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专家学者沧浪论道“苏州端午习俗”
——3位民间艺人首获非遗传承扶持金
  作者:新月 徐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6-08 | 点击数:5227
 


  

  本报讯 (记者 新月 通讯员 徐祠)昨天上午,2011苏州海峡两岸“端午文化”高峰论坛在胥门城墙下的姑胥馆内举行。该论坛邀请台湾学者、内地名流和苏州民俗专家及“非遗”传承人等对世界“非遗”保护项目“苏州端午习俗”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进行探讨。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沧浪区举办的以纪念伍子胥为始的端午节节庆活动,从一个区域性的民俗传统活动逐渐演化成苏州一年一度的盛大狂欢节,形成了一整套与当地自然条件、生产生活、经济特征和文化发展状况相对应的端午民俗活动。

  昨天的高峰论坛上还传出消息,沧浪区首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扶持资金”正式发放,3位民间艺人各获3000元奖励。

  据了解,近年来,沧浪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也成为政府、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的推进,沧浪区从2010年开始设立专项资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进行扶持。目前,该区已有传统舞蹈调龙灯传承人蒋达夫,梅花糕、海棠糕制作技艺传承人陈巧文,金属镂刻制作技艺传承人龚斌等三名区级“非遗”文化传承人。 (本报记者 新月 本报通讯员 徐祠)  

 

【相关报道】

海峡两岸专家齐聚苏州细说端午

  本报讯 2006年,苏州端午习俗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由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湖南汩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和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等四部分联合 “打包”,申报世界非遗名录,并顺利入选。为了更好地弘扬、保护端午文化,来自海峡两岸的九位民俗专家昨天汇聚苏州,细说端午。

  苏州市主要的端午习俗是“吴地端午习俗”.包粽子、赛龙舟,挂菖蒲、戴香囊、挂钟馗像驱鬼,这些都是苏州过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据了解,苏州的端午庆典几乎都放在胥门边举行,这是因为苏州纪念的是伍子胥,不像其它地方纪念的是屈原,所以一年一度的端午文化节都会加上 “吴地”两个字,展示苏州的特色。

  但在多年前,即便是很多苏州本地人,也不了解苏州端午节的来源。2004年,沧浪区委宣传部和市文化局组织的一份市民调查结果显示,有80%的普通市民,也不是十分完整地清楚苏州端午节的一些风俗是什么。经过最近几年的宣传,现在有更多的人了解了,特别是苏州端午节列入“非遗”的保护之后。与此同时,沧浪区还连续举办了八届与端午有关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此来传播端午文化中的一些特殊价值和文化符号。比如说在吴地端午文化节目中,每年都会举办社区的端午节,发动老百姓延续传统,打扫卫生。还有就是举办包粽子的比赛,把粽子送给特殊人群,以此来传达一种饮食文化,并进行爱心的传递。2005年以后,每年还在苏州古城举行伍子胥公祭活动,弘扬他的居安思危精神。

  昨天,来自海峡两岸的民俗专家对于苏州市沧浪区的端午习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贺学君认为,端午不是一个简单的节日,它还是一个关爱生命的卫生节、健康节、体育节,同时又是一个亲情节。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台湾民间文学协会荣誉理事长金荣华也说,沧浪区在端午期间倡导包爱心粽,值得推崇。居民包粽子送给孤寡老人,看起来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但是意义很重大。这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而是把关怀弱势群体的这种精神在无形中代代相传下去。(来源:城市商报 2011年06月06日;商报记者 管有明)

 

  文章来源:苏州新闻网-苏州日报 2011-6-6 8:32:0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通告】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年会:民族文学的多重视域与理论构建(2011年·贵阳)
下一条: ·中华典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座谈会在京举行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
·[许诺]集体记忆视角下地名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苏州路径·[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黄晔 万登峰]试论端午节民俗文化促进孝感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之策略
·[何彬]端午节历史数据的可视化探索·[郝佩林]论江南民间说唱艺术的乡野表达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王者荣耀》特色主题展现身秭归峡谷内外共度端午节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王倩倩]危机与抉择:透视疫情影响下的非遗与民俗·[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徐金龙]屈原故里端午节俗的传承困境及发展思路·[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