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列维-斯特劳斯文集:拥抱整人类思想
  作者:王晶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1-09 | 点击数:9839
 


 

  法国人类学家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生于1908年11月28日,逝于2009年10月30日。生前,他时常居住在法国东部一个名为Lignerolles、仅有五十来名居民的小镇。他在这里陷入爱情,死后也安葬于此。

  只有六人参加葬礼,他的妻子、两个儿子、两个孙子,以及这个小镇的前镇长。即便镇民也对他的逝世毫不知情。第二天,前镇长告诉法新社的记者,列维-斯特劳斯最终的遗愿是:“葬礼时不得有他人在场,并且在死亡过程中,旁人须保持绝对的沉默。”

  前镇长只能保守秘密。他记得很清楚,保密时间“从10月30日8点15分开始,到11月3日11点15分葬礼结束为止”。而在此期间,他必须通知掘墓人,这可能使村民略感不安,但他们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

  直到葬礼结束,他才拨打电话,通知了《忧郁的热带》的出版社,以及列维-斯特劳斯生前任职的高等社会科学学院。同样,这时镇上的居民才知道,去世的是那位常在森林里独自行走,并且熟知所有蘑菇的名字的老人。

  就像2008年法国举国为列维-斯特劳斯庆祝百岁生日一样,这一消息迅速占领了法国所有报刊的头条。那年,法兰西公学院(CollègedeFrance)专门为他发行了学刊增刊。萨科奇总统亲自登门,并“代表全国向他热烈致敬”;爱丽舍宫的发言人在随后的发布会上严肃指出,列维-斯特劳斯“非常注意地倾听了总统的发言,并且与总统交谈”。

  但这次,他成功地躲开了烦扰。

  一门关于疏离的艺术

  在为列维-斯特劳斯带来国际声誉的非理论著作《忧郁的热带》开篇,他写道:“我讨厌旅行,我恨探险家。而现在,我得要讲述自己的旅程”。

  而这是什么样的旅程?巴西,亚马逊丛林中,行军一般的困苦,随时病倒的危险;雅加达充满尘埃和苦难的空气;船上的日出,以及尼古拉·普桑画笔下阴晴不定的云。在这本书中,随时可以读到诗人式的描写,以及科学家的精确(准确到分钟的日落时间记述)。

  不同的是,这本书并非探险家笔记———这是他最为厌恶的一种形式。

  在他年轻时,旅行是一门时髦的生意,而人类学家们则必须在寒酸的小剧院里演讲。探险家们从世界各地拍回照片,带回艺术品,摆在书店和橱窗里供人购买与惊叹。这不是为了寻求知识,而是为了给读者带来猎奇的新鲜感。极少有人像列维-斯特劳斯一样,为了探求人类文明背后的机制而行走。

  人类学究竟是什么?列维-斯特劳斯的回答是:“这是一门关于疏离的艺术。”他认为,人的历史处在一种无意识的集体推动之中,一如原始社会的神话,自动地泯灭了每位参与加工的个人的痕迹,而成为了社会秩序的象征体。人虽具有智慧,却难以在自身之中认识自身。因此作为人类学家,就需要行进到世界的边缘,寻找不为人知的文明的生存方式———从婚姻法则、神话、甚至餐桌礼仪上,来寻找与人类学家自身背景不同的现象,并加以科学的分析,以便建立起模型,探求规律,从他者身上获得关于自身的知识。

  法兰西公学院的人类学家埃里婕-奥热这样描述在上世纪50年代第一次听到列维-斯特劳斯的人类学课程的感受:

  “那时,我还是一个历史和地理的学生。有一天,哲学系的同学告诉我人类博物馆(Musée d’H om m e)有那么一个人,讲的东西闻所未闻。那节课他讲了北美印第安人对鹰的仪式性捕杀,在那个时代,这样的课题已经是革命性的。我们在大学的课程中只学习西方或欧洲历史,而没有民族学课程。列维-斯特劳斯的课给我们打开了全新的视野,而我们之前甚至不知它的存在。我们震惊地发现,这个世界并不全像我们的文明一样运行。”

  对于上世纪50年代民族主义,以及单一国家身份认同思潮盛行的欧洲来说,列维-斯特劳斯对纷杂的社会表现作出结构性的分析,给自恋、自我夸耀的西方带来了对自身颠覆性的认识:人们惊讶地发现,他们曾经以为原始的部落,存在着与其类似的社会结构方式以及相同的思维运行方式,在智慧层面,两者并没有什么不同,皆是以共通的思维法则运行。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9-11-08 09:5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列维-斯特劳斯:在另一个时空“结构人类”
下一条: ·[王铭铭]列维-斯特劳斯的忧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