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苏士澍]忆启功先生:永远留在心头的音容
  作者:苏士澍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7-17 | 点击数:9153
 


  启功(1912-2005),字元白,也作元伯。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满族,爱新觉罗氏,是清世宗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幼年失怙且家境中落,自北京汇文中学辍学后,发愤自学。稍长,从贾羲民、吴镜汀习书法丹青,从戴姜福修古典文学,刻苦钻研,终至学业有成。1933年经傅增湘先生推介,受业于陈垣,涉足学术流别与考证之学;后聘为辅仁中学国文教员;1935年,任辅仁大学美术系助教;1938年后,任辅仁大学国文系讲师,兼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从事故宫文献馆审稿及文物鉴定工作。1949年,任辅仁大学国文系副教授兼北京大学博物馆系副教授;1952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顾问、中国书协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等职。2005年6月30日病逝于北京。其主要著作有《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启功韵语》、《启功絮语》、《启功赘语》、《汉语现象论丛》、《论书绝句》、《论书札记》、《说八股》、《启功书画留影册》等。

  一代大师启功先生离开我们有几年了,但是每一个和他有过交往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他的音容笑貌依然还在,而且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头。现代人在实践中逐渐学会了反思,那么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当然,一种现象的出现是复杂的,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释开来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主流和非主流的方面。人们怀念启功先生的主要原因,应该来自人格、书艺和思想三个方面。

  无穷的人格魅力

  这几年,我们经常谈论起启功先生,首先谈起的往往是人格方面的。记得著名书法家佟韦先生曾经充满深情地说过:“人无完人,但是启功先生例外。”如果局外人听到此话,也许会认为有恭维之嫌,但是作为启功先生的学生,却从未听说有一个人提出异议,抛开感情色彩,严谨地从人品上讲,启功先生真是太完美了。

  大家都说他乐观,谈吐幽默风趣,而且还说是他天生的性格。一开始,我也这样认为。后来,随着跟启功先生交往次数的增加,对先生的了解加深,这个观点也渐渐发生了变化——虽然不是质的变化,起码也是有了转变——人的性格固然有天性的一面,但是后天的改变也不可忽视。启功先生论根上可以说是出身名门望族,但是到他的童年时,家道就已经没落了。后来,一连串的不幸与打击,众所周知,不再赘述。面对逆境人们的态度往往不同,有的悲观,有的达观;有的颓废,有的坦荡。启功先生显然是达观、坦荡者,他以乐观冲淡悲哀,谈吐是一种方式,而且是有力的方式,或者说是潜意识里的一种技巧。日久天长,方式也好,技巧也罢,渐渐融入了性格之中,甚至成为其中有机的组成部分。到后来,环境改变,心情舒朗,性格中的这一属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逐渐成为他性格中的主要属性。正因为这样,他的幽默,也是带有层次的,是有品位的,绝不同于一般调侃味道的说笑。

  比如,近些年出现了一种“攀高枝”的风气,就是有些人总要在自己的同姓中找一个古代的卓有成就者,然后煞有介事地说是人家的多少代孙。有人就此现象问启功先生有何感想,他不假思索地说:“孙子是肯定的,就不知道是多少代了。”听者无不捧腹,真是妙语惊人。高明之处在于他不置可否,却从另外位置扎了一锥子。这里边的意思多着呢,够人琢磨一阵子的。

  还有,改革开放以来,姓“爱新觉罗”的人雨后春笋般地多了起来。有人问启功先生这事,他说自己姓启名功,爱新觉罗不是姓。有人用“爱新觉罗·启功”给他写信,他不收,还在信封上写道:“查无此人,退回。”有死心眼儿的追问,他就说:“不信请到派出所户籍处去查,保证没有此人。”如果有人当面称他这个“姓”,他就板着脸说:“运动里我经常挨斗,叫我‘爱新撅着’还差不多!”他特别欣赏清代学者袁枚的两句诗:“万选皆凭辞赋力,半文不受祖宗恩。”

  启功先生的幽默也好,诙谐也罢,总是能自然地避开低俗,而且和时弊密切相关。你有什么现象,他就有什么言论。近些年,社会上博士多了起来,各个学科或者门类都有。于是乎,博导的身价就日益高涨起来。启功先生由于在北京师范大学创建文献学博士点,被评为博士生导师,简称博导。他对这个桂冠式的称谓并不以为然,别人这样称呼他,他总是说,我不是那个博导,是“驳倒”,一驳就倒,不驳也倒。他还说:“我连中学都没有毕业,哪知道什么博士、博导,我只知道果导。”果导是什么,大家都知道是通便的药,闻者无不捧腹大笑。

  还有“大师”的称谓也一时间风靡起来,动不动就冒出几个“大师”来,有些简直到了滑稽的地步。启功先生成大师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了,他仍然对这事嗤之以鼻。别人叫他大师,他就说,你少说了一个“犬犹儿”,我是那个“狮”,而且进一步说:“宋人笔记中说,有人看到园内铁笼子里养着狮子,还能吃肉,羡慕它比人生活还好,说它是‘园内狮’,而自己是‘园(员)外狼(郎)’。我就是那个大‘狮’。”说得何等深刻、真切,真够让那些“大师”们脸红脖子粗的。启功先生的话还能引经据典,恐怕有些“大师”还听不太懂。

  启功先生的人格魅力在他的谈吐中自然流露出来,绝非常人可比。他的一些妙语,简直也可以称为格言,经常被人们谈起,生命力真是强矣。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07月16日 12:2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萧放]钟敬文:创建中国民间文化研究两大学科的奠基人
下一条: ·[林坚]“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从人类学改行的考古学家
   相关链接
·[卫才华 叶蕾]20世纪太行山曲艺宣传队的组织管理与文艺实践·[彭庆鸿]情礼交融:近代江南说书艺人“走码头”的社会交往 彭庆鸿
·[刘程]论中国史前岩画的造型特征·[孙艳艳]个人的“信仰”与“累积的传统”
·[金红]论傣族乐器“光邦”的象征功能·[包立民]小红楼里忆二老:钟敬文与启功
·[黄书权]师大校园里的亮丽风景·[简涛]中国人的民族性与孔子的典范人格
·[陈虹]中西童话中成长母题表现差异及原因探析·[王志清]蒙古贞地区胡尔沁说书艺人生存现状调查
·[柯杨]自觉──钟敬文先生人格魅力之本·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与人格研究的先驱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