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族群文化传承

首页民俗与文化族群文化传承

苗族鼓藏节里的斗牛文化
  作者:邰再学 吴映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2-24 | 点击数:4619
 

  从剑河县城出发,经岑松集镇,至六府村,有一块洼地叫“弯窝鼓藏堂”。这里是周边苗族人民铭记先祖、传承民俗、过“鼓藏节”的庄重之地。“鼓藏节”是苗族人民展示信仰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和歌舞文化的重要节日。

  “弯窝鼓藏堂”每一届的鼓藏节,各鼓社要先推选产生一名“鼓主”,随后各村的各房族也选出本房族的“牛主”,同时还选出宰牛祭祖的“抬杠手”和“宰牛手”。鼓主、牛主等鼓社组织人员,在届内没有任何私权,也没有任何报酬,他们是鼓社人的榜样,农事由他们带头,鼓社活动由他们主持,他们得到的就是一份为人楷模的荣耀和一对供奉于房屋中柱的牛角。

  新一届鼓主组织的第一项鼓社活动是“起鼓”。因为上届鼓主届满后,各鼓社所有村寨都禁吹芦笙和禁跳芦笙舞,要由新一届的鼓主来换购新芦笙和起跳芦笙舞。起鼓是鼓藏节的正式开始,各家各户邀四方亲朋来吃祭祖肉、跳芦笙舞、对苗族民歌,闹寨三天三夜。

  起鼓活动结束后,各鼓社鼓主就带头召集房族成员集资购买牯藏牛,然后再去催促其他牛主购买。

  牯藏牛关乎全房族人的荣耀,不仅要英勇善战,更要能给族人带来吉祥平安。所以购牛择牛是非常慎重的事,各房族都有自己祖传的一套择牛经验:总观牛之体型,看身的长短及腰的线条;明察牛身细节,辨旋涡析牛角,识牛齿别牛眼,观皮毛察脚趾。各房族牯藏牛的挑选都得牛主、抬杠手、宰牛手三人以上中意才能购买。

  人们对牯藏牛是以万分虔诚之心来照料,牯藏牛不允许放养,每个房族都用新木料在牛主家附近修建牢固的新圈来圈养,全房族一天一户轮流饲养,精心伺候。

  各房族的牯藏牛基本购齐,就相聚“弯窝鼓藏堂”斗牛了。

  芦笙飞歌齐欢庆

  斗牛先要选个好日子。由几个鼓主商定,一般都选子日或午日,再通知各牛主拉牛到弯窝鼓藏堂相聚。斗牛当日,家家户户都在辰时前盛好酒肉、备齐衣物,各房族的男女老少自成一支队伍,牯藏牛和芦笙队在前,挑行李带小孩的在后,笙歌不断,吆喝不断,浩浩荡荡向“弯窝鼓藏堂”进发。

  一个房族一支队伍,几个鼓社的四五十支队伍,分别从不同村寨出发,各路都是歌声笙声,赶着趟儿向鼓藏堂会集,犹如部队会师。队伍到齐,先祭先祖,各鼓主聚鼓藏堂中央,摆刀头倒米酒,焚香化纸,拉牛游堂,相互敬酒,祷告先祖,祈祷平安。

  祭祖仪式完毕,斗牛开始了。

  斗牛的第一架是鼓主牛对鼓主牛,斗的时间不长,两三分钟就拉脚了,只是为开个好头,求个和谐平安。

  鼓主牛斗完,就集中各房族的牛主和房族代表一起,商议下面谁与谁的牛对斗。商议好了,四五十部芦笙同时奏起,响彻天穹,千万观众吆喝不断,震荡山岗。一架接着一架打,每一架都有不同的看点,有勇猛直碰的,有抠翻倒地的,有暗中偷袭的,有互探功夫的,有相互追赶的……架架出精彩,架架撼人心。

  其间,松树林里,大枫树下,一曲曲高亢的苗族飞歌传来,那是苗族小伙用歌召唤他们的情妹去恋爱。树林里,几对情侣手牵着手,以歌诉情,悠悠歌声,声声缠绕,情深深意切切,情到深处赠信物。

