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成都举办第二届“非遗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
  作者:记者 赵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6-01 | 点击数:441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动要求参与主办第二届非遗节,
这也是该组织第一次与一个国家的地方政府联办国际性活动

  “这次我们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发出邀请函反响十分热烈,很快就有30多个国家明确回复将组团参加!”第二届非遗节成都执委会筹备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上一届非遗节的成功举办,奠定了“成都,世界非遗之都”的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仅主动要求主办第二届非遗节,还将上一届的国际间特别会议升格为国际论坛。

  上届非遗节反响热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李薇丽和13名工作人员特意联合签名,为成都留下了“我们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名义宣布――成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都”的赞语。

  第二届“非遗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主办的我国第一个国际文化节会,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次与一个国家的地方政府联办国际性活动。执委会办公室负责人形容为“空前重视”。缘何成都会如此受到联合国青睐?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成都非遗节是全球第一个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为主题的大型国际性文化节庆活动,上届非遗节赢得了会议代表和广大市民、游客广泛赞誉的同时,也引起国际国内的广泛关注,获得一致好评。参加特别会议的各国政府代表对成都抢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示的国际平台既赞美又羡慕,认为非遗节对推动非遗保护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李薇丽和13名工作人员特意联合签名,为成都留下了“我们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名义宣布――成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都”的赞语。

  据悉,在本届非遗节举办的13天里,表演、展览等节会活动达160多次,40多个国家和国内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代表参加相关节会活动,预计直接参与的代表、游客和市民将超过600万人次,真正成为“文化的盛会,民众的节日”。

  成都知名度大幅提升

  李薇丽总干事十分真切地告诉大家:“没有参加非遗节之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多数成员国大使和代表都不知道成都,但现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要是不知道成都那就是落伍!”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筹备第二届非遗节,执委会特意拜访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负责接待访问团的李薇丽总干事十分真切地告诉大家:“没有参加非遗节之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多数成员国大使和代表都不知道成都,但现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要是不知道成都那就是落伍!”

  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中国代表还告诉成都执委会负责人,自从举办了非遗节,不光成都知名度大幅提高,也提高了中国的声誉。很多其他国家的大使和代表看到中国代表,都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表示称赞。

  得知成都有意继续举办第二届非遗节的消息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动帮助成都执委会邀请各国代表。邀请过程也十分顺利,邀请函发出后,当即就有30多个国家做出回复,积极响应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表示愿意以主办者的身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第二届非遗节,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次参与主办我国国际文化节会,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次与一个国家的地方政府联办国际性活动。  

  非遗保护成都走在世界前列

  专家们给成都留下了这样一句评价:“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成都走到了世界前列。不仅办节这样的方式很好,而且更难得的是搭建了非遗公园这样的平台,值得世界各国充分借鉴。”

  “我们很清晰地记得,上一届非遗节时前来参加政府间特别会议的联合国专家们的惊讶表情。”有关负责人透露,除了震撼全场的天府大巡游外,上届非遗节震惊联合国专家们的是成都的非遗公园。“一个中国西部的地方政府竟然如此重视非遗,搭建这样一个保护和传承的平台,我们太佩服了!”不少专家在参观完非遗公园后如此表示。据这位负责人介绍,当时原计划安排的参观时间是一个小时,但没料到专家们走进非遗公园后就不愿挪步,在每一个展台前认真驻足观看,时间一晃就过去了3个小时,直到下一个活动的时间已经逼近,专家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返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专家们给成都留下了这样一句评价:“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成都走到了世界前列。不仅办节这样的方式很好,而且更难得的是搭建了非遗公园这样的平台,值得世界各国充分借鉴。”据介绍,在这届非遗节上,非遗公园的展示项目数量将大大提高,无论国际、国内都有较大提高,其中参加展演的国际项目不少都是列入了联合国保护名录的。国内的许多项目也是国家级保护项目,许多都是第一次在成都展示,为此非遗公园最近正在闭园进行新貌设计和建设,6月1日将以全新面貌闪亮登场。

  世界非遗保护碑林将矗立成都

  有了上一届非遗节的“珠玉在前”,对于第二届非遗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寄予了厚望,主动将上一届的国际间政府特别会议“升格”为该组织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教育部共同主办的非遗保护国际论坛。参加论坛的嘉宾也从国际专家、学者“扩军”为40多个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使。据成都执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非遗保护国际论坛是迄今为止全球最高规格的非遗盛会。

  “成都经验”震惊世界

  汶川大地震震惊了全世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来说,如此大的灾难很容易导致本来就已经濒危的非遗项目灭绝。因此,地震后的灾后重建,一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关注的话题。

  成都是一座拥有近5000年文明史和3000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天府之国”造就了多姿多彩、源远流长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博大精深、独具地域特色的成都文明。成都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约300余项,其中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7项,省级非遗项目26项,市级非遗项目80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7人,省级52人,市级101人。以数量论,在西部名列前茅,与全国其他副省级城市相比,也位居前列。对于如此丰富的“宝藏”,在大灾大难后竟然几乎毫发未伤,这得益于抗震救灾的及时和灾后重建的扎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是世界奇迹,“成都经验”值得向全球推广借鉴,因此将本届非遗节国际论坛的主题定为《灾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遗保护碑林将现成都

  “上届非遗节的特别会议形成了《成都纲领》,这届非遗节的国际论坛将正式发表《成都共识》,这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全球非遗保护的纲领性文件。”成都执委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6月2日和3日国际论坛期间,联合国专家和大使们将就非遗保护的共同话题进行深入探讨,最终形成的《成都共识》还将像《成都纲领》一样,被镌刻成石碑,永久存放在非遗公园里。

  “我们希望通过持续不断举行的非遗节国际论坛,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国际性文件,将这些文件以石碑的形式镌刻,永久保留在非遗公园里,将慢慢形成世界非遗保护碑林,这不光意义重大,对成都来说,也增添了一道不可复制且具有全球价值的文化风景线。”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准备这次论坛,联合国专家和大使们都精心准备了自己的论文,对面对大灾大难后的文化重建,尤其是非遗保护畅抒己见。目前组委会已经将论文整合成集,供论坛上学术交流使用。而矗立在非遗公园的石碑地址也已经初步明确,成都的能工巧匠们已经翘首以待,将用最具文化传承价值的雕刻手法,展现成都石刻文化艺术的魅力。

  (来源: 成都日报;记者 赵斌)

  

  文章来源:成都日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世界各地过端午
下一条: ·新疆塔城数万哈萨克牧民聚会“阿肯弹唱会”
   相关链接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视频 ‖ 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朝戈金]口头传统对于人类文明赓续的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我们即#活态遗产·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在线专题研讨会召开
· 教科文组织 ‖ “重塑非洲民间故事”系列短片将于3月29日全球上映·教科文组织 ‖ “保护我们的活态遗产”:2003年《公约》名录增加 “新成员”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开幕式在摩洛哥拉巴特举办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即将开幕· 2022年世界文化政策与可持续发展会议:各国通过历史性宣言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政策与可持续发展大会召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将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
·法国巴黎:将活态遗产带到餐桌上!·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编制导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