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萧放:钟敬文的民俗学情缘[光明讲坛]
  作者:萧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16 | 点击数:11057
 

 ·光明讲坛·

萧 放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社会发展所教授,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民俗室主任,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副会长兼中方会长。

 演讲人:萧 放
时间:2011年9月   地点:北京师范大学敬文讲堂
主讲人简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社会发展所教授,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民俗室主任,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副会长兼中方会长。


 钟敬文与陈秋帆伉俪(上世纪30年代)
钟敬文与陈秋帆伉俪(上世纪30年代)

 钟敬文的民俗学情缘
钟敬文与民间艺术表演者亲切交谈


  钟敬文(1903—2002),20世纪中国民间文化界的学术大师。在80余年的学问生涯中,他亲手建立了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两大学科。在他晚年,还以少有的学术自信,倡导建立中国民俗学派。钟先生是一位挚爱民族文化,有着强烈爱国感情的学者与诗人,思想学术的纯正与诗歌散文的精彩,成就了先生特殊的人格魅力。我们今天常读先生遗著,他的思想、学问与人生的情趣成为影响与促动我们进步的精神动力。

  今年1月10日,是先生去世十周年的日子,此时我们更加怀念我们的敬文先生。下面让我们追随钟先生足迹,作一次民俗学的学术追思之旅吧! 

  与民俗学结缘

  “五四”在钟敬文心中播下了挚爱平民文化的种子。钟敬文常说“五四”是他的乳娘,他是“五四”的儿子。

  钟敬文先生,原名谭宗,一字静闻。广东海丰人,1903年3月20日出生于海滨小镇的平民人家。1919年,年仅16岁的钟敬文就读于海丰陆安师范学校。这时“五四”的春风吹到了岭南,“五四”新文化运动,对耽爱古代诗词与小品的少年钟敬文来说,犹如启智的惊雷。他在后来回忆说:“五四的智慧醒觉运动把我的心眼撞开了。”“五四”在钟敬文心中播下了挚爱平民文化的种子。钟敬文常说“五四”是他的乳娘,他是“五四”的儿子。重要的是“五四”使他“把生命与整个民族、国家联系起来,并开始了一条新的学艺之路”。

  当时钟敬文与同学们一道宣传演讲,抵制日货。正是这样的人生实践,使钟敬文对国家和社会有了实体感觉。1922年在陆安师范学校毕业后,他成为小学教员。但钟敬文不满足糊口的职业,他渴求精神滋养,他将微薄的薪水节约下来,汇寄到上海、汕头等大城市去购买新文化、新文学的书刊。

  这一时期他在新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对民间文学发生兴趣,他丢开了手中的子曰诗云等文人文学(虽然这是他一生的私爱),关注身边的口头文化。他在海丰家乡起劲地搜集民间故事、民歌、民谣,家里的嫂嫂、邻居老伯、店里的工人都成为他访问的对象,他将搜集来的民间文艺材料进行整理之后,投寄到北京大学的《歌谣周刊》。当一些人讥之为“破铜烂铁”的野生文艺公然刊登在中国第一学府的校刊上时,对于这位热情洋溢海滨的少年来说,不仅是鼓舞,而且意味着此生将与民众的文化结缘。1924年起,钟敬文陆续在《歌谣》周刊等刊物上发表了《读〈粤东笔记〉》、《南洋的歌谣》和《海丰人表现于歌谣中之婚姻观》等有关作品,这是钟敬文在民间文化领域的最早成果。

  与早期中国民俗学运动

  郁达夫对钟敬文的散文有很高的评价:“清朗绝俗,可以继周作人、冰心之后武。”

  地方的偏僻,环境的狭小,使急切地盼望新知的钟敬文,感觉到寂寞与苦闷。一次偶然的机会,钟敬文终于走出了故乡的逼仄,来到了华南的大都市广州,钟敬文获得新的人生机缘。1924年开始,在岭南大学半工半读之余,钟敬文利用图书馆开始了民间文化的研究工作,他整理了《粤风》等民俗文献,并结识了冼星海、刘乾初等进步人士,开始阅读包括《共产党宣言》等革命书刊,给《少年先锋》写稿。1927年秋,钟敬文在顾颉刚的介绍下,转入中山大学,担任中文系助教并教预科的国文。这是钟敬文学术生涯的重要开始。

  当时在北京大学从事歌谣研究会与风俗调查会的骨干人物如顾颉刚、容肇祖、董作宾等南来中大,他们觉得应该继承发展在北方开始的重视平民文化的新的学术事业,而年轻的钟敬文更是满腔热情,他积极的参与并组织相关活动。他协助顾颉刚等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民俗学研究组织民俗学会,倡办民俗学讲习班,并讲授歌谣专题。编印《民间文艺》、《民俗周刊》及民俗学丛书。对民俗学这门研究民间文化的新学问极力进行宣传与推进。在那些大牌教授的支持下,负责实际事务的钟敬文,是早期民俗学运动的重要分子,他经常是身兼编辑、校对、联系印刷等事务,忙得不可开交,忙得有滋有味,因为这是他喜爱的事业。在广州期间,钟敬文出版了《荔枝小品》、《民间文艺丛话》和《民间趣事》等文艺与学术专集,在文艺界、学术界崭露头角。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12年1月16日05版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袁学骏]钟老逝世十年祭
下一条: ·吾侪肩负千秋业──记民间故事研究家刘守华教授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
·[钟进文]向一生追求进步的人民的学者致敬 ——我和钟敬文先生的几个小故事·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
·[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
·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萧放]钟敬文人民文化观及其学术实践
·[王京]建设中国民俗学学派·[施爱东]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