  未时末,斗牛完毕,各牛主牵牛游鼓藏堂。这时各家各户的远方亲朋好友都来贺牛,每位亲友的礼物是一对筛子大的糍粑、一只绿头肥鸭、一壶米酒、一匹绸缎,挂得牛角牛背满身是礼物,并鸣鞭炮放礼花。千万发礼花齐冲云霄,各色烟雾绚丽多姿,声震山川,色染苍穹,热闹非凡。牛儿得意扬扬,主人喜气洋洋。

  鞭炮声落,鼓藏堂边,每个房族排成一排,用芭蕉叶等摆起了地摊待客宴。

  家家去邀人,户户去请客,来贺牛的亲戚,来摄像的行者,来摆摊卖货的商贩,来恋爱寻伴的小伙,只要到场,都拉去做客。你拉我家的客,我拉你家的客,争抢客人,比的是谁家客人多,哪家更热情。各自献上备好的美食,一字排开,有红烧鱼、清蒸鸡、腊猪肉、糯米饭、红豆饭、小米酒、糯米酒、辣椒鱼……山珍海味,口齿留香,传统佳肴,样样可口,回味无穷。

  宴席未散,芦笙响起,每个鼓社为一个芦笙舞场,几十支芦笙聚一起齐奏,姑娘们身着盛装,头戴银冠,个个装扮如花似玉,纷纷进入芦笙场,她们在比谁的舞姿美,比谁的姿色靓,也比谁的妈妈心灵手巧做的衣服好。

  跳舞的人越来越多,有穿盛装的,有穿便装的,有窜到其他鼓社舞场跳的,圈子越围越多,里三层外三层,百人吹笙千人跳舞,蔚为壮观。有的边跳边唱,笙声歌声银铃声,声声悦耳,交织起来,奏出了一曲曲雄壮动听的苗族交响乐。

  这里的人们忘了忧伤与不快,有的只是欢歌笑语,天黑了才恋恋不舍地牵牛回家。

  延续千百年的鼓藏节,观斗牛不收门票,吃宴席不收餐费。敬畏生命、缅怀先祖、尊老爱幼、和睦相处、勤劳善良、幸福安康等是这里永恒的主题。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17年02月19日 11版
【本文责编:敏之】

上一条: ·[袁宣民]美味佳肴撩人醉——《饮食文化》介绍
下一条: ·[巫达]舞蹈、象征与族群身份表述
   相关链接
·[冉小芳 左红卫 王耀萱 龚光平]乡村振兴视阈下剑河苗族剪纸的传承发展研究·[刘海平 李琳]巴赫金狂欢诗学理论视域下的城步苗族庆鼓堂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苏明奎]文学与记忆:苗族口头文学《仰阿莎》的跨媒介书写
·[韦柳相]苗族“亚鲁王”史诗程式化分析·[胡琳]灾害叙事与埋岩习俗的文化阐释
·[何佩雯]苗族民间叙事中的灾害母题表述研究·[何佩雯]苗族民间故事中的灾害伦理
·[郑宇 胡梦蝶]云南苗族山岳文化变迁与生计方式演变·[石寿贵 石维刚]浅谈苗族的赶秋节文化
·[杜琳宸]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吴晓东]“苗族杨姓不吃心”故事的演变与习俗的起源
·[肖远平 奉振]苗族民间故事善恶观与基层社会治理研究·[林继富 彭书跃]民间故事讲述人与苗族“花场”的建构
·[吴照辉]高排苗族婚俗调查与探讨·[石维刚 龙宗清]湘西苗族舞狮传承与发展的一点思考
·[何泠静]艺术人类学视域下明尼苏达州苗族艺术形式的变迁·[陈沛照]从民间仪式到文化展演
·龙仙艳:《文本与唱本:苗族古歌的文学人类学研究》·一个美国人与三语版《苗族史诗》的故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