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综述

[赵懂]20世纪中期以来国内秦腔研究文献综述
  作者:赵懂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1-19 | 点击数:12738
 

  二、秦腔的流传与分布

  对秦腔流传与分布的研究,对于研究秦腔史及探索秦腔的发展与传承至关重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就已经对这个问题开始关注和研究。主要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研究特点。

  “多元”体现在各个时期或者各个地区对于一定时期或一定地域内秦腔剧种的研究。陈光、王正强著文《立足甘肃说秦腔》,该文从秦腔在甘肃的发展历程来对秦腔的音乐声腔和艺术特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6]周育德著有《乾隆末年秦腔在北京》一文,该文对乾隆年间以魏长生等为代表的秦腔艺人在北京表演秦腔的曲折经历为线索,研究了魏长生等人创作和改良秦腔情况。[7]

  买玉华的《民国时期乌鲁木齐秦腔艺术的发展》一文,通过对民国时期秦腔艺术在新疆三个阶段发展历程的研究,探讨了秦腔艺术在新疆从兴盛到衰落的原因。[8]

  赵建斌著文的《浅论西府秦腔》研究了秦腔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支派——西府秦腔,探究了西府秦腔的文化根基、历史渊源及其声腔特点对于弘扬秦腔文化、继承和保护西府秦腔艺术中的精华具有的重要意义。[9]

  苏强的论著《浅谈秦腔在宁夏南部山区的生存与发展》,从当前秦腔在宁夏南部山区的存在现状和趋势出发,提出了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等几点建议。[10]

  “一体”体现在全方位、纵向地、宏观地来研究秦腔的流传与分布。李会娥在其《秦腔社会文化研究述评》中梳理了秦腔的历史传播和社会影响,认为秦腔文化区是指秦腔影响达到一定程度,专业剧团和演出人数在当地戏曲活动中占到半数以上分量的省份,主要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秦腔的生长、发展、繁荣、研究有赖于整个文化区内各种有利因素的推动。该文从秦地的历史渊薮、秦腔的历史传播方面研究指出,秦腔的流播途径有三种:(1) 秦晋商人。(2)明末清初的农民起义首领及主要人物大部分是陕西人,他们把秦腔作为军戏,随军演唱。(3)艺人的流播演出。通过以上三种途径,秦腔在宁、甘、青、新等省区广泛流行开来。[11]

  张晋元在其论著《秦腔流派与传播》中,提出秦腔在明末清初形成了五个流派,是秦腔向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传播而形成的结果,并且各路特色不同。除此之外,秦腔还曾远播海外。[12]

  三、秦腔的声腔、音乐及艺术特色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秦腔声腔、音乐及艺术特色的研究文献较多,如常智奇的《长歌当哭悲秦腔——兼论秦腔的审美特征》一文较早认为秦腔艺术是一种直面人生苦难、在忧伤的基调中表达不屈精神的艺术,它是一种阳刚之美,悲壮之美,苍凉之美;并简要从秦地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分析了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13]

  韩健《秦腔的悲剧艺术》从秦腔音乐、表演程式两个方面分析了“秦腔的悲剧艺术的表现力较之其他戏曲剧种能够最大限度地揭示悲剧人物面对厄运、死亡时的那种无助、痛苦、忧伤、愤怒的心情和反抗精神”。[14]

  孙媛媛在其《荡气回肠西秦音 淳朴豪放关中情 析〈秦腔主题随想曲〉的演奏体会》一文中,研究了二胡在秦腔艺术表演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阐述出秦腔表演中不可或缺的高超音乐演奏造诣。[15]

  谢艳春《秦腔现代化进程中的审美特征》研究了在现代化进程中秦腔艺术加快现代化进程以适应时代变迁而形成的新的审美特征,从清末民初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秦腔五个阶段的现代化进程,文本:由道德批判走向人性挖掘;表演:由泛程式化走向个性化;音乐:从固定板式走向动态变迁;舞美:由大写意走向虚实结合。[16]

  苏育生《秦腔要有艺术美》主要研究了当前秦腔缺少艺术美的问题,即缺乏戏曲的艺术感染作用,从而提出了演员的表演艺术是决定戏剧艺术美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提高演员表演艺术是至关重要的。[17]

  张伦所著的《秦腔唱法研究》对秦腔的唱法,由感情到技巧,由呼吸控制到声音的完成,以及咬字吐字与声音的融合,行当声型的区分和念白技巧等,从感性到理性,做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在戏曲声乐艺术这一领域里,它可能还有不尽完善之处,但在目前秦腔唱功著作不多的情况下,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学习、研究和借鉴的可贵资料。[18]

  李增厚在其《秦腔语音是秦腔艺术的根》一文中,探讨了秦腔表演中一直存在的语音问题,提出了语音对秦腔的重要性,探索出了建立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秦腔语音知识的教师队伍是其出路。[19]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光明网 2012-08-3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多学科视角下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下一条: ·[李占鹏 窦开虎]20世纪发现戏曲文献的价值蕴蓄
   相关链接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高健]20世纪上半叶中国南方史诗研究述评
·[邱婧]20世纪50年代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改编与重构·[梁珊珊]搜集整理与文艺创作的融合:对20世纪80年代《徐文长的故事》文集的考察
·[卫才华 叶蕾]20世纪太行山曲艺宣传队的组织管理与文艺实践·[袁瑾]20世纪50年代以来农村文化政策的演变
·[姚小凡]基于高被引视角的近二十年中国民间传说研究综述·[胡琳遥]《白蛇传》传说研究综述
·[毛巧晖]承续与超越: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神话研究·[袁帅]孟姜女故事研究综述
·[王璟 李宗刚]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间文学类课程设置探析·[中村贵]面向“人”及其日常生活的学问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嘉兴召开·“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
·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王笛]茶馆、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对20世纪后期成都茶馆业的实地观察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孙伟伟]神话图像研究综述与发展路径思考
·[孙伟伟]神话图像研究综述与发展路径思考·[史伟丽]近20年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综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