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族群文化传承

首页民俗与文化族群文化传承

[郑晓]畲族节俗舞蹈的类型与文化特征
  作者:郑晓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4-12 | 点击数:11783
 

  (2)打 舞

  温州畲族“打 ”(通“王”)舞历史悠久,其缘起与传说中的畲族法师雷法有有关。雷法有过庐山,头戴铁帽犁田,捉活鬼,吃鬼肉等故事至今在畲乡到处流传,并因此产生了特色浓厚的规模最大最隆重的畲族传统节日——招兵节。招兵就是畲族法师招用天兵天将的法力,招兵节其实是演绎法师的施法镇妖事迹,借其法力为村人祈福的节日。节日活动一般以一村为主办单位,与该村临近畲村共同参与举行。有的地方每年举行一次,也有的地方隔两三年一次,节日持续的时间比较长。第一程时间在当年农历除夕前一天举行招兵,第二程在农历正月初五日择时发兵。招兵节仪式气势宏伟,氛围庄严,有“竖洪楼”三台或七台、九台,最高为十三台,由一张八仙桌为一台相叠而成。顶上置一饭甑、米筛,师公在上行罡作法招兵,锣鼓齐鸣,龙角声震大地。意示招集天兵下降,保护村庄,不受鬼魂侵袭,以保太平。在冬至前后三日内举行送兵,备厚礼酬谢。现今流传的“打门神”扦九州、翻三界、打七塔、吊九楼、十三楼、放油火、奏名传法、祭祖等活动就来源于此。打 舞至今仍在文成、泰顺(部分乡村)流传,2008年被温州市文化局列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传承人是雷明瑶、雷德宽、雷本有。

  舞者装束为红头巾、牛皮虎头额、红神裙、腾云鞋,有小扁鼓、铜鼓、龙角、手铃、钟謦等法器击出节奏,并伴有铃刀、钺斧、细竹鞭、宝剑、旗头棒、卢山洞主画像、令牌、銮驾伞、五色布旗号等道具。有唱词,以七字句为多,也有三字和五字句的。舞蹈内容上有王头舞,排兵结界,安营扎寨,白鹤上山,竖天柱,炼红砖,过火坑,擒石磨等。舞姿利索明快,刚强有力。

  (3)铃刀舞

  铃刀舞又称龙角灵刀舞,是配合迎祖、祭祖、祈雨、驱邪时进行演出的舞蹈。“夏至”日过后,以地支逢“晨”的日子为畲族分龙节,亦称为“封龙节”。是日畲家忌持铁器,忌挑粪水,以免惊吓和污秽龙公,跳铃刀舞,祈望是年风调雨顺。据雷得宽口述,表演者均为男性,手持龙角灵刀,表演者一人或数人均可,一般为四个男子。舞时,舞者上身穿粗布法衣,下穿红色绣花布裙,头上扎红布巾,戴头盔,手持灵刀,刀柄处有一串铜钱,随着舞蹈动作,震动着铜钱,发出富有节奏而悦耳动听的响声。舞者利用肩、手、腿、脚的快速颤抖,时左时右地轮换着,给人以飘渺离奇如入仙境的梦幻般感觉。舞蹈有踏罡步,进、退、蹲及抖肩、旋转等基本动作,具有刚柔结合、粗犷朴素的特点。

  2、农事庆典舞蹈

  农事庆典舞蹈主要有钉鞋舞[3]和米筛舞。

  (1)钉鞋舞

  钉鞋舞,主要流行于泰顺县彭溪镇昌基村及附近一带的有畲民居住的自然村,浙江省境内其他畲乡不多见。其形式简单,边歌边舞,表现生活、劳动和迎客等习俗。1983年普查仍有三位妇女叫雷大妞(1917年生)、钟秀花(1923年生)、蓝金花(1921年生)会跳此舞。三人娘家分别住在与昌基村毗邻的大潮、丁步脚、龙潭三个自然村。

