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传统文化的当代实践——中青年非遗传承人传统节日仪式研讨班”第一阶段于北师大圆满结束
  作者:民俗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9-18 | 点击数:5812
 

      在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探讨中,著名节日研究专家萧放教授以中国三千年的节日传统为主要线索,从时间层面上讲述了传统节日的起源、汉魏时期节日体系的形成以及中国传统节日体系的扩充和发展,结合具体的事例以及民间故事,生动形象的阐释了节日传统的内涵、伦理价值、以及传统节日在当今社会中的文化价值。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萧放教授

      远道而来的马来西亚南方大学文化、艺术及企业策划部主任,马来西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令鼓创始人陈再藩先生以二十四节令鼓为经典案例,结合其创作背景、创作理念、传承实践、申遗道路与发展前景,分享了利用地方资源与文化资源打造文化特色,创造文化新生态,弘扬民族精神的尝试与经验。

 

马来西亚南方大学文化、艺术及企业策划部部主任 马来西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令鼓创始人陈再藩先生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田兆元教授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地方经济社会生活相联系,从民俗学科对于节日文化的理解、传统节日文化与社会经济生活、现代文化中的当代节日叙事与变迁、经济民俗学的节日文化解读和当代节日文化与地方社会经济等五方面与学员进行探讨。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 田兆元教授


      张勃教授则将重点放在传统节日与民间信仰上,并从核心价值观的角度,介绍了节日与信仰的民间生活实践,她提出,传统节日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节日中的民间信仰活动是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专业的徐赣丽教授介绍了多年来她的国内外田野经验,以端午节、芦笙节、火把节、狂欢节、祗园节等为案例分析旅游合理有限介入非遗资源的好处。除去理论的讲述,朱霞教授还系统地向学员们介绍了节日仪式的田野调查方法:一方面,提出由专家学者、传承人和非遗工作者组成的研讨小组对非遗节日仪式的项目基地所进行的田野调查需要体现出“见物见人见生活”的非遗保护工作新理念,从而使传统节日在当代社会的传承活力;另一方面,朱霞教授梳理并明确了田野调查的起源、概念和操作的具体方法,使学员对抽象的学术概念形成了清晰而直观的认识。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 张勃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徐赣丽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朱霞教授

深圳巨匠汇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陈普月董事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 意娜副研究员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代改珍副教授

      如何将文化做成产品甚至产业是每位学员都在思考的问题,为解答学员们的困惑,给他们带去新思路,深圳市巨匠汇网络信息有限公司陈普月董事长以“节日产品的开发与提升设计”为题,从目标人群、产品定位、开发方向等几个方面展开叙述,并以高温珐琅银器、壮族水竹花伞、格萨尔王兵器等产品为例阐述了传统工艺中应适当加入现代设计创新理念的重要性。中国社会科学院意娜副研究员的讲座题为“文化创意产业与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发展”,在课堂上,她通过理论疏导,将国内非遗创意产业的大致市场向诸位学员作了简要介绍,同时就法律条例提醒了大家在文创过程中要回避的问题和注意事项,给大家带来了切实可行的实践经验,有助于学员们开阔视野,发散思维。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的代改珍副教授更加关注“节日品牌策划与培育”的问题,用实际的案例为学员们生动地讲授了节日文化资源如何成功地旅游化的问题。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探寻中华文化脉络根源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遗主题活动启动
下一条: ·非遗保护不是为表演 而是为回到生活
   相关链接
·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朱韵伊]表演传统的新生及其受众的饭圈化
·[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徐家乐]开放、可及与兼容:吐鲁番博物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王晓宇 潘思薇]新疆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刘雨婷]锦绣鞠艺
·[何潇 俞冰]共同富裕视野下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路径刍议·[郭烨佳]传统仪式的当代实践:泉州“普度”习俗的价值意蕴与传承路径
·[刘铁梁]钟敬文民俗学思想的文明视野·[柯小杰 王君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服务民族学专业教学
·[陈岱娜]自我经营、性别与边界:社区语境下的非遗传承人现状探析·[杨文]知识生产与制度赋权:中国非遗传承人制度的当代实践
·[孙立青]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媒介呈现的问题与对策·[金茹雪]开笔礼的当代实践与意义
·潍坊风筝会联动《王者荣耀》,让传统文化传承跨越时空界限·[丁木乃]新冠肺炎疫情下凉山彝族禁食“野味”的生态伦理思考
·[杨煜坤]困境与超越:“轻文明”图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生存境况思考·[任积泉]新时代背景下河西宝卷传承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