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郑信哲]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与城市民族关系研究
  作者:郑信哲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4-22 | 点击数:13349
 
3.健全民族法制,依法调节民族关系。中国的民族法制建设已经形成了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核心的民族法制体系,民族工作已初步纳入法制轨道,各民族群众中民族法制观念得到培育。特别是1993年《城市民族工作条例》颁布以来,各地城市民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由于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法制建设整体上还不完善,民族法制建设更是如此。在民族立法中,由于其多属原则性规定,配套性差,可操作性差,有些条款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从而不能有效地调节民族关系,在实际生活中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的实际情况表明,城市民族工作部门处理民族关系事件的能力是脆弱的,它没有强有力的法律支持,也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在这里行政协调仍是唯一可以倚重的手段。
4.实施流动人口的社区化管理及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城市社区的联系。社区化管理思想的核心就是将旧有的防范性管理模式转变为服务、参与型管理模式,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要求,适应当前政府事务面临重组、社会组织逐步分化的形势。通过流动人口居住社区为流动人口提供迫切需要的服务和保障,以及促使流动人口参与居住社区的服务和管理,增加其社区意识,培养其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其心理适应和与社区的协调。社区管理的主要内容除了现有的日常管理外,通过对房屋出租、治安维护、市容市貌、卫生防疫、计划生育等的专项管理,控制和规范流动人口的行为;通过对流动人口的教育、培训、保障等项目的服务,增强其法律意识,并利用社区的各项资源,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如子女受教育权等。[15]为此,必须加强社区管理能力建设,加强资金投入和专业人员的培养和使用。当然,在完善社区化管理的同时,还应尝试进行全国大城市流动人口信息网的建立,在这个网内不仅有相关的就业需求信息,还应有相关劳动力状况的信息,从而使得流动人口的流动减少盲目性,增强对流动人口管理的力度。
流动人口管理这一模式的转变,有利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城市社区联系的加强,也有利于不同民族成员的相互交往和民族关系的协调。据在北京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少数民族流迁人口愿意与其他民族交往,其中91%的少数民族的流迁人口愿意与其他民族交往,而汉族流迁人口只有70%左右的人愿意与其他民族交往。[16]因此,大多数少数民族并非是封闭的,他们有适应城市经济、文化的良好愿望,在这一条件下服务便成为一个重要的媒介。而且,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除了分布在城乡结合部和城建工地外,还有一部分分布在社区,因此民族工作也应开展到社区,从而使民族工作做得更为具体、更有针对性、更富效果。通过社区的引导和组织,提高流动人口的组织程度,特别是对一些自组织程度较高的民族,要培训其领导人物,加强对他们的政策和法规宣传教育,帮助其适应城市生活。在社区化管理过程中,组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参与社区服务和管理,树立其社区意识,增强其与社区的亲和力,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流动人口心理上与社区生活的和谐,从一个重要侧面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文化与心理的调适。当然,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过程中,一方面要保障遵纪守法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同样要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控制和打击一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违法活动。
 
参考文献:
[1]马泽.云南城市民族工作情况[Z].1999.
[2]刘长江,齐文礼.乌鲁木齐市流动人口与民族关系的调研报告[Z].2000.
[3]陈华.拉萨市流动人口调查报告[J].西藏大学学报,1999,(2-3).
[4]沙之沅.在中国都市人类学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都市人类学会通讯,1992,(1).
[5]杨荆楚.论改革开放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J].云南社会科学,1991,(1).
[6]上海市少数民族联合会.加强民族团结 共同振兴中华——建国50以来的上海民族工作[Z].
[7]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民族政策研究成果选编[Z].1997.200-201.
[8]彭高成.改革开放以来的上海市民族工作[J].民族工作研究,1999,(3):13.
[9]王树理.少数民族东渐现象之分析[J].民族工作研究,2000,(3):37.
  [10]河南省民委.全国城市民族工作座谈会河南省民委报告[Z].1999.
  [11]上海市民族事务委员会课题组.关于影响民族关系的问题的调查[J].民族工作研究,1999,(2):22.
  [12]沈党生,张全录.徐州、无锡、苏州、南通四市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经商情况的调查[J].民族工作研究,1998,(4):39.
  [13]江苏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加强法制建设是管理外来经商少数民族的必由之路[J].民族工作研究,2000,(3):44.
  [14]段成荣.关于当前人口流迁和人口流迁研究的几个问题[J].人口研究,1999,(2).
  [15]黄晨熹.大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特征与社区化管理[J].中国软科学,1999,(7).
[16]GuoFei.Migration of Ethnic Minorityto Beijing:an Assim-ilated Pattern[M].1999.6.
(本文原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04期,第52~59页,图表、注释等参加纸质媒介)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胡阳全]近十年国内傣族研究
下一条: ·[孙正国]中国族源性女神母题的文化阐释
   相关链接
·[鞠熙]狐仙故事与北京城的宇宙论意义·[余张妍]都市民俗学视野下对“故乡”的再检省
·[许诺]集体记忆视角下地名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苏州路径·[满俊廷]城市咖啡节:基于趣缘与业缘关系构建的都市新民俗
·[李佳南]都市传说:广州城市变迁的缩影·[刘明菊]城市化语境下中国民间信仰新样态
·[程瑶]城市环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刘冰倩]县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空间中集体记忆的建构
·[李琦]城市化进程中庙会文化空间的重构·[程瑶]城市环境中的非遗保护
·[徐赣丽]从乡村到城市:中国民俗学的研究转向·[鞠熙]城市里的邻居们——北京城内“四大门”动物的生活世界
·[徐赣丽]现代民俗学如何可能·[刘文江]“类民俗”与城市经验文化
·[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杨利慧]社区驱动的非遗开发与乡村振兴:一个北京近郊城市化乡村的发展之路
·[张丽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困境与自我调适·[尹笑非]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城市文化空间建构
·[刘晓]城市边缘艺术节节日模式与发展初探·[季全保]古镇民俗留痕 城市融入乡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