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麻国庆]跨区域社会体系:以环南中国海区域为中心的丝绸之路研究
  作者:麻国庆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11-22 | 点击数:13501
 

  [26]参见矢野暢编:《講座現代の地域研究第二巻世界単位論》,第78—79页。

  [27]参见矢野暢编:《講座現代の地域研究第二巻世界単位論》,第12页。

  [28]参见濱下武志:《華僑·華人と中華綱——移民·交易·送金ネツトウ一クの構造と展開》,東京:岩波書店,2013年,第1—4页。

  [29]陈序经:《陈序经东南亚古史研究合集》,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2年版,第5页。

  [30]参见麻国庆主编:《山海之间——从华南到东南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1页。

  [31]参见苏秉琦:《岭南考古开题——杨式挺〈岭南文物考古论集〉序》,《岭南文物考古论集》,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8年版,第1—3页。

  [32]参见朱杰勤:《关于中外关系史的几点看法》,《学术研究》1982年第4期。

  [33]参见林惠祥:《马来人与中国东南方人同源说》,蒋炳钊、吴春明主编:《林惠祥文集》(中卷),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663—674页。

  [34]林惠祥:《南洋马来族与华南古民族的关系》,《厦门大学学报》1958年第1期。

  [35]参见王庚武:《转型时期的海洋中国》,纪宗安、汤开建主编:《暨南史学》(第三辑),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04页。

  [36]参见John K.Fairbank,The Chinese World Order,Traditional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8,pp.5-34。

  [37]参见费孝通:《生育制度》,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74页。

  [38]参见麻国庆:《家族伦理与延续的纵式社会:家族化公民社会的基础——人类学与儒学的对话》,《学术研究》2007年第8期。

  [39]参见蒋斌:《岩燕之涎与筵宴之鲜——沙捞越的燕窝生产与社会关系》,《第六届中国饮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财团法人中国饮食文化基金会,2000年,第383—425页。

  [40]参见童莹:《时空脉络中的奇香:马鲁古丁香贸易的人类学研究》,《世界民族》2016年第2期。

  [41]参见欧阳洁:《橡胶种植与社会继替——裂中有续的阿卡社会》,中山大学人类学系2013年博士学位论文,第42—45页。

  [42]参见陈杰:《两头家:华南侨乡的一种家庭策略——以海南南来村为例》,《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43]参见[日]奈仓京子:《“故乡”与“他乡”:广东归侨的多元社区、文化适应》,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62—263页。

  [44]参见姚俊英:《从难民到公民:花都华侨农场越南归难侨身份变迁研究》,中山大学人类学系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第2—3页。

  [45]参见王利兵:《流动、网络与边界:潭门渔民的海洋适应研究》,厦门大学人文学院2015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04—110页。

  [46]参见郑胜营:《家庭生计与社区宗教——以马来西亚华人渔村龟咯港脚为例》,中山大学人类学系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29—135页。

  [47]参见刘莉:《渔权与海权——海南岛沿海渔民的历史考察与现实意义》,《中山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48]参见张亮:《个体化张力下的集体意识——三亚回族的时空观念与社会实践》,中山大学人类学系2012年博士学位论文,第39页。

  [49]参见马强:《流动的精神社区——人类学视野下的广州穆斯林哲玛提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50]参见鶴見和子:《内発的発展論の展開》,東京:筑摩書房,1996年,第9、29页。

  (本文原刊于《民族研究》2016年第3期,第41-54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本文责编:郑艳】

上一条: ·[周星]民俗主义、学科反思与民俗学的实践性
下一条: ·[宋靖野]从仪式理论到社会理论:过渡礼仪的概念系谱
   相关链接
·上海土布经典纹样展在华东师大召开·上海土布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兴起繁荣
·[张明明]“海丝之路”背景下的中琉妈祖信仰书写及其文化交流意义·[官茹瑶]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价值与意义
·[戴欣佚]江户时代海上丝绸之路书籍贸易特点研究·包伟民:如何理解并编纂地方历史
·“妈祖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全球征文大赛征稿启事·中国正在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申遗
·[齐钊 赵旭东]地方志与中国风俗的区域研究·将学科建设引向深入:“2012'中国民俗学高层论坛”在赣州召开
·[段宝林]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民歌四行诗之西传·笔谈:藏彝走廊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