存在进入到一个新的学科的恐惧心理。这也让社会学有理由觉得民俗学与社会学无关。社会学的态度,其实是民俗学自己的行为传达引起的。大家不太知道民俗学究竟为何物,把一个不明的对象纳入自己的单位,或者把一个被认为不重要的对象纳入自己的单位,几乎是没有人愿意这样做的。对于社会学的不接纳,我们首先要自我反思,假如我们真的很厉害,人家为什么要拒绝?人家是怕民俗学学术水平太厉害,社会服务能力太强而抢了社会学的饭碗吗?事实可能根本就不是这样。
 
  我们可以把民俗学的人类学研究、民俗学的文学研究和民俗学的宗教学研究等列为自己的学科分支,但是民俗学不能被看做人类学、文学和宗教学的杂烩。民俗学必须务实地到社会学学科下发展。在一时难以达到此目的情况下,民俗学要建立一个包容的学术共同体,其中可以包含人类学、文学、宗教学和历史学等学科的民俗研究者,也要包容社会上的民俗研究群体。
 
  阿兰•邓迪斯所认为的民俗学衰败的第二个问题,其实不是问题,正是拯救民俗学衰败的资源。在美国民俗学会的年会上我们可以发现,美国社会对于民俗还是很关注的,公共民俗学比较发达,这应该是民俗学发展的最好社会土壤,不应该轻易排斥。
 
  民俗学应该强化独立的学科意识,不能总是做追随者。这是我们面对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民俗学功能定位与研究实践存在矛盾。民俗学的功能是什么?我们的前辈有很好的表述。钟敬文先生在《建立中国的民俗学学派论纲》一文中指出:民俗学一是清理中国各民族的民俗文化财富,二是增强国民的文化史知识和民族意识民族情感,三是资助国家新文化建设的科学决策,四是丰富世界人类文化史和民俗学的宝库。(参考:钟敬文:《建立中国的民俗学学派论纲》,《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这四点意见,第一和第四是属于资料学方面的,第二和第三是属于为国家和民族文化建设服务的,其立意是很高的。这是新世纪初的一篇论文,其中提到的很多的任务我们至今尚未完成。关于国家文化建设,我们在这方面有很好的继承。社会上一般都会把民俗学看做文化建设的一支力量,而社会一般都会把民俗看做一种文化资源。中国的民俗学整体上并没有像阿兰•邓迪斯所说的那样,处于严重衰败状态。一方面,民俗学界开始有了一些学术自觉,主动投身国家文化建设大潮中去;另一方面,社会对于民俗在地区发展中的期待增加,支撑着中国民俗学不断前行。可是,我们在实际研究中又存在着与这一目标不相符合的情况。民俗学的学术成果一出笼,人才一推向市场,我们便发现自己的目标和行动是不一致的。我们很多的研究并不是为了国家的文化建设,也与民族情感的培育不相干,一些学校培育出来的学生也没人要,这是一件很悲催的事情。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文化遗产》2014年第6期
【本文责编:张世萍】

上一条: ·[李向振]拓展互联网时代民俗学研究视域
下一条: ·中国民俗学呈多学科融合发展趋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