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李真玉]从汉画图像看汉代农俗
  作者:李真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7-20 | 点击数:11254
 


  汉画像石(砖)是汉代的建墓用材,它的出土范围涵盖了河南、鄂西北、山东、苏北、皖北、陕北、晋西北、四川等广大地区,其中有许多是反映汉代农事风俗的画面,现结合考古新发现及文献资料对其中的农俗图像及所折射出的汉代农俗作一初步的探讨。

  汉代是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的时期,大片荒地的开垦利用,农田水利的兴修,使耕地面积扩大,农作物生长有了物质保证。汉武帝时把冶铁业收归官营,在全国各地设置铁官49处,范围遍及全国各地,而且,汉朝政府十分重视铁农具的冶铸,使得铁制农具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汉代耕牛的广泛运用及牛耕技术的改良,使得耕作技术更趋合理和精细。这样就使西汉农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到了武帝时就出现了“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⑴的富足太平的盛世景象。各地出土的汉画所反映的在这繁荣形势下农俗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汉代在农俗活动中最为重视的就是对关乎农业生产的神灵的崇拜祭祀,由于中国的宗教体系一开始就是与各种民俗事象结合在一起的多神崇拜,所以在农事方面供奉祭祀的神灵也就多种多样。如对决定农时的北斗的祭拜;对农神炎帝的祭拜;对能呼风唤雨的风伯雨师及河伯的祭拜;对引领万物复苏的春神的崇拜等。

  1、祭祀农神

  在远古传说的神话中,农神即炎帝,是人首牛身之神。《艺文》引《帝王世纪》“炎帝神农氏姜姓也,人首牛身,长于姜水,有圣德,都陈,作五弦之琴,始教天下种谷,故号神农氏。”在汉画中炎帝神农氏已彻底人神化,例如在山东武氏祠西壁画像共五层,其中第二层自右至左为伏羲、女娲、祝融、神农、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桀等古代传说中的帝王图像。画中神农氏头戴斜顶进贤冠,手拿耜作翻地状。左边隔栏上的题榜是“神农氏因宜教田,辟土种谷,以振万民”⑵《艺文》引《易》曰:“神农氏作,析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在徐州画像石中亦有炎帝之像,画左上方一农夫装扮之人,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赤足,一手持耒耜。一手牵凤凰⑶。《淮南子·时则训》云:“南方之极……赤帝,祝融之所司者万二千里。”高诱注:“赤帝,炎帝也,少典之子,号为神农,南方火德之帝也。”而凤凰即朱雀,南方之神鸟,故而可知这牵凤凰、持宋耜者乃为南方火德之帝神农。

  到了汉代,祭祀农神已成为一种定制。“县邑常以乙未日祠先农于乙地……”⑷。“正月始耕,尽漏上水初纳,执事告祠先农,已享。”⑸注引《汉旧仪》曰:“春始东耕藉田,官祠先农,先农即神农炎帝也。祠以太牢,百官皆从,大赐三辅二百里孝悌、力田、三老帛。”

  2、祭拜风伯雨师、河伯

  在南阳汉画的“风伯雨师图”中,画像上部刻三神人,合力共曳一车,车上乘一驭者,一尊者,五星相连为轮,据考,五星为五帝星座,下刻四神人在泼水行雨;右端刻风伯,赤身,双手合十,作张口呼风状,其前云雾缭绕⑹。在“河伯出行图”中刻一水车,上乘一尊者,一驭夫。尊者为河伯,车前有三鱼牵挽,车后有四鱼随从⑺。

  由以上画像可以看到为了求得风调雨顺的丰收年景,汉代有祭祀风伯雨师和河伯之俗。史载“县邑常以乙未日祠先农于乙地,以丙戌日祠风伯于戌地,以已丑日祠雨师于丑地,用羊⑻”。“风师者,箕星也。箕主簸扬,能致风气⑼”。《独断》曰:“风伯神,箕星也,其象在天,能兴风”。“冯夷,华阳潼乡堤首人也,服八石得水仙,是为河伯”⑽。“冯夷得道,以潜大川,即河伯也⑾。《神异经》云:“西海之上有神乘白马朱鬣,白衣玄冠,从十二童子,驰马西海水上,如飞如风,名曰河伯使者,或时上岸,马迹所及,水至其处。所之之国,雨水滂沱,暮则还河。”“太原郡东有崖山。天旱,土人常烧此山以求雨。俗传崖山神娶河伯女,故河伯见水,必降雨救之,今山上多生水草”⑿。故河伯也有行雨的本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国学网-中国经济史论坛 2005-11-30

上一条: ·[刘云]中国古代生活用香的风俗考
下一条: ·[王子今]秦汉时期的“虎患”、“虎灾”
   相关链接
·[蒙锦贤]文明的套式: 清代“苗图”中耕织图像的生产意义·[张杨格]当代视觉文化影响下民俗学田野图像研究
·[杨延平]汉代西王母神画嘉禾图像再探·[吴玟瑾]汉画像石中周公民俗形象的移入
·[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孙瑾]试论吐鲁番麻布诃梨帝母画像的构图来源
·[马梦莹]后土图像身份判断新论·[衣晓龙]作为心灵图像物化的徽州民居
·[王加华]中国古代农耕图像研究的理念与方法·[唐睿]圣王与孝子:帝舜图像谱系及其符号建构
·[孙冬宁]画中有戏·第十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2年年会征文启事
·[孟令法]越界—虚构化行为:仪式生活与图像叙事的非常态表达·[王均霞]朝向普通人日常生活实践的神话图像叙事研究
·[王均霞]普通人日常生活指向的手工艺与神话图像叙事研究·[孙芳]画中“戏”
·[宁梅]藏族“鲁母化生型”神话的大传统传承·[孟令法] “不在场的在场”:图像叙事及其对空间神圣性的确定
·[孙伟伟]神话图像研究综述与发展路径思考·[王均霞]神话叙事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指向的手工艺品及其制作:文献梳理与研究构想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