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丽江拟收“古维费” 再次凸显旅游和文化遗产保护冲突
——文化遗产保护面面观之五
  作者:席锋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6-17 | 点击数:2814
 

丽江拟收“古维费”
再次凸显旅游和文化遗产保护冲突

  漫画/刘音

  □文化遗产保护面面观之五

  6月8日,云南省丽江市古城保护管理局对外宣布,将于6月底7月初在丽江大研古城6个主要入口,开展古维费的征收和查验(针对游客),“围城”解决“偷逃”难题。当地部门认为古城维护费收取后,“有力呵护了丽江古城这座拥有800多年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

  丽江“围城”一经公布便引来诸多争论,很多人认为当年征收古维费的出发点就是错的,早就应该废除。许多去过和即将要去的游客都有同一个问题:难道保护丽江文化遗产只有古城维护费是惟一可取的方式吗?其实,对于如何管理才能有效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如何将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有益结合,一直都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

  行政交叉

  多头管理多头都不管的尴尬

  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传承,某种程度上依托的是“管理”。因为文化遗产也是一项事业,事业就是依赖体系和制度组织起来的,遗产管理体制科学与否是文化遗产保护是否有力的重要保障。

  那么我国文化遗产事业管理的体系又是什么呢?《文化遗产蓝皮书》中这样描述:我国文化遗产管理体系,不是根据“遗产价值”这一共性进行管理,而是根据遗产的“资产属性”这一个性进行管理。因此涉及众多系统,系统又通过委托———代理的方式进行管理。比如,按照文物保护法,文物系统有权管理部分文化遗产项目。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建设系统有权管理部分文化遗产项目。同时,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自然遗产等都存在交叉管理的情况。

  《文化遗产蓝皮书》认为,我国文化遗产管理机构存在管理交叉是由我国长期以来条块结合的行政管理格局决定的,同时也与我国文化遗产法律法规不完善、遗产所有者、管理者和经营者权责划分不明确有直接关系。而这种多重性和管理目标多样化的管理模式,势必影响文化遗产保护的效力,容易产生“多头管理多头都不管”的尴尬局面。

  而“华侨城集团水洗孔庙”、“武当山遇真宫被承包后焚毁”的新闻更多地暴露出现在委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向市场“寻租”,实行企业化营利性经营,擅自整体转让文化遗产的管理权。然而在缺乏必要的监督体制下,追求经济利益的企业或者社会力量,能够完成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吗?大量的事实都表明:不能。

  申遗成功

  马上盲目开发旅游轻视保护

  国家的法定节假日怎么过?估计很多人会回答选择出游,出游的人群中很多会选择文化遗产集中的地方。

  以旅游带动当地文化遗产的推广,包括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的确是个不错的主意,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不能不说的是一些负面情况也由此产生。许多文化遗产项目因旅游陷入了超负荷运转与接待的境地。例如故宫,前些年没有限制游客的时候,在假日里,日接待游客量都在10万人次以上,最高突破了13万人次的历史纪录,超过饱和度100%至200%。事实上,故宫每天接待游客的恰当值仅为三四万人次。

  我国著名文物专家罗哲文认为,游客过多除增加古建直接意外损伤的可能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还会使古建内的温度、湿度等各项指标发生变化,对已保存了数百年的彩画、雕刻都会有不可挽回的影响。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曾经指出,许多地方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积极性很高,一旦申报成功,就开始打着“世遗”招牌,盲目搞旅游开发,而轻视保护。

  其实,旅游开发对世界遗产保护的影响已经为全球所关注。据记者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把旅游定为对世界遗产的四大主要威胁之一。然而,在市场化的今天,许多地方过于看重短期经济效益,将遗产完全作为资产经营,没有准确把握好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度。过度强化文化遗产的经济功能,重视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使文化遗产难免不被过度开发利用、甚至被破坏。在经济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产生矛盾时,文化遗产保护又常常为经济建设让路,为旅游产业发展让路。

  记者有一位在家乡基层文物部门工作的朋友,谈起现在旅游开发对文化遗产存在的危害时,说:“目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的确存在着一些矛盾冲突点。文化遗产地商业化、城市化,环境污染严重。一些地方以牺牲文物古迹内在价值为代价,一味追求所谓的经济效益和旅游发展。将世界遗产和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旅游项目捆绑上市或租赁使用,进行商业性开发。还有自然遗产地大兴索道建设,严重地破坏了自然景观。为了招徕游客,开始一窝蜂地修建新景点,却忽视了对文物本身的保护和利用。”

  中肯建议

  保护需建起更细化的专门法

  面对文化遗产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专家和学者都给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

  针对市场化给文化遗产带来的冲击,有文物专家建言:应该加大投入,建立完备的文化遗产事业监督机制。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应该积极推动文化遗产事业立法、制定行业规则、做好“裁判”。

  文物专家谢辰生针对旅游和文化遗产的冲突,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建议:“保护好文物是旅游开发的前提!旅游工作者更应该具备强烈的文物保护意识,尊重文化传承,在文物部门的指导下合理地开发旅游资源。地方政府应该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中的规定,合理开发和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其实,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相辅相成,互相依存,并不对立。只要把文化保护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旅游与文物之间的关系就不矛盾,文物资源本身也是旅游资源,通过旅游可以很好地传承和保护我们的灿烂文化,引导人们强化文物保护意识。”

  建立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是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一个基本目标。北京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肖东发在此前参加国家文物局举办的一个论坛上就指出,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及其民事保护问题都需要建立起更加细化的专门法和实施细则,完善和加大惩戒破坏文物遗产行为的法律规定。

  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一人一部门之事,保护和传承属于我们民族独有的这份“无价之宝”,更需要的是构建出一个犹如“金刚罩”似的全面保护的体系。而这需要完善的管理体制、健全的法律制度、民众的参与和保护监督意识共同具备才能完成。(法制网北京6月16日讯) 

 

  文章来源:法制日报 2009-06-17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复苏和沉睡哪个更利于文物保护
下一条: ·河南拟地方立法破解文物执法难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文化遗产》:2024年第1期目录
·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文化遗产》:2023年第6期目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京召开蔡奇出席并讲话
·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
·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
·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文化遗产》:2023年第5期目录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