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中国多民族文学史上划时代的60年
——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会长李鸿然教授
  作者:李鸿然 中国民族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11 | 点击数:10747
 

一个甲子的辉煌·腾飞的少数民族文学

1960年,毛泽东接见老舍(右一)、梅兰芳(右二)、田汉(右三)。

 

  200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日,这是个举国欢庆、令全球华人振奋的日子。从本期至10月中旬,本报文化周刊将陆续推出特别策划的系列报道,从文学、美术、音乐、电影等方面深入关注60年来少数民族文化领域的大发展,以大量翔实的历史为依据,展示少数民族文化风雨兼程的过程,借此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

  《文化周刊》:许多学术著作都是从厘清有关概念开始的,你2004年出版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论》也是这样,你能说说有关情况吗?

  李鸿然: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学和西方国家的“少数族裔文学”不同,但是都与特定的政治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有悠久的历史,但是一直没有“少数民族文学”这个名称,千百年来处于“未名”状态。查阅大量文献后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少数民族文学”概念的,是新中国第一任文化部部长茅盾。当时茅盾还兼任中国文协(即后来的中国作协)主席,《人民文学》主编。就在1949年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那个伟大的十月,在茅盾主编的《人民文学》发刊词中,响亮地提出了“开展国内各少数民族文学运动”的口号。这是中国几千年文学史上,破天荒第一次有“少数民族文学”之说,而这一概念,也比西方“少数族裔文学”或“少数民族话语”等概念早几十年。不论从政治层面看还是从文化层面看,“少数民族文学”概念和“开展国内各少数民族文学运动”口号的提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60年后回望历史,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文学,与新中国的民族政策一致,是新中国文化战略的组成部分,此后少数民族文学不断发展繁荣,成为新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有愈来愈高的声誉,都是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方针的结果。默默无名——郑重命名——获得盛名,这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总体历程。少数民族文学千百年来“默默无名”,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地,而在新中国60年的时间里,它被“郑重命名”并“获得盛名”,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可以称为奇迹。

  《文化周刊》: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成就在中外文学史上的确是史无前例的,你是否可以作些简要而又具体的概括?

  李鸿然:我在2004年出版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论》和即将出版的《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中都说过:新中国造就了一支多民族、多梯队的作家队伍,这支队伍谱写了一曲多语种、多声部的宏大交响乐,创作了一大批多门类、多色调的艺术精品,少数民族文学领域形成了一套包括多部门多领域的系统机制,这都是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光辉成就。第一,作家队伍逐步形成和壮大,是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繁荣和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保证。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作家寥寥无几,而今少数民族作家队伍浩浩荡荡,中国作协少数民族会员988人,地方作协会员5000多人。这是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第一生产资源,也是少数民族文学持续发展和不断繁荣的根本动力。第二,少数民族作家有的用母语创作,以母语揭示本民族的文化密码和心灵密码;有的用汉语创作,在以汉语表现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的同时,又使汉语产生了新的生长点和新的能量;有的用双语创作,在两个语言世界里自由徜徉,使自己的作品获得了双重的语言美、双重的文化美和双重的文学美。这一切不仅使我国多民族文学成为世界罕有的多语种文学大国,而且使中华民族的语言艺术跨进了人类最优秀的语言艺术之列。第三,6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少数民族作家,创作了一批又一批艺术精品。中国作协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编辑的20卷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虽然不能说都是艺术精品,但是都有较高的思想水准和艺术水准。深刻地反映时代精神,真实地记录历史变迁,艺术地呈现55个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传统和广大人民群众丰富的内心世界,是少数民族作家共同的创作追求。他们的创作,是与时俱进的,其中不少人的作品,已抵达当代中国文学的前沿。第四,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少数民族文学已经走出了孤立发展的阶段,建立了一个包括创作、研究、翻译、出版、教学等各方面互相配合的系统机制。它不仅拥有一支6000多人的作家队伍,而且拥有与这支队伍协同作战的翻译家、评论家、研究人员的队伍,一个由报纸、刊物、出版社、电视台、广播电台和因特网组成的信息系统,一个由学会、学校、研究单位组成的研究体制,一个由本科、硕士、博士教育组成的教学序列。如果把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的历史简明地划为前30年和后30年,那么前30年的发展有崛起,也有颠踬,是曲折前进;后30年的发展则是一路顺风,从一个高峰登上另一个高峰。我把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正好在后30年,这很幸运,但我的研究总是落后于它迅猛前进的步伐,它一个又一个重大成就总是超越我的想象力,这又让人苦恼。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文化周刊》2009-9-11

上一条: ·实录:著名作家阿来谈新作《格萨尔王》
下一条: ·韩万峰:记录羌族文化变迁的足迹
   相关链接
·[刘大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七十年·砥砺前行中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2018年年会在广西桂林开幕·2018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年会邀请函(1号)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2016年年会通知·柯杨从事民间文艺研究工作60年座谈会在兰州举行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第八届代表大会暨2015年学术年会通知·桃李满园甘作梯 矢为中华添彩章──西北民族大学教授郝苏民从教60年掠影
·全媒体视域下研究少数民族文学·160年前侗族“款首章”现身贵州黎平
·[李修建]为民众立言——“刘锡诚先生从事民间文艺研究60年研讨会”纪要·[梁庭望]20世纪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2014年年会通知(1号)·“刘锡诚先生从事民间文艺研究60年研讨会”在京召开
·“刘锡诚先生从事民间文艺60年研讨会”在京召开·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史(1949-2009)”开题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2013年年会通知·2012年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年会会议论文摘编
·[多洛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2012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2012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召开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