  农历三月三乌饭节,七月十三到十五的中元节时,村民会三五人围圈跳钉鞋舞。雷大妞经常在“做节”和欢迎客人时表演这种舞蹈。她说:“夜里点燃松明,围成圈跳,跳时三至六人,每个动作跳三至五圈”。雷大妞十七岁嫁到昌基村,除了有时在山上割草时跳几次,平时就不大跳这种舞蹈了。该舞蹈有“请茶”、“蝴蝶”、“拔界”、“照亮”等动作,表现了她们欢迎客人,划地为界,用灯笼照明,喜爱蝴蝶等内容。舞蹈过程中,舞蹈者要穿着山里畲民下雨时穿的特制钉鞋,钉鞋鞋面为布,鞋底为长方形木屐,约5公分厚,木屐底部还钉有大头泡钉。踩着特定的节奏,客人来时,畲家主妇在木板上跳迎客舞,钉鞋击打木板发出欢快的节奏,无其他伴奏乐器。舞蹈动作与歌词相结合,如在作“请茶”时唱道:“茶叶长,茶叶泡茶转浓浓,茶叶泡茶真好吃,人情结在碗中央。”

  2012年在彭溪镇做田野调查时,发现一人能跳一些基本动作。老者名叫李忠存,上世纪90年代由仓基迁到镇里。李曾任彭溪中心小学校长,1958年到省里汇演跳过此舞。舞蹈步伐进三退一,似有秧歌形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秧歌在温州民间十分流行,可能和钉鞋舞有交叉影响。

  (2)米筛舞

  米筛舞,是流传于文成畲族的农事节庆舞蹈。米筛是畲族日常农具,舞者多为女子,人数不限,围成圆圈,双手执米筛,进三步退一步,提脚同时将米筛划半圆,反复舞之,无乐器,有畲歌伴奏。《米筛舞》伴奏歌词:

  米筛筛米转连连,背箕背来似风扇;

  碓米就要米筛腾,绣花就要绣花乾。

  米筛筛米转团团,背箕背来似风元;

  碓米就要米筛腾,绣花就要绣花盘。

  米筛筛米转记记,背箕背来似风基;

  碓米就要米筛腾,绣花就要绣花皮。[4]

  2011年4月1日在文成县黄坦镇富岙乡培头村举办的“瓯越三月三”畲族风情旅游节上钟维禄和村中妇女十余人表演了米筛舞。

  《温州市志》记载畲族劳动生活类的传统舞蹈还有猎捕舞、载竹舞,调查中没有发现。丰收舞、采茶舞、牧羊姑娘等舞应该是1980年后编的。《泰顺县志》中载,1980年6月,泰顺文化馆编排畲族舞蹈《油茶丰收舞》参加丽水全省少数民族汇演获奖。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杨多立]西双版纳哈尼族的生态文明系统
下一条: ·[刘芝凤]台湾民族节俗与汉人节俗中的政府行为比较
   相关链接
·[祝秀丽]浅析当代秦始皇赶山填海传说·[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
·[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张多]践行“大文化遗产”观:活态遗产多类型协同保护的中国经验
·[余静林 胡燕]论中国农谚的背景、类型与功能·[武靖佳 胡燕]从村落节俗到舞台展演:溱潼会船的变迁研究
·[张多]以“大遗产观”推动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格局:来自红河哈尼梯田的再在地化实践与中国经验·[王尧]度量故事:情节类型、情节基干与核心序列
·[刘微]《青蛙儿子》故事探析·[郭倩倩]叶限故事海外研究
·[白廷举]仪式实践、礼俗互动与文化认知·[丁晓辉]俗语故事化与故事俗语化
·[李向振]冬至节俗源流及其文化内涵·[祝秀丽]“秦始皇赶山填海”传说的古代流变
·[朱家钰]幻想故事的主人公类型·[俞玲]变“节”惟新:中华传统节俗的现代性困境与发展路径探析
·[唐植君]日本蛇郎故事从神话到民间的传承与演变·[孙国江]六朝隋唐“凶宅得宝”型故事背后的“五姓相宅”思想
·[段淑洁]云南少数民族孤儿娶妻故事的类型研究·[董秀团 杨识余]白族的日月神话与日月崇拜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