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昆仑论坛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专题研讨会昆仑论坛

杨利慧:昆仑文化是一份内涵丰厚的人类文化遗产
  作者:兰新天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7-19 | 点击数:4867
 


  杨利慧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有关昆仑文化的话题由她娓娓谈起,简直出口成章。她认为,昆仑文化是一份非常悠久而丰厚的人类文化遗产。

  杨利慧说,山宗水源的青海,造就了莽莽昆仑、造就了神秘亘古的三江源。这片高天厚土决定了青海是人们心向神往的圣地。在中国,无人不知昆仑山。很久之前,昆仑就以一座圣山的面貌存在于高原,它在中国的神话、传说、生态、文化等方面均具有非常悠久、丰厚的传统,就此来说,关注和深入地研究昆仑文化,也是对世界文化的一份贡献。

  谈到昆仑文化在当今国际上的意义,杨利慧认为,目前人们多提倡文化的多样性,在青海高原近距离了解和研究这座圣山,和由圣山而衍生出的昆仑文化,对丰富人类在山文化、信仰文化等方面是一个贡献,这样一个高级别的国际学术论坛,对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可想而知。

  杨利慧说,以前每提起青海,我第一个就会想到昆仑。我本人是研究神话的,我们从中国古代诗歌、小说、文献等艺术作品中熟悉昆仑,虽然我以前没到过青海,但它在我内心已经很亲切。这次到了青海,我感到激动———万山之祖的昆仑山,在我心底祥云缭绕。巍巍昆仑山,它早已成为青海一个很强大的文化标志,这样一个标志,绝不是靠金钱可以打造出来的,它是通过浓厚和悠久的地域文化所浇灌和塑造而成的。由此来看,昆仑文化,是青海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如何更好地让昆仑文化为人类所享受,来滋养人们的心灵?怎样使这样一份文化遗产在今天服务于人类?使人们从更深层面得到精神上的愉悦?这应该是当前人们思考的事情。

  杨利慧高兴地说,此次昆仑神话与世界创世神话国际学术论坛的召开,是一件可喜的事情。通过国内外致力于神话研究的专家、学者共同来青海研究、阐述昆仑神话的文化意义,从而更深地来体悟这个文化带给人们心灵深处的感动,而这样一方充满神性的土地,其对神话研究的价值和诱惑同样是巨大的。

  文章来源:人民网-青海新闻网 2011年07月19日 16:19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东西方创世神话的系统性研讨与文化诠释
下一条: ·神话研究的风景这边独好──访省社科院院长赵宗福
   相关链接
·[刘兰兰]傣族创世神话:两种宇宙观的融汇·[刘璨 高有鹏]中华创世神话的文化谱系
·[赵宗福]论昆仑神话与昆仑文化·[叶舒宪]创世神话的思想功能与文化多样性
·[田兆元]创世神话的概念、类型与谱系·第二届中华创世神话上海论坛暨中华创世神话现代传承与联盟构建学术研讨会综述
·第二届中华创世神话上海论坛暨中华创世神话现代传承与联盟构建学术研讨会召开·第二届中华创世神话上海论坛暨中华创世神话的现代传承与联盟构建学术研讨会
·第二届创世神话上海论坛暨中华创世神话联盟构建与现代传承学术研讨会会议通知·[金鹏程]“中国没有创世神话”就是一种神话
·《中华创世神话六讲》在上海书展首发·中国创世神话产业开发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
·创世神话:以时间和空间为编码,揭开世界的“底牌”·“中华创世神话—互联网艺术大展”在沪开幕
·“不是故事,而是活下去的精神”·上海交通大学中华创世神话研究基地揭牌
·[王宪昭]盘古神话:历史长河中变化生长的鱼·[向柏松]中国创世神话发展历史论析
·[刘锡诚]陶阳:创世神话研究的始创者·创世神话:探寻中华民族精神之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