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1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1年会专区

[王焰安 曾汉祥]历史记忆与现实适应
——对一则客家民俗传说的解读
  作者:王焰安 曾汉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10-19 | 点击数:5398
 

 

 
历史记忆与现实适应
——对一则客家民俗传说的解读
王焰安 曾汉祥
(韶关学院学报编辑部)
 
在中国广大地域里,流传着这样一种传说,其核心情节单元为:
1)有战事/或灾难发生,村民躲避战祸/或灾难;
2)村妇背大孩,牵小孩。大孩是别人的,小孩是自己的;
3)首领/或神仙感动,授以标记,不杀;
4)妇人告诉他人,他人免祸,自己被杀/或未被杀;
5)人们以标记/地名/庙宇纪念她。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王知三]基层民俗学人才培养问题思考
下一条: ·[王学义]先秦婚俗解读:以《诗经》为分析对象
   相关链接
·[谢红萍]身体技艺、文化认同与区域发展·[王芳]西南地区百年客家村落的变迁与发展
·[苏明奎]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沈福裕]仪式与功能:栗园围香火龙的文化解读
·[梁佳豪]《民俗》周刊客家民间故事与传说概述与研究·[丁影影]族群认同视野下龙南客家香火龙的传承路径研究
·[张勃]精神返乡与历史记忆:易代之际的民俗书写·[黄龙光]祖先的鼓舞:彝族花鼓舞的身体叙事与历史记忆
·[张成福]历史记忆、文化资本与国家级非遗·[温小兴 金艳]客家米酒的文化塑造与品牌建构
·[邢莉]当代乡土社会神圣空间历史记忆的重构与族群关系的再生产·[穆昭阳 颜磊]赣南客家农业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与利用问题探讨
·[边泽星]台湾地区高雄美浓油纸伞工艺考·[何志清]赣南客家原生态体育文化的活化石
·[黄彩文 于霄]地方节日的历史记忆与仪式表征·[刘薇]怒族神歌中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
·[毕艳君]青海多民族民间文学中的历史记忆 ·[张凤英]闽西客家春耕习俗的展演与记忆
·[蒋帅]地名叙事的去污名化实践·[杨烁]祖先信仰与乡村治理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