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赵千 王其领]“非遗”保护向何处去?
  作者:赵千 王其领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9-19 | 点击数:2289
 

      一、调研情况及问卷分析

      (一)样本说明

      1.样本地区构成。为了得到准确数据,在海阳、莱州、蓬莱地区,笔者各发放调查问卷80份、60份、66份,共206份,回收188份,有效份数180份。调查对象主要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居住的居民、普通民众、文化管理部门负责人、部分游客等。

      2.样本受教育程度构成。本次调查受访对象的文化水平也不相同,为方便统计和分析,笔者根据调查实际情况,将受访人群的文化水平划分为高中及以下、专科、本科、本科以上四个文化水平段,受访者文化水平分布分别为39%、25%、32%、4%。

      3.样本年龄构成。本次调查受访对象的年龄不一,为方便统计和分析,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将受访对象的年龄划分为18岁以下、18~30岁、30~50岁和50岁以上四个年龄段,各年龄段所占总样本比例分别为15%、39%、32%、14%。

      (二)基本情况

      1.民众对烟台市三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程度。调查显示,只有9%的民众对蓝关戏有所了解,21%的受访者对海阳大秧歌了解,48%的民众对八仙传说了解。蓝关戏、海阳大秧歌、八仙传说都是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接近一半的市民了解八仙传说,部分了解海阳大秧歌,极少数民众对蓝关戏有所了解。可见,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八仙传说的保护和宣传相对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有力度。

      2.群众感兴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形式。调查显示,有57%的人对舞台表演感兴趣,34%的人对陈列展览感兴趣,对于口头相传感兴趣的只占9%。18岁以下的人中有60%对舞台表演感兴趣,在18~30岁的人群中,49%的人对舞台表演感兴趣,在30~50岁的人群中,54%的人对舞台表演感兴趣,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42%的人对舞台表演感兴趣。18岁以下及30~50岁年龄段的人,对口头相传感兴趣的为0。

      由此可见,无论各个年龄段,普遍对以舞台表演形式展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兴趣,而对口头相传形式感兴趣的人很少。所以,想要充分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部门可以充分采用舞台表演这一形式。

      (三)民众对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看法

      1.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前景。根据调查显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会逐渐消失的人占19%,有14%的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会维持现状,既不会被大力宣传,也不会消失,67%的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会被大力宣传。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民众具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会得到大力宣传。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或宗旨。调查显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是保护和维系本民族的文化身份的人占17%,认为目的是守护民族精神的文化家园占24%,认为目的是培养后代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责任的占了32%,同时有27%的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是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如何保护

      1.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问题。根据调查显示,有43%的人认为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人们的意识不够,11%的人认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由于缺乏资金,认为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突是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问题的占11%,同时有19%的人认为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传承人老龄化,16%的人认为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有效的传承机制。

      由此可见,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问题很多,大家普遍认为人们的意识不够是当前的最大问题。此外,资金缺乏、传承人老龄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突、保护传承机制缺乏也是当前保护文化遗产需要面临的问题。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最佳渠道。调查结果显示,对于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最佳渠道,有41%的人认为政府应建立专项保护基金;9%的人认为应以效益促保护;认为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保护意识是烟台非物质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最佳渠道的占50%。由调查结果可见,一半的人认为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保护意识是“非遗”保护和利用的最佳渠道。当然政府设立保护专项基金、以效益促保护也是保护渠道之一。

      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化开发措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化措施中,有14%的人认为是图书音像出版,认为将文化传承人进行品牌包装的占9%,认为开发主题旅游的占47%,认为利用电视网络专题节目进行市场化的占30%。大部分人的意见是开发主题旅游和利用电视网络专题节目,建议政府部门可以从这方面进行适当考虑。
从以上对受访对象的问卷调查分析来看,基本上可以反映出目前民众对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态度。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孙非寒]谈海州五大宫调保护
下一条: ·[袁曼琳]保护非遗,需再造其当下生存自环境
   相关链接
·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
·[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王晓宇 潘思薇]新疆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王邱园]庄户剧团:还于乡野的非遗保护探索
·[涂亚君 东杰夫]艺术感知与文化衍生: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艺术体验应用实践·[苏明奎]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
·[吕殿增]杨七郎墓传说的精神遗产及其保护·[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的民间传说类非遗保护
·[李莹]从“第三田野”视角看非遗保护工作中的存在问题·[李向诚 李彤 陈仰珩]非遗保护视角下澳门太极拳的传承发展
·[程瑶]饮食方式与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之反思·[黄永林]中国非遗保护的制度建构与实践创新
·[季中扬]亲在性与主体性:非遗的身体美学·[意娜]数实融合时代的非遗保护与传播
·[王娜]关于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陆慧玲]口头传统建档的行动模式与田野作业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