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献寻踪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献寻踪

[崔蕴华]海外遗珍:牛津大学所藏中国宝卷
  作者:崔蕴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2-26 | 点击数:12934
 

  三

  牛津所藏宝卷具有独特的版本价值与意义。其中不乏珍本与孤本。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第一,珍贵的抄本与刻本价值。每一个抄本都拥有独特的抄写风格、人文讯息。牛津藏本中有两个抄本未收入《总目》,可视为海外宝卷中的孤本。其中,《金牛宝卷》乃1951年抄写本,抄写者为“边德荣”。边德荣抄写此书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而是宝卷自明清以来常见的民间生存状态。民间人士或者捐资刊刻宝卷,或者以己之力抄写宝卷作为“无量功德”,从而达到消灾度劫、自我修为的目的。

  另一抄本则是《丝绦宝卷》。与《金牛宝卷》抄本比较,该本较为残破。《丝绦宝卷》没有封面,残缺较多,亦无抄写者名字及时间,不过从抄写风格推断应为晚清抄写本。

  此外,还有一些刻本在《总目》中没有收录,可以视作宝卷中的珍稀版本。包括以下7种:《潘公免灾宝卷》、《孟姜宝卷》、《刘香宝卷》、《韩仙宝卷》、《目连三世宝卷》、《轮回宝卷》、《何仙姑宝卷》。

  上述7种宝卷版本均未著录入《总目》。这些珍稀宝卷大多刊印于南方,包括福建厦门及广东地区。《潘公免灾宝卷》乃咸丰年间重版于厦门文德堂。厦门文德堂是清代福建地区著名的民间书坊,曾刊刻不少俗曲、歌仔册等。《孟姜宝卷》等4种宝卷刊印于广东书坊。这些书坊包括“文魁阁”、“合成斋”、“中和堂”等。

  值得一提的是《轮回宝卷》。《总目》收录的《轮回宝卷》共6种版本,最早为光绪二十六年(1900)版。而牛津大学版本则为光绪庚辰年即1880年,因此,牛津版是目前所见最早的《轮回宝卷》,十分珍贵。

  第二,独特的东南亚版本与价值。牛津藏本中最具特色的是20世纪海外刊刻的宝卷版本,这些刊本均来自泰国。版本情况如下:

  1.《雪山宝卷》。左上角题“雪山宝卷”。下分两行题“宝文印务局印 泰京天外天街”。

  2.《雪山宝卷》。左题“雪山宝卷”,旁小字“罗浮山朝元洞版”,右“佛历二千五百年岁次丁酉仲夏”“暹京复阳善堂重印”,下题“吞府承印”。

  3.《白侍郎宝卷》。白封朱字,中书“白侍郎宝卷”,右上“己亥年重印”,左下“曼谷软桥巷内新哒叻善德佛堂敬印”。

  4.《目连三世宝卷》。黄封,中题“目连三世宝卷”,封内题“丙申年秋季重镌”“看熟送他人,功德无量”。版心下题“宝文印务局印 泰京天外天街”。

  此外,《梁皇宝卷》、《五祖黄梅宝卷》、《延寿宝卷》均为泰国版,20世纪60年代刻本,均出自“泰京宝文印务局”。

  “泰京”即泰国首都曼谷。“天外天街”乃曼谷唐人街的中心地段,附近是潮州戏演出之地。这些宝卷是华人印社所刊刻的通俗文艺作品,且数量不少,由此可见宝卷在东南亚华人中的影响。这些海外版本得以让我们窥见传统唱本在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流传、刊刻与生存状况,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与文献价值。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欧洲藏中国明清唱本研究”负责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4年11月5日第665期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160年前侗族“款首章”现身贵州黎平
下一条: ·[徐义强]哈尼族宗教艺术遗产《斯批黑遮》的疾病认知体系探究
   相关链接
·[祖晶晶]昭君故事民间书写的世俗功能指向·[张润平 李才景]岷州宝卷存目
·[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刘明花]河西宝卷展演场域的文化流动与传承研究
·[李贵生]中国宝卷在河西走廊的独特发展·[李丰]宝卷中的“回文”与仪式实践
·[纪秋悦]圣俗之间:清代以来《红罗宝卷》的抄写、刊印与仪式实践·[陈泳超]明清教派宝卷中神道叙事的情节模式与功能导向
·[郑土有 李亚棋]伊维德河西宝卷英译研究·[张佳伟]不同性质宝卷中的叙事方式及其功能定位
·[任积泉]河西宝卷中的曲牌曲调音乐遗存及活态传承状况浅析·[刘明花]河西宝卷展演的场域问题研究
·[纪秋悦]赵景深先生旧藏宝卷研究·[霍福]历史场阈中的目连戏研究
·[陈泳超 陈姵瑄]民间宝卷的身份叙事建构·[苏长鸿]“何处是江南”抑或“处处是江南”
·[任积泉]“守正创新”是促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必然选择·[李婷宜]葫芦与花篮:韩湘子宝卷中的“法宝”意象探赜
·“生活实践中的仪式与文艺”博士生学术研讨会顺利举办·“生活实践中的仪式与文艺”博士生学术研讨会会议日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