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杨帆]民间艺术研究与社会密切相关
  作者:杨帆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7-17 | 点击数:6130
 

  民间艺术研究与国家体系下文艺发展形势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政策扶植下的民间工艺美术得到了恢复与发展,各地工艺美术研究机构的设立促进了民间艺术从乡间走入国家体系,民间艺术的地位得到很大的提高,这与民间艺术作为民族认同象征物以及其所具有的广泛受众影响力密切相关。民间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代表得到了国家政策的重视,在外交活动和出口创汇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大量民间艺术研究机构的设立也培育了新一代民间艺术的发展力量,在国内形成了民间艺术发展的一个繁荣期,一时间民间艺术如雨后春笋般迅速繁盛起来。随后国家所制定的繁荣文艺的方针政策,推动了民间艺术的发展,形成百花齐放的大繁荣时期,并积累了丰硕的民间研究成果。自此,开创了国家体系下的民间艺术研究浪潮,涉及民间艺术多个门类和众多项目,在国家体系的文艺发展形势下,适应国家社会发展需求,在保护物质与非物质文化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并对后来的研究形成了重要的影响。

  民间艺术生自乡土,从产生的那一刻起它就与其生长的土地发生着密切关联,并在民族国家意识大背景影响下自然生长。民间艺术的研究不仅仅与其所在的乡土社会发生关联,同时也与更加广阔范围的国家社会发生着密切的关联。国家社会大背景一方面影响了民间艺术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民间艺术研究的价值取向,通过对民间艺术的研究可以窥见其宏大的民族历史背景,增加其多层次的观察视角。(作者单位:烟台市博物馆)

  链接:20世纪初的中国民俗学发展

  乌丙安

  ●1913年12月,周树人在当时教育部《编纂处月刊》上发表的《意见书》中最先提出成立有关民俗研究会的建议。“当立国民文术研究会,以理各地歌谣、俚谚、传说、童话等;详其意宜,辨其特性,又发挥而光大之,并以辅翼教育。”

  ●1913年12月,周作人发表《儿歌之研究》,在中国最先使用了“民俗学”一词。

  ●1920年12月19日,沈兼士、周作人、钱玄同成立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

  ●1923年5月,常惠提出组建“民俗学会”倡议,诸同仁合议时,张竞生建议改称“风俗调查会”。经过讨论后,于5月24日下午4时正式宣告“北京大学风俗研究会”成立。

  ●1926年秋,北洋军阀残酷迫害北京大学师生,鲁迅、沈兼士、顾颉刚、容肇祖等先后转入厦门大学,组建厦大风俗调查会,并开展活动。

  ●1927年夏,顾颉刚、容肇祖等转入广东中山大学,与钟敬文、董作宾等发起组建民俗学会,11月,中山大学民俗学会正式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以民俗学命名的学会。此后,影响不断扩大,福建、浙江等地纷纷成立了中大民俗学会分会。

  ●1930年夏,钟敬文、娄子匡、江绍原等在杭州西子湖畔成立了中国民俗学会,出版《民俗周刊》多期。

  ●1931年7月、1932年8月,钟敬文、娄子匡编辑出版《民俗学集镌》一、二辑。

  ●1932年10月,以中国民俗学会名义出刊《民间》月刊,钟敬文、娄子匡任编辑。

  ●1933年创刊《艺风》,并由钟敬文编辑1933—1936年“民间”、“人类学”、“民俗学”等多种专号。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广州沦陷后,中国民俗学会成员开始分散活动。

  ●1943年12月,钟敬文返回中山大学编辑出版《民俗》第2卷3、4期合刊,同时恢复了中山大学民俗学会。

  ●1943年冬,顾颉刚、娄子匡等在重庆汇集民俗学界同仁,共同决议再次重建中国民俗学会,在中国西南有较大影响。

  (作者乌丙安系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7月17日第476期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刘锡诚]21世纪:民间文学研究的当代使命
下一条: ·[刘锡诚]关于中国特色的民间文艺学
   相关链接
·[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
·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周丹]从汤姆斯到Folklore·[张杨格]当代视觉文化影响下民俗学田野图像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