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网络调查:春晚看的不是喜欢而是习惯
  作者:记者 张虎 宋学伟 王竞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01 | 点击数:6709
 


  调查动因

  春晚,你看不看?

  “年年岁岁人相似,岁岁年年夜不同。”每年除夕夜和家人团圆的时候,有一台广受瞩目的电视节目总会准时准点开始直播。对,就是春节晚会。现在,有着近30年历史的春节晚会已经成为全世界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每年除夕的20:00,央视多个频道都会进行现场直播,节目时间长达4.5小时,个别年份还要更长。全国很多观众都会守在电视机前,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但是这两年,有关春晚争议之声此起彼伏。最近有媒体还评出了你最不想在春晚看到的十大老脸,指责主打节目老是那几个人挑大梁,缺乏新鲜血液。更有声音指出,春晚的热心观众多是中老年人,这档节目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另外,随着人们娱乐生活的不断丰富,有人甚至质疑,到底还有多少人在看春晚。

  网友原声

  [夏雪]看春晚和开车时听音乐,顺带看风景一样,除夕吃个团圆饭,顺便看春晚!娱乐而已不是必需!

  [xbbee]基本年年都看,小时候,看春晚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现在看其实是陪爸爸妈妈,谁上春晚无所谓,关键是一年到头,难得回个家,陪陪他们。今年比较期待小虎队。

  [ggb631003]总觉得春晚是除夕一道必不可少的“菜”,年年要吃,百吃不厌,从1983年至今,《难忘今宵》、《好日子》、《常回家看看》等优美的歌曲,令人一生难忘。但愿虎年的春晚能够再推一些好歌!我们在期待!

  [Ginny]在大多数老百姓的心目中,春晚已经融进过年,像一杯珍珠奶茶,若没有春晚的粒粒珍珠,春节这奶茶味道也就大减。殊不知,春晚是节后上班族的主要议题之一,春晚万万不能走,创新、发展才是硬道理。

  [南田公园]看,但原因不是因为春晚有多好看,有王菲,有小虎队,等等。只是为了感受过年大团圆的氛围而已。

  [景行厅男孩]基本不怎么看了,不过今年还挺期待小虎队的复出。(快报记者 张虎)


  网调呈现

  春晚对青少年缺乏吸引力
  网上调查显示,18岁以下观众占比仅0.7%


  相当多的网友看春晚不是因为春晚多好看,而是因为习惯。

  本期有关您对央视春晚的看法的网上调查,经过3天在都市圈圈网、化龙巷、梦溪论坛的挂网投票,截至昨天19点,共计600多位网友参与投票。在调查收集的686份对春晚的“态度”中,41.2%的网友认为“成了习惯,但没什么期待”;22.2%的网友仍充满期待;表示无所谓的,占了26.1%;另有10.5%表示不感兴趣。

  “你这几年看没看央视春晚?”该问题总投票数689票,其中28%的投票选择“都看了”,35.9%的投票选择“看的多,偶尔漏掉了”,另有15.4%的投票给了“几乎没看”。总体而言,看春晚的网友还是占了绝大多数。

  与“几乎没看”的15.4%得票率相对应的是,在“你是怎么看的央视春晚”的问题上,总得票688票,其中13%的网友投票选择了“我不看春晚”。“专心致志,全程观看”的网友占比23.3%;而有将近一半的网友是“开着电视忙别的,有好看的就看”,占比48%;边看边换台的占比15.7%。

  本期调查还对喜欢看春晚的观众年龄做了了解。“你身边喜欢看春晚的人处于什么年龄段?”的总投票数为691票。数据显示,春晚主力观众人群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得票占比41.8%;30-50岁的占了31.9%。30岁以下的观众占比很小,特别是18岁以下,仅0.7%。(快报记者 宋学伟)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新浪-现代快报 2010年01月26日01:58

上一条: ·革春节的老命?长沙人不来神
下一条: ·中国“虎文化”:从“神的化身”到“消灾符号”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三大史诗上春晚:后台故